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1实验材料1.1药物中药抗痫灵:由穿山甲、龙骨、乳香、没药、珍珠、胆南星、石菖蒲等组成,各药混合为末,药材购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专家门诊;丙戊酸钠缓释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81017;致痫药物戊四氮:购自美国Sigma公司。1.2动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0只,体重180~220g(SPF级),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繁育提供。  相似文献   
6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兰索拉唑及其代谢产物5’-羟基兰索拉唑和兰索拉唑砜的LC-MS/MS法。方法血浆样本用乙腈沉淀蛋白后,选用Zorbax SB-C18 Narrow-Bore色谱柱(150 mm×2.1 mm,5μm),以甲醇︰10 mmol.L-1乙酸铵(65︰35,V/V)为流动相,流速为0.4 mL.min-1。选用API3200型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的多重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进行监测,电喷雾离子化源,负离子方式。结果兰索拉唑、5’-羟基兰索拉唑、兰索拉唑砜以及内标奥美拉唑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63、1.56、2.21、2.30 min;血浆中兰索拉唑、5’-羟基兰索拉唑、兰索拉唑砜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0~800、1.00~400、0.200~80.0μg.L-1(r>0.99),定量下限分别为2.00、1.00、0.200μg.L-1;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差(RSD)均小于8.0%;相对偏差(RE)均在±6.0%的范围以内;提取回收率较高,且可重现;兰索拉唑、5’-羟基兰索拉唑、兰索拉唑砜在各种贮存条件下均较稳定。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兰索拉唑肠溶片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研究,兰索拉唑、5’-羟基兰索拉唑、兰索拉唑砜的ρmax分别为165~1400、15.8~177、10.2~530μg.L-1,AUC0-t分别为651~7 189、99.3~639、20.5~4 372μg.h.L-1。兰索拉唑及其代谢产物的药动学存在显著的个体间差异。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好,适用于兰索拉唑及其代谢产物的人体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63.
目的采用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人血浆中的特拉唑嗪。方法采用Apollo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50 m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22∶78),流速1.1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为238 nm、发射波长为370 nm。以哌唑嗪为内标,血浆样本碱化后经乙醚-二氯甲烷(3∶2)提取后进样。结果特拉唑嗪的线性范围为0.5~125.0μg·L-1(r≥0.9983);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平均提取回收率为88.0%±4.4%。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灵敏,无杂质干扰,适用于临床上盐酸特拉唑嗪口服制剂的血药浓度监测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64.
目的:建立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二甲双胍的浓度。方法:人血浆样本以乙腈沉淀蛋白后,选用Zorbax SB-C18Narrow-Bore色谱柱(150 mm×2.1 mm,5μm),以甲醇-10 mmol.L-1乙酸铵(含1%甲酸)(5:95)为流动相,流速为0.3 mL.min-1;选用API3200型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的多重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进行监测,电喷雾离子化源,正离子方式,选择监测离子反应分别为m/z130.1→m/z71.0(二甲双胍)和m/z147.1→m/z58.2(内标米曲肼)。结果:二甲双胍和米曲肼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27 min和1.26 min;血浆中二甲双胍的线性范围为0.010~3.000 mg.L-1(r>0.99),定量下限为0.010mg.L-1;日内、日间RSD均小于6%;相对偏差(RE)均在±6%的范围以内;平均提取回收率为(86.6±5.4)%;稳定性试验中,在各种贮存条件下血浆中二甲双胍均较稳定。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好,适用于人血浆中二甲双胍浓度的测定,可应用于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短程大剂量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对重度烧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度烧伤合并ARDS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给予补液、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两组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每隔4h静脉滴注1次,每次80mg,持续ld;对照组每隔8h静脉滴注1次,每次40mg,持续3d。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和FEV。/FVC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6ra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心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短程大剂量地塞米松辅助治疗重度烧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可有效改善心肺功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6.
理肺散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理肺散原植物攀援耳草Hedyotis scanden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及RP-HPLC等色谱技术对理肺散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理肺散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2α, 3α, 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2α, 3β, 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3)、2α, 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4)、2α, 3β, 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5)、白桦酸(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8)、芹菜素(9)、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0)、木犀草素(1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2)和胡萝卜苷(13)。结论 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7.
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切实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意见〉》精神,根据大庆市所辖四县一区中有两个国家级贫困县、一个省级贫困县和98年整个农村又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实际,从1999年开始在全市农村实施中医“十百千万”工程(针对我市农村四十余种常见病、多发病,选择百余个偏方、验方和验、简、便、廉的中药处方,培训千余名乡村医生,为百余万农民服好务)。通过上下努力,收到了较明显的效果。一是农民群众基本实现了以最少的投入诊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农村三级医疗网,较好地解决了三级防治网网底破损…  相似文献   
68.
我院于1994年11月~1997年7月成功抢救1例特重胸部电烧伤病人,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患者 男,25岁。1994年11月23日不慎触及11000V高压电源被烧伤。伤后由于胸壁有洞穿性缺损、开放性气胸而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当地医院诊断:胸背部、双下肢电烧伤,膈肌穿孔。行膈肌修补、清创缝合术,并于右锁骨第2肋间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伤后第5天转来我院。入院检查发现烧伤创面分布为:背部上界为T4,下界至髂后上嵴,右侧达右腋前线,左侧达左腋后线。创面炭化,T6~11棘突外露,胸壁有20cm×10cm全层胸壁缺损。可见膈肌顶和胸腔,右肺完全萎陷,组织变…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观察运动关节类整复手法在配合推拿疗法缓解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背痛中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对38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先应用作用于软组织类手法,待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应用肘压肋椎关节复位法、上胸椎后伸扳法、扳肩推胸法等作用于骨关节的运动类手法。结果 颈背疼痛明显缓解,颈部转动自如,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消失,呼吸自如,一侧上肢后外侧放射痛或麻木感消失26例。上述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疲劳后仍有肩背部不适感,颈项转动时有轻微牵扯感10例。上述症状及体征经治疗后无明显改善,仍有颈背疼痛,转动失灵,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等症状2例。结论 运动关节类手法有利于恢复胸椎小关节正常的应力平衡,可起到良好的缓解疼痛作用。  相似文献   
70.
男患,61岁。于1987年7月10日以咳嗽、咳痰半月,咯血一天入院,诊断为右上肺浸润性结核并咯血。查体。体温37.6℃,脉搏9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10/70mmHg。心脏未见异常,胸片示右上肺浸润性结核。当天给5%葡萄糖500ml+对氨水杨酸钠(PAS)4g避光静滴,肌注青霉素80u万每日2次、链霉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