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4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121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86篇
内科学   82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380篇
综合类   612篇
预防医学   22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71篇
  6篇
中国医学   198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指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收治的单侧、新发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关节炎及股骨头坏死等并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或翻修患者,排除合并肿瘤、严重营养不良、经治疗后血糖、血压不能达到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近期感染病史及局部皮肤条件较差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伤口愈合不良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术前白蛋白水平、糖尿病、高血压、长期激素应用史、术区多次手术史、手术时间、术前抗凝、术中皮下电刀止血、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是否输血等相关因素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应用R语言及Empower Stat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不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432例,其中术后发生伤口愈合不良事件患者43例。年龄(t=2.907,P<0.05)、BMI(t=15.399,P<0.001)、糖尿病(χ2=111.86,P<0.001)、术区多次手术(χ2=50.135,P<0.001)、长期激素应用史(χ2=144.31,P<0.001)、手术时间(t=12.334,P<0.001)及术后是否输血(χ2=88.725,P<0.001)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及术前白蛋白水平、皮下电刀止血等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年龄[OR=1.784,95% CI=(1.254,2.234),P=0.006]、BMI [OR=2.587,95%CI=(1.647,4.950),P=0.016],手术时间[OR=8.643,95%CI=(2.331,15.471),P=0.001]及术区多次手术[OR=3.218,95%CI=(2.461,4.339),P=0.041]是全髋关节术后发生伤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高龄、肥胖、手术时长及术区多次手术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存在有这些因素的患者,应早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92.
王坤  刘柱 《淮海医药》2014,(2):149-150
目的:分析总结老年患者晕厥的常见病因、临床特征、诊治原则及预后。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例老年晕厥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晕厥患者中,反射性晕厥10例(38.5%),心源性晕厥12例(46.1%),脑源性晕厥2例(7.7%),不明原因晕厥2例(7.7%)。结论在晕厥病因诊断中,老年晕厥以心源性晕厥居多。高龄、有心脏病史、心电图异常及晕厥时无前驱症状是晕厥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故及早作出晕厥病因诊断,针对性给予治疗,有助改善预后,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IFN-γ对胆囊癌小鼠模型中肿瘤内IL-10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影响。方法20只BALB/C裸鼠通过皮下接种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构建胆囊癌小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FN-γ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IFN.叮组小鼠在肿瘤内注剃、鼠重组IFN-γ 0.1mL(1×10^5kU/L,生理盐水溶解),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通过ELISA法检测肿瘤中鼠源性IL-10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计数CDl4’细胞(单核-巨噬细胞)、CD64^+细胞(M1型巨噬细胞)和CD206’细胞(M2型巨噬细胞),并以Student’s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接种肿瘤细胞1周后,裸鼠皮下全部成瘤,固定于左前肢腋下。IFN-γ组存活9只,对照组存活7只。IFN-γ组裸鼠肿瘤质量为(518±138)mg,对照组为(669±128)mg;IFN.1组肿瘤体积为(456±172)mm。,对照组为(505±146)mm。,两组裸鼠肿瘤质量和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40,1.503,P〉0.05)。IFN-γ组裸鼠肿瘤中鼠源性IL-10浓度为(58±16)μg/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45)“g/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6,P〈0.05)。IFN-γ组中单核-巨噬细胞计数为814-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e21;M1型巨噬细胞计数为66±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4-4;M2型巨噬细胞计数为15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14,两组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4,13.127,6.914,P〈0.05)。结论IFN-γ能够降低肿瘤微环境中的IL-10浓度。IFN-γ能够诱导单核-巨噬细胞浸润至胆囊癌细胞问质中,主要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94.
目的了解我国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现状,并进行人力需求分析,为制定妇幼保健机构人员配置情况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专家咨询,了解妇幼保健机构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市场份额、妇幼保健机构人力变化及构成情况。结果妇幼保健机构提供了大量的妇幼保健服务,妇幼保健机构工作人员的增长速度跟不上服务需求增长速度,人员编制不足的现象日益严重,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结论随着妇幼保健服务需求的增加,且妇幼保健服务内涵进一步扩展以及落实医改任务,妇幼保健机构亟需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95.
门焕丽  宋贺  刘莉  王坤 《河北医药》2014,(13):2075-2076
目的:探讨缺血型儿童烟雾病( Moyamoya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近3年收治并手术的缺血型烟雾病患儿23例,行EDAS联合颅骨多点钻孔术,对患儿术前、术后进行针对性严密观察病情,药物、心理、并发症护理、康复指导。结果所有术后患儿症状好转率82.61%。结论对缺血型儿童烟雾病围手术期针对性严密观察病情,药物、心理、并发症护理、康复指导利于提高手术疗效,促进患儿的恢复。  相似文献   
96.
王坤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25-126
目的探讨细菌内毒素检测在ICU病区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细菌培养为G-杆菌感染患者(G-杆菌感染组)和20例细菌培养为非G-杆菌感染患者(非G-杆菌感染组)的血液内毒素检测结果。结果G-杆菌感染组的血液内毒素检测结果为(4.987±10.609)EU/ml,非G-杆菌感染组为(0.043±0.052)EU/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病区,细菌内毒素升高与G-杆菌感染有关,对感染性患者先进行内毒素检测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具有很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婴幼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2月-2014年2月采用腹腔镜急诊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嵌顿疝62例,气管插管全麻后腹腔镜辅助手法复位,复位失败于腹股沟外环体表投影1.5 cm小切口,松解嵌顿,均行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结果62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腹腔镜辅助复位49例,手术时间(32.4±11.9)min,住院时间(4.3±1.1)d;腹腔镜嵌顿松解13例,手术时间(52.1±15.4)min,住院时间(5.1±1.7)d。无输精管、精索血管损伤,无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62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无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切口疝等并发症,术后复发1例,复发率1.6%(1/62)。结论腹腔镜下可同时发现和处理对侧隐性内环口未闭,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安全可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8.
王坤  任琳  王金霞  吴永贵 《安徽医药》2019,40(8):924-927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PD)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1年3月至2017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84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发生肺部感染的36例患者设为病例组,其余148例设为对照组,行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PD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C-反应蛋白(CRP)升高及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不全(OR=10.860,95% CI:3.290~35.843,P=0.000)、贫血(OR=1.041,95% CI:1.018~1.064,P=0.000)、CRP (OR=2.563,95% CI:1.074~6.116,P=0.034)是PD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D患者在贫血、心功能不全及CRP升高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肺部感染,临床应予以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垂直体位联合侧卧位自由体位分娩在第二产程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7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研究组第二产程采用垂直体位联合侧卧位自由体位分娩,对照组第二产程全程取仰卧位分娩。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阴道出血量、新生儿窒息、会阴损伤程度、会阴切开率、分娩舒适度和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阴道分娩率97.4%,高于对照组的84.2%(P<0.05);研究组第二产程时间(31.97±9.85)min,短于对照组的(39.50±12.1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会阴切开率5.3%,低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会阴损伤程度较对照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舒适度92.3%,高于对照组的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满意度97.4%,高于对照组的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2 h阴道出血量(206.03±61.21)mL少于对照组(211.92±58.01)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新生儿窒息发生。结论 第二产程采用垂直体位联合侧卧位自由体位分娩是有效且安全的分娩方式,产妇分娩体验、分娩结局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
文题释义: 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心脏作为人体全身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为血流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而心脏的泵血功能有赖于心肌的收缩和舒张能力。心肌纤维化是指心脏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和过度增殖,导致胶原纤维过度积聚, 胶原含量升高和胶原容积增高的病理性变化,此过程会使心肌僵硬度提高,收缩和舒张能力降低。鸢尾素(irisin):属于一种肌肉因子,它于2012年被首次发现,其主要功能是使白色脂肪组织转化为棕色脂肪,增加产热和能量消耗。运动训练可以升高血液鸢尾素水平,且不同运动方式对其影响结果存有差异,血清鸢尾素通过作用于解偶联蛋白2和线粒体稳态调控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从而对心肌起保护作用。背景:心肌纤维化是现代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与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等常见心脏疾病密切相关。运动介入对心肌纤维化有显著改善作用,但运动改善心肌纤维化的机制及不同运动类型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运动如何触发鸢尾素的产生而对心肌纤维化起作用?这个问题目前尚不清楚。 目的:针对国内外学者有关运动刺激诱导鸢尾素的产生及其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进行全面综述,揭示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从而为提高心脏功能,预防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等常见心脏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及实践参考。 方法:搜寻ELSEVIER、Web of Science、CNKI资料总库、万方数据、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及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检索与运动训练、鸢尾素、心肌纤维化等相关的中英文文献,发表时间截止至2019年8月,根据研究需要确立相应的入选标准,对最终筛选所得的58篇文献进行论述。 结果与结论:①人体试验中已证实长时间及单次运动均可提高肌肉及循环鸢尾素水平,而这一结果也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较好验证;少数试验结果表明长时运动对血液鸢尾素水平无显著影响;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选择的研究对象、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频率不同,而具体机制尚不明确;②运动可通过鸢尾素作用于心肌线粒体稳定、能量代谢、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对心肌起保护作用,从而改善心肌纤维化;③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受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和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鸢尾素可通过抑制ROS/p38MAPK/NFKB信号通路、内源性活性氧和ROS-NLRP3炎症信号通路、调节解偶联蛋白2的表达和线粒体稳态,从而影响心肌纤维化形成机制里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过程,因此运动改善心肌纤维化可能和运动提高鸢尾素表达从而对心肌起保护作用有关。 ORCID:0000-0003-0990-2396(尹练)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