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子威  崔红 《中国医刊》2012,47(8):89-90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免疫介导的血管炎,易合并其他免疫相关性疾病,现报告1例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儿,男,13岁.2005年,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伴双下肢出血点,尿潜血阳性,当时诊断: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给予中药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约1年好转(具体治疗不详),尿潜血阴性,无皮疹.  相似文献   
22.
患儿女,13岁,北京大兴人,发热9 d,体温最高39℃,下午及夜间明显,活动后偶有胸闷,休息数分钟可缓解.病程中无咽痛、咳嗽、气促、喘憋,无吐泻、出疹、盗汗、关节痛及体重减轻.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对不同人种前列腺癌分子改变的研究,前列腺癌发病机制呈现出明显的人种差异。本文综述前列腺癌中ETS融合基因及FOXA1、SPOP、IDH1基因突变等驱动基因的研究进展,并发现前列腺癌分子分型的研究呈现出中西方人群不同的分子改变。西方人群前列腺癌分子改变以ETS融合基因为主,而中国人群则以基因突...  相似文献   
24.
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流行病学人巨细胞病毒(CMV)是宫内感染最常见的病毒,可导致患儿多种出生缺陷,亦是引起非遗传性耳聋最常见的原因。妇女在初次感染CMV后,病毒会在体内持续多年。怀孕时免疫功能相对低下,可能会导致病毒再  相似文献   
2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是原发性EB病毒(EBV)感染的常见表现形式.EBV为疱疹病毒科,γ亚科.EBV感染在婴幼儿多为隐性感染,在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则表现为IM.IM的临床三联征为发热、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为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和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均增高.但合并血性胸腹水者较为少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马铭华主任临证多年,致力于通过针刺联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多系统疾病,学验颇丰,其既注重对传统治疗手段的继承与发扬,也善于从现代解剖学中挖掘思路。在Hunt综合征的治疗上,马主任总结出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治疗方法,以“疏风清热,养血柔筋”为治疗大法,强调治病求本,扶正以祛邪,形成了独到而深刻的诊疗思路。本文通过典型病例简要介绍马主任治疗本病的特点,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7.
淋巴管血管侵犯(lymphovascular invasion, LVI)同膀胱癌生存、复发和进展风险密切相关,但在目前膀胱癌的精准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决策中对LVI作用的认识仍不足。本文旨在介绍近年来在识别和评估LVI、了解LVI发生机制以及探索LVI辅助临床精准诊疗方面的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笔者认为,继LVI在识别极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中的意义被写入指南后,LVI在识别新辅助治疗获益患者中的作用将逐渐被认识。而凭借3D病理学、高通量测序、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我们对LVI的发生机制、分子特征将会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28.
介绍杨运高教授运用《伤寒杂病论》温法的临床经验.杨师认为温法在《伤寒杂病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张仲景所强调的"扶阳气"精神贯通全书,温法就是其具体体现.《伤寒杂病论》温法包括:回阳救逆法、温阳化水法、温通心阳法、温中散寒法、温肺化饮法、温阳解表法等主要内容,文中附有病案5例.  相似文献   
29.
当前恶性胶质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方法,以病理学检测确定肿瘤分期及恶性度.因为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的治疗方案效果不理想,近年来以胶质瘤相关分子标志物进行鉴别分类并评估其预后成为研究热点.肿瘤标志物在监测肿瘤的复发与转移,临床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同时为研究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机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转座子是人类基因组中占比最高的元素, 在基因表达调控和物种进化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其跳跃、插入的属性也为基因组稳定性带来潜在的危害。转座子的这种双重影响在机体中保持着谨慎的平衡并受到表观遗传修饰调控, 一旦平衡被打破, 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形成将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 转座子的转录激活、表达产物和甲基化等与泌尿系统肿瘤密切相关, 同时作为生物标志物在泌尿系肿瘤的风险及疗效预测、无创诊断、靶向治疗等方面也展现着巨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转座子在泌尿系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机制研究, 以及在诊断、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