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1.
免疫球蛋白在实验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保护作用[英]KKrawczynski,etal.J┐Infeci┐Dis.1996;173(4):822~828作者用实验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黑猩猩做了HCV暴露后预防其感染作用的研究。三只黑猩猩被接...  相似文献   
92.
五灵脂水提取物体外实验能显著抑制由胶元、ADP所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其抑制效应与剂量相关,IC50分别为56,225μg/mL;腹腔注射剂量200,300mg/kg对大鼠体内(exvivo)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聚集抑制率分别为16.8%和51.4%;静脉注时剂量100,200mg/kg对大鼠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血流旁路实验性血检形成有显著防治作用,血栓抑制率分别为60.0%和67.3%;按蛋白激酶结合法测定,本品100μg/mL能使血小板内cAMP水平升高62.8%,增加血小板内cAMP水平可能是其抑制血小板功能和抗血栓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3.
乙型肝炎病毒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 G2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G2 细胞的实验方法。方法 培养HepG2 细胞传至6孔板中,2 4h后进行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G2 细胞的实验。感染组用HBV阳性血清,阴性对照组用HBV阴性血清,空白对照组用DMEM培养基。实验开始后HepG2 细胞继续孵育2 4h ,而后用0 0 1mol LPBS清洗8次后加入2 %DMEM培养液。收集PBS第8次洗液,收集PBS洗后每隔12h各孔细胞培养上清。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HBsAg。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和HepG2 细胞中的HBVDNA。结果 感染组在PBS洗后12h的细胞培养上清中ELISA检测HBsAg呈阳性。PCR检测显示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和HepG2 细胞中HBVDNA呈阳性,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HBVDNA呈阴性。结论 HBV阳性血清进行HBV感染体外培养HepG2 细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比较西安某院新冠疫情封控期、疫情常态化防控期以及非疫情期间创伤骨科骨折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创伤骨科2021年12月23日—2022年1月24日(封控期组)、2020年12月23日—2021年1月24日(常态化组)和2019年12月23日—2020年1月24日(非疫情期组)收治的194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封控期组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13~81岁,平均50.9岁。常态化组74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2例;年龄14~85岁,平均53.4岁。非疫情期组80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1~96岁,平均51.1岁。分析比较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地、骨折原因、骨折场所、骨折部位、合并伤等流行病学特征差异。结果 疫情封控期组骨折住院患者数量(40例)显著少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组(74例)和非疫情期间组(80例,χ2=11.682,P<0.05),但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组和非疫情期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3,P>0.05)。新冠疫情改变了骨折住...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母亲围孕期危险因素暴露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方法 病例选择2012年3月1日~2013年10月1日在西京医院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对照选择为同期做超声心动图未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父母亲一般情况、母亲孕期环境因素暴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35例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和574例未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的父母亲基本情况及母亲围孕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怀孕早期服用药物(OR=4.65,95%CI:2.84~7.66)、病毒感染(OR=3.15,95%CI:1.66~6.01)、房屋装修(OR=1.87,95%CI:1.24~2.80)、染发烫发(OR=2.18,95%CI:1.37~3.49)、父母工作环境污染暴露(OR=2.88,95%CI:1.86~4.47)均是造成心血管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暴露因素的增多,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当孕期同时受到3种或3种以上危险因素的暴露时,婴幼儿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性是单因素暴露的16.35倍。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与围孕期危险因素的暴露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西安地区H型高血压等相关因素与脑卒中的关系,为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设计,连续收集西安市第九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脑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非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H型高血压、既往病史、性格类型等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数据通过SPSS18.0处理,主要采用单因素和调整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男性、文化程度低、脑力劳动、吸烟、高血压、H型高血压、亲属脑卒中史、亲属心脏病史以及内向型性格等因素与西安地区脑卒中具有相关性,其中一级亲属的脑卒中和心脏病史的危险性均高于普通亲属;调整年龄性别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H型高血压、一级亲属脑卒中史和心脏病史等因素与西安地区脑卒中具有相关性;在轻度脑卒中和中重度脑卒中的比较中,文化程度低、内向型性格、吸烟和高血压与中重度脑卒中具有相关性。结论 高血压、H型高血压、一级亲属脑卒中史和心脏病史等因素与西安地区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高血压、文化程度低、内向型性格和吸烟与中重度脑卒中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97.
98.
艾滋病防治示范区流动人口相关知识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商洛市艾滋病(AIDS)综合防治示范区内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掌握流动人群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商洛市3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内的建筑工人、宾馆和酒楼服务员、美容美发人员等进行AIDS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结果 流动人口总体上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缺乏了解,知识水平普遍较低,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比较薄弱,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态度总体上比较消极。但接受艾滋病和性病知识宣传教育的意愿较高。结论 流动人口作为特殊的群体,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特别是综合宣传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9.
汶川"5·12"大地震后受灾人群急性应激障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激障碍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主要包括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disorder)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流体静压力联合雌激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细胞骨架及成骨、成软骨向分化的影响,检测这两种刺激共同作用是否具有生物叠加效应。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分离法分离培养BMSCs,流式细胞仪进行BMSCs表面标志物分子鉴定。细胞分为对照组(C组)、1 nmol/L17β-雌二醇作用组(E组)、1 nmol/L雌激素受体拮抗剂TAM作用组(T组)、90 kPa压力加载1 h组(P组)、17β-雌二醇预处理12 h后再加压1 h组(P+E组)以及TAM预处理12 h后再加压1 h组(P+T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FITC-鬼笔环肽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F-actin细胞骨架表达与重组情况;各组细胞经成骨诱导7 d和14 d后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量、Real-time PCR检测成骨细胞标志基因Col I、ON、OPN及BSP的mRNA表达;成软骨诱导14 d和28 d后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蛋白多糖表达、Real-time PCR检测成软骨细胞标志基因Sox9、Aggrecan及ColⅡ的mRNA表达。采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续Dunnett t检验进行各时间点上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数据之间及各实验组之间的组间比较。结果流体静压力(90 kPa,1 h)及1 nmol/L 17β-雌二醇作用下细胞增殖能力以及细胞骨架的活性均增强,但并不具有生物整合效应。成骨诱导14 d后,钙结节形成。Real-time PCR结果显示,17β-雌二醇作用组中成骨标志基因Col I、ON、OPN及BSP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两种刺激在成骨诱导分化7 d时均可提高标志基因的表达,具有生物协同效应,但成骨诱导14 d时两者则表现出相互拮抗的作用。成软骨诱导28 d后,甲苯胺蓝染色阳性。成软骨诱导过程中,单纯压力刺激组成软骨标志基因Sox9、Aggrecan及ColⅡ的表达显著升高,雌激素预调则削弱压力对间充质干细胞的促成软骨分化作用。结论流体静压力及雌激素仅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早期表现生物整合效应,而在增殖、细胞骨架活性方面则无此效应。在成骨分化晚期及成软骨分化中两种刺激因素表现出拮抗作用,雌激素可促成骨分化,而压力则表现为促成软骨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