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脉诊是中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诊断方法,在临证中有其独到的作用,为历代医家所推崇.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当代女大学生痛经的相关病因、中医证型分布及经期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天津5所高校的1800例女大学生的痛经情况,使用EpiData快速录入问卷,运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性痛经的总发生率为77.94%,影响因素为平素喜冷饮冷食、经期喜冷饮冷食、平素有暴饮暴食、平素爱生气、经期适量体育运动、平素怕冷、平素有小腹疼痛、母亲年轻时有痛经、居室潮湿等,组合影响因素为运动、遗传、相关症状、性生活;中医证型分布为寒凝血瘀证占37.25%,气血虚弱证占27.10%,气滞血瘀证占24.49%,肾气亏虚证占6.67%,湿热瘀阻证占4.49%;痛经对女大学生经期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主要反映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以轻、中度为主,少数有重度影响。结论:女大学生痛经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各种因素均可诱发痛经,且严重影响了女大学生经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3.
经络辨证作为中医诊断辨证方法的一种,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经络辨证在古代文献记载以及现代临床运用方面进行阐述.目的 在于强调经络辨证在中医诊断学中的地位,及其在中医临床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4.
李悦  陈晓旭  孙颖  王学岭 《光明中医》2022,37(8):1328-1331
目的 挖掘名医治疗流感样病例的辨证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名医治疗流感样病例的医案,运用"Excel数据挖掘插件和医案大数据分析系统",对辨证、药物进行频次及关联分析,将结果与传统认知及教科书比较、验证.结果 纳入医案200例,涉及15个证型、189味中药,各证相关联的药物大部分与传统理论及教科书一致,...  相似文献   
25.
脉诊古代文献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脉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诊察脉象以判断疾病的病位、病性和邪正盛衰,推断疾病的预后。古代医学文献是现代医者研究中医的主要依据之一,其中以研究古代医学经典著作最为广泛。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6.
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发热,源于金元医家李东垣,他注重调补脾胃,以脾胃立论,并首倡阴火论,创甘温除热法,其代表方是补中益气汤,疗效甚佳,确实为医家治疗内伤热病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路。只有对“阴火”正确认识,才能通过复杂现象看清气虚发热的本质,用升阳补气之法,达到阴火消、热自除。这有力地说明了治病必求于本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7.
观察寒凝、热毒所致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清游离钙浓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的改变及中药干预作用,进一步探讨中医诊断学血瘀证的形成机理,为中医诊断血瘀证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8.
随着社会人口结构的老化,老年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积极探讨老年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老年病临床诊治特点略述己见.  相似文献   
29.
试论怪病多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是一种病理产物,因痰继发的病证很多,颇为复杂,见症多端,故有“因病生痰,因病致痰,百病多因痰作祟,怪病多痰”等说法。诚如《古今医鉴·痰饮》所说:“痰乃津液所化,或因风寒湿热之感,或七情饮食所伤,以致气逆液浊,变为痰饮。或吐咯上出,或凝滞胸膈,或留聚肠胃,或留注经络四肢,随气升降,遍身无处不到。其为病也,为喘为咳,为恶心呕吐,为痞膈壅塞关格异病,为泻利,为眩晕,为嘈杂,为怔忡惊悸,为癫狂,为寒热,为痛,为胸膈辘辘有声,或脊背一点常如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皆痰所致,百病中多有兼痰者。”中医所说的“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形可见之…  相似文献   
30.
中医认为,大肠癌的发病,主要因六淫外侵,或饮食不节,或七情内伤,加之正气不足,脾虚失运,毒邪踞之,蕴结于大肠,凝聚成积。正虚以脾胃亏虚,久致肾虚、气血不足为主,标实以痰、湿、瘀、毒、滞、寒、热、火为主。中医药治疗可清除残留在机体其他部位的细微癌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抵抗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中医药的运用,可贯穿在肿瘤治疗的各个阶段,与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相结合,发挥互补优势。今后应重视中医药在大肠癌治疗方面的研究,设计更合理严谨的对照研究以及进行临床药效、药理的观察,提供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