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55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目的:建立大鼠肢体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模型,观察伤后愈合过程并分析影响愈合因素。方法:利用小型点爆源制造小鼠肢体火器伤模型,随机选取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10只。制造肢体火器伤模型后对照组不浸泡,实验组伤后海水浸泡30min。观察记录伤后愈合过程,检测愈合过程中愈合时间、伤口面积、体重等指标变化及伤口愈合后的病理形态。结果:实验组伤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晚;伤后相同时间点两组伤口面积存在差异;实验组创后早期显著体重下降,晚期体重平均增加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伤口愈合后真皮层及皮下存在特殊病理学变化。结论:与单纯火器伤相比,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可导致伤口延迟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78.8±42.6)ml vs(181.6±39.4)ml]和骨折愈合时间[(99.2±13.8)d vs(101.5±12.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2%vs 80.9%,χ2=4.248,P=0.036)。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对机体损伤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DHS内固定,观察组患者给予PFNA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骨性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总有效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0%VS 90.0%,χ2=1.264, P=0.248)。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优于DHS内固定,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 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减少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可能会增加疾病特别是癌症的死亡率。这一问题一直是在争论中。以下这些  相似文献   
15.
外周血管病,又称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病(PAOD),是指外周动脉粥样硬化(AS)导致动脉狭窄,甚至发生闭塞,使远端组织出现相应缺血痉挛或坏死的疾病,包括下肢动脉硬化症、颈动脉硬化症、肾动脉硬化症、肠系膜动脉硬化症等。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发病率约为7.97‰。美国每年约有10万人进行下肢动脉疾病的手术治疗。静脉系统疾病以静脉血栓形成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6.
采用以文献及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帝内经》中肿瘤相关疾病的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进行阐述,认为《黄帝内经》对肿瘤疾病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总结了《黄帝内经》中肿瘤治疗的优势,以期为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颈动脉狭窄患者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颈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112例和颈动脉狭窄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凝血指标、血糖、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等临床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建立回归模型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载脂蛋白AI(OR=0.051, 95%CI:0.009-0.295)、脂蛋白(a)(OR=1.003, 95%CI:1.001-1.005)、红细胞刚性指数(OR=0.383, 95%CI:0.209-0.702)是颈动脉狭窄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其敏感度为73.9%(95%CI:0.649-0.817),特异度为0.692(95%CI:0.524-0.830)。当预测概率确定时,Logistic回归评分>0.748则认为脑梗死高风险状态。高风险比率在进展性脑梗死中为80%,在非进展性脑梗死中为72%(P>0.05),两者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载脂蛋白AI、脂蛋白(a)和红细胞刚性指数是颈动脉狭窄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基于它们的回归模型可以很好的预测颈动脉狭窄患者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20.
海水中致病性弧菌分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国东南沿海海水中致病性弧菌的分布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用海水采样器采集海水,经增菌培养和细菌分离,进行细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从160份海水中分离出弧菌科细菌339株,其中弧菌属295株(87.0%),气单胞菌属42株(12,4%),邻单胞菌属2株(0.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50株致病性弧菌对亚胺培南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药物敏感率为100%,对头孢哌酮、复方磺胺甲略唑、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的药物敏感率为90.0%~98.7%,对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的敏感率较差,仅为28.0%和30.0%。结论海水中致病性弧菌分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对海洋弧菌所致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