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腹部手术后,并发切口产气性细菌感染少见,并发气性坏疽更为少见。近期,本科收治了1例阑尾切除术后并发气性坏疽疑似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正>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在维持生命活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多种原因导致的心功能障碍是引起其它器官功能障碍、甚至结构损伤的主要原因,其在重症患者发生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或协同作用[1]。一些危重病患者,随着疾病进展,原有正常心肌功能或结构因缺氧、微循环障碍、内环境紊乱等引起了心肌细胞损伤,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即"非心源性心肌损伤"或"非心源性心泵功能障碍"[2]。在重症休克、脓毒症、急性胰腺炎等危重病发展过程中,由于机体的自我调节以及心脏本身较强的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根据压力-容积曲线低位转折点选择相同呼气末正压在ARD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9例,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5例通过呼气末正压等于压力-容积曲线低位转折点值,对照组24例,则不使用呼气末正压处理,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气结果及肺呼吸力学特征。结果观察组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P0.05),中心静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肺动脉楔压低于对照组(P0.05),pH高于对照组(P0.05),PaO2和PaO2/FiO2高于对照组(P0.05),且PaCO2低于对照组(P0.05),吸气峰压和平均气道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肺顺应性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压力-容积曲线低位转折点选择相当的呼气末正压水平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维持循环功能稳定,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4.
李彦玉  王四海  闫玉洁  郝青 《医学综述》2014,(15):2846-2847
目的探讨胆总管取石术后早期夹闭T型管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57例,所有患者均行胆总管取石术后早期夹闭T型管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闭管成功56例,其中一次性闭管成功44例、间断夹闭T管成功12例;失败1例,闭管后,患者腹腔引流管内有胆汁流出。闭管成功者术后12 d胃肠功能恢复,术后电解质平稳,术后第1、3、5日血清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术后住院时间52 d胃肠功能恢复,术后电解质平稳,术后第1、3、5日血清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术后住院时间57 d。结论严格把握适应证,早期夹闭T型管,可减少输液量,促进消化系统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5.
1998~2003年,我科应用肠系膜插管术治疗22例术后因广泛肠粘连引起的小肠梗阻,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18~52岁,平均32岁。初次手术病因:急性阑尾炎穿孔8例,车祸小肠破裂6例,小肠扭转3例,急性胆囊炎3例,结肠癌2例。初次手术后病人1~3d均有肠功能恢复的表现,其中14例有肛门排气排便,后又出现不全性或完全性小肠梗阻。该组病人经保守治疗1~30d无效后行小肠系膜插管治疗,1~3d12例,3~9d8例,12d1例,30d1例,共计22例。1.2操作方法切口可经原切口或另作直切口。进腹后将小肠完全松解,…  相似文献   
26.
患者,女,40岁,主因咳嗽、咳痰,渐进性胸闷2个月于2009-05-03入我院呼吸内科。2月前患者在农用大棚作业后出现鼻塞、流涕,阵发性剧咳,痰量少。后症状逐渐加重,伴胸闷憋气。外院曾按"哮喘"给予激素等吸入无显效。  相似文献   
27.
目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即ELISA法)测定半乳甘露聚糖(GM)在血清中的浓度对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LISA法来检测临床上疑诊为肺曲霉菌感染的110例患者共计130份血清中的GM的浓度并且依据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和真菌研究组(EOR TC/MSG)的诊断标准将病例进行分类,并且按照不同的阳性的判断标准来分别评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GM的浓度进而诊断IPA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10例病例中临床诊断者有8例,拟诊病例有18例,临床排除该病者84例。应用血清GM值>1表示判断为阳性的标准时,16例GM实验显示阳性,其中临床诊断的病例有6例,拟诊的病例有10例,灵敏度分别是75.0%(6/8),55.6%(10/18);临床排除该病的病例行GM实验,均为阴性,特异性为100%(84/84)。若以GM值>0.5表示判断为阳性的标准(也包含可疑阳性者)时,34例GM实验显示阳性,其中临床诊断的病例有6例,拟诊的病例有16例,灵敏度分别是75.0%(6/8),88.9%(16/18);临床排除该病的病例行GM实验,其中有12例为阳性,特异性为85.7%(72/84)。结论检测血清中的GM浓度可以用来早期诊断IPA,有可能成为临床上筛查IPA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小儿哮喘患儿86例,确诊后检测其体内维生素D水平,有针对性的使用维生素D,根据患儿年龄和体重每日给予0.5~1粒进行治疗,统计患儿发病次数及住院次数情况。结果 86例哮喘患儿有79例存在体内维生素D水平降低,占91.9%。经维生素D治疗后3个月发病次数显著少于治疗前(P0.05),住院次数也显著少于治疗前(P0.05),未合并维生素D缺乏患儿发病次数及每年住院次数少于存在维生素D缺乏患儿(P0.05)。结论小儿哮喘患儿维生素D缺乏比率超过90%,且与性别及年龄无关,进行维生素D补充治疗后,能有效减少支气管哮喘患儿每年发病次数及住院次数。  相似文献   
29.
30.
从2000年开始,在全国各地,药品集中采购招标工作开展得沸沸扬扬,但作为招标的主体——医院却在企业和媒体的夹攻中,处在了一个极其尴尬的位置。关于医院招标中的种种黑幕被媒体一揭再揭,更甚于的是医院的“痛脚”——药品回扣问题也被附着于招标黑幕之中一次又一次被爆炒着,一位药剂科主任在谈及感受时用了一句很诗意但却极其无奈的话“山雨欲来风满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