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虽然比髋关节置换开展的晚,但由于它能够满意地改善膝骨关节病晚期造成的严重的畸形、功能障碍及患者低下的生活质量;因而发展速度非常快,且在临床上获得了非常可喜的治疗结果,国外有学者曾报道过膝关节置换20年的优良率甚至超过全髋关节置换[1].随着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TKA)的广泛开展,置换技术的不断传播,已有越来越多的各种原因导致的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乐于接受这一疗效显著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TriVex系统微创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微创刨吸组(接受TriVex系统微创刨吸术)和传统治疗组(高位结扎和剥脱术)。评估两组疗效、治疗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等,并于术后3、6个月时进行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问卷(CIVIQ)评分和临床-病因-解剖-病理学(CEAP)分级评估。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传统治疗组比较,微创刨吸组切口个数[(8.6±1.7)个比(4.2±1.1)个]、手术时间[(70.17±15.92)min比(32.45±11.74)min]、术后恢复时间[(6.82±1.51)h比(3.93±1.13)h]明显减少,浅静脉血栓团(18.0%比0)发病率及复发率(12.0%比0)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术后3、6个月时,与传统治疗组比较,微创刨吸组VCSS评分均明显降低[3个月:(7.23±1.48)分比(4.16±1.35)分],CIVIQ评分明显提高[3个月:(67.23±9.47)分比(81.16±8.38)分],P均=0.001;两组患者的CEAP分级均比术前显著降低(P均=0.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riVex系统微创刨吸术治疗多种原因导致的静脉曲张具有与传统手术相似的效果,方法更简单、疗效肯定,患者痛苦和并发症少、恢复快、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3.
1993年5月~1996年5月,我们收治严重移位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6~12岁,平均75岁。伤后3~16天入院,平均65天,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2例由镇卫生院治疗后转来,10例由个体乡医治疗后转来。X线片示伸直型,远折端向后完全移位,其中尺偏10例、桡偏2例。拆除外固定物,12例患肢均有不同程度肿胀,皮面有张力水泡、渗液,桡动脉搏动良好,手部皮肤感觉正常。即予清创,并覆盖消毒敷料,应用抗生素,抬高患肢,待水泡消失、肿胀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04.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调节细胞周期的关键因子,其介导的细胞下游信号通路广泛参与调控细胞的多种生物学过程,然而该信号通路对小鼠关节软骨表层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分离并培养小鼠关节软骨表层细胞,验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对小鼠关节软骨表层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纤连蛋白黏附及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关节软骨表层细胞并鉴定;取P3细胞分别给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激动剂转化生长因子α 100μg/L与抑制剂Gefitinib 10μmol/L,常规培养基为对照组。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增殖相关基因Ki67的mRNA表达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25μg/L)诱导细胞凋亡,AOEB染色鉴定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抑制凋亡基因Bcl-2与促进凋亡基因Bax的mRNA表达水平;对各组细胞进行成软骨、成骨、成脂连续诱导14-21 d,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软骨相关基因Sox9、成骨相关基因Runx2、脂肪相关基因脂蛋白脂肪酶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1)体外分离培养小鼠关节软骨表层细胞,形态偏长,免...  相似文献   
105.
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DOC)是指严重脑损伤导致的意识丧失状态。DOC患者的意识水平决定了其预后判断及康复方案制订,因此,对DOC患者意识水平的精准评估成为了康复评估的重点。目前有很多针对DOC患者意识水平的评估方法,但各方法均具有一定的优点及局限性。本文主要就当前各DOC患者意识水平评估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分析泡沫硬化剂注射联合TriVex系统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方法、技巧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血管外科就诊的152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应用泡沫硬化剂注射联合TriVex系统进行治疗,评估治疗术后症状缓解,局部术区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152例220条患肢采用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抽剥后泡沫硬化剂注射联合TriVex系统透光旋切术治疗静脉曲张患者,术后下肢明显的曲张畸形静脉消失,无一例患者出现复发,下肢酸胀、乏力等临床症状缓解,溃疡创面愈合。并发症主要是隐神经损伤、皮下硬结、血肿形成、软组织感染、深静脉血栓。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后泡沫硬化剂注射联合TriVex系统透光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显著,具有切口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系统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19602013.4)、万方数据库(19982013.4)、万方数据库(19982013.4)、维普数据库(19892013.4)、维普数据库(19892013.4)、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及超星电子图书。手工检索国内近5年来发表于各骨科杂志及相关杂志的相关文献:《中华关节外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等等,收集所有相关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及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 5.0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35篇随机对照试验及半随机对照试验,共2 739例患者,纳入研究质量评价结果为B级27篇,C级8篇。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与传统的内固定组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下床负重时间短[MD=-32.66,95%CI(-40.16,-25.15),P<0.05];术后并发症少[RR=0.47,95%CI(0.37,0.60),P<0.05];术后优良率高[RR=1.18,95%CI(1.07,1.31),P=0.001<0.05],但在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的内固定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具有术后下床负重时间短、并发症少及优良率高的优点,故应该首选。但由于本系统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及偏倚,可能造成结果的可靠性降低,故还需要大量严格的、大样本量的、多中心性的,并且采用正确的随机原则、盲法、分配隐藏等文献研究来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09.
建筑材料及装饰材料是室内氡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选择深圳某高校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内不同楼层、不同材质的地板,进行表面氡析出率的测量。结果表明,建筑物底层水泥地板的表面氡析出率最高;由于氧化锆的加入,高层白色抛光砖地板的表面氡析出率也较高。因此,为了降低室内氡浓度,应该尽量按照国家标准选用表面氡析出率低的装饰材料铺设地板。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合理安排排痰训练时机和及时清理气道内痰液对气管切开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方法将60例合并肺部感染和吞咽障碍的气管切开鼻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肺部物理治疗、排痰训练和体位引流,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排痰训练时间,排痰训练后促使患者产生有效的咳嗽,并在气管套管内吸痰一次,将气管和套管内的痰液进行及时有效的清理。治疗6 d后进行疗效评定,观察2组患者每次排痰量、动脉血气分析、肺部听诊及胃食管反流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患者行排痰训练后,实验组中,少量(<3 ml)排痰、中量(3~8 ml)排痰和大量(8~15 ml)排痰的患者分别有4、12和14例,而对照组患者则分别有7、18和5例,实验组每次能大量排痰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排痰训练后肺部听诊结果为显效、好转、无效的患者分别有15、12和3例,行排痰训练治疗的有效率为90.0%;而对照组患者则分别有8、12和10例,有效率为66.7%,实验组患者行排痰训练后肺部听诊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中的PCO2、PaO2和SaO2分别为(38.95±3.69)mmHg、(89.76±11.87)mmHg和(96.11±3.18)%,对照组患者的分别为(41.01±3.41)mmHg、(82.95±10.86)mmHg、(93.46±3.34)%,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实验组患者发生胃食管反流23例,对照组24例;治疗后,实验组发生胃食管反流的患者为3例,对照组患者18例,2组患者治疗后发生胃食管反流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且实验组患者经合理安排排痰训练时间和排痰训练后,发生胃食管反流的次数明显少于同期对照组(P<0.01)。 结论合理安排排痰训练时间(餐前或餐后2 h)和排痰后及时清理气道内痰液的综合护理,能更为有效地减少胃食管反流,明显改善患者肺部呼吸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