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7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21篇 |
口腔科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67篇 |
内科学 | 18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41篇 |
综合类 | 131篇 |
预防医学 | 52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4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94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51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目前,对面瘫后期及陈旧性面瘫的治疗在临床上仍较困难。本病虽病程迁延,但病位较浅,病邪顽而不化,如仅采用常规针刺手法,很难获突破性疗效。近几年,笔者总结出“治络三法”,在本病的治疗中获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6岁;病程6个月~30年。42例均为一侧面瘫。其中10例患者一侧额纹平坦,抬举无力;13例病侧上睑下垂;5例患侧下唇活动不利,口角下垂;14例患例上唇平坦无力,鼓腮吹气不能。2治疗方法2.1指扶疏绝法此法即以手指按揉面部俞穴。手法直轻柔,以使皮肤、肌肉松弛,… 相似文献
73.
74.
75.
76.
阴沟肠杆菌对广谱头孢菌素的严重耐药性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其主要耐药机制之一就是产生持续高产型AmpC 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1],尤其是质粒介导的AmpC酶,具有可在不同菌属细菌之间水平传播的特点,易导致医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2].因此检测、分析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基因型别株对于研究和了解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时有效地控制产酶菌株引起的感染,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测定在评价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营养状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将46例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A组)、轻度或中度营养不良组(B组)和重度营养不良组(C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清游离IGF-1含量,同时测定46例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含量。结果:A组与B组、C组比较,血清游离IGF-1浓度差异有显著意义,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46例患者血清游离IGF-1与PA、TF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血清游离IGF-1同PA、TF可以反映CRF患者存在的营养不良.可作为2RF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中风后肩痛中医诊疗方案”治疗肩手综合征Ⅱ期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27例患者采用中风后肩痛中医诊疗方案治疗,治疗前、治疗30天后进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SF-36评分,治疗后6月进行MBI评分。结果:完成治疗的23例患者治疗30天后MBI评分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护〈0.05);治疗30天后SF-36评分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结束6月后共完成随访20例,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30天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肩痛中医诊疗方案在改善肩手综合征Ⅱ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明显效果,但是以6月为期,远期疗效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外周血Periostin表达与股骨头坏死塌陷进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9年5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纳入同期进行体检的110例非股骨头坏死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受试者外周血中Periostin水平。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Periostin水平的差异;比较研究组患者不同病因及不同分期的Periostin水平差异;比较研究组股骨头坏死塌陷前后的Periostin水平差异;分析研究组患者外周血中Periostin水平与病因及分期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外周血中Periostin在股骨头坏死塌陷的诊断效能。结果 研究组受试者外周血中Periostin水平(0.65±0.10)显著高于对照组(0.65±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67,P<0.05)。研究组患者中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不同分期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567,P<0.05),且Ⅲ期和Ⅳ期患者外周血中Periostin水平(0.82±0.14,0.87±0.15)显著高于Ⅱ期患者(0.69±0.12),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 相似文献
80.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成功实践,乳腺癌患者生存期延长,其慢性病特征如失眠等问题更加显著。乳腺癌与失眠及昼夜节律紊乱互为因果,逐渐成为中西医结合领域关注的热点。"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精髓,中医时间医学以"天人相应"和"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为核心,强调四时节气与昼夜阴阳变化的规律对人体生理及病理的影响,中医时间医学与现代医学中生物节律具有重要联系,生物节律的紊乱对乳腺癌发生、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现代医学生物节律的理论基础、生物节律紊乱在乳腺癌中的作用、生物节律基因对乳腺癌治疗及预后的影响、中医时间医学对生物节律紊乱致病的认识、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基于生物节律紊乱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利于中医药现代研究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