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8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5篇 |
基础医学 | 22篇 |
临床医学 | 51篇 |
内科学 | 28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0篇 |
特种医学 | 52篇 |
外科学 | 38篇 |
综合类 | 132篇 |
预防医学 | 58篇 |
药学 | 30篇 |
中国医学 | 73篇 |
肿瘤学 | 1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47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观察巴曲酶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对60例脑梗死患者应用巴曲酶治疗,均在发病48小时之内应用,3次为1个疗程,两周后观察疗效。结果基本治愈11例(18.3%),显著进步19例(31.7%),进步18例(30%),无变化7例(11.6%),恶化4例(6.7%),死亡1例(1.7%)。结论用巴曲酶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脾结核在超声造影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中的影像学表现,并探讨两种影像学方法在脾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3月我院门诊部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26例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患者的超声造影及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比较,并对两种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脾结核患者经超声造影检查有低回声型、混合回声型及强回声型,超声造影表现基本相同,无增强型为其最常见超声造影表现;CT平扫脾脏内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稍低密度影,边缘不清,而CT增强扫描边缘及内部分隔明显不强化,与周围脾脏相较呈明显低密度影,类似囊性病灶征象及钙化灶征象是脾结核相对典型的表现,超声造影与CT对脾结核患者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和CT对脾结核诊断均具有特异性,两种诊断方法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天麻加前列腺素E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为糖尿病(DM)的常见并发症,随着病程延长发生率越高,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单独应用西药治疗效果不够理想。笔者采用天麻加前列腺素E(PGE1)联合治疗DNP.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查找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 R G s)系统测试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从而确保D R G s的全面推广和实施.方法 基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57家试点医疗机构2016年1月—2019年9月历史病案及结算数据的相关信息进行测试.结果 总体上,DRGs分组器的分组效能指标符合标准.参与分组的3316618份病...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60例低灌注性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低灌注性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其在起病阶段及相应治疗上有特殊性,本文从60例相关临床病例中,试述低灌注性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低灌注相关因素。结果:常被提及的失水等因素临床不多见,医源性因素较复杂。结论:我们在治疗CWI的过程中,应重视改善缺血区脑循环的同时,更要注意补充血容量、防治血压过低,对未建立侧支循环而又有高危因素者考虑行颈内动脉支架成行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0.
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与认真的工作实践,探讨了构建医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意义及有效途径,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了思路和范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