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41.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手足口病普通型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实用性队列研究方法,分为中医组、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3个不同临床治疗方法进行观察。结果在退热起效、体温恢复正常方面,中医组具有较强的优势;咽部疼痛方面,西医组有较强的优势;其余观察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治疗手足口病普通型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优势,应成为临床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A(LDH-A)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在肠型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DAC1蛋白在慢病毒介导的LDH A siRNA转染肠型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表达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1例肠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LDH-A与HDAC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LDH-A蛋白在SGC7901细胞株中的表达明显上调,且LDH-A的沉默可显著下调HDAC1的表达。肠型胃癌组织中LDH-A蛋白的高表达率为54.8%(362/661),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2.9%(85/66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型胃癌组织中HDAC1的高表达率为51.3%(339/661),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5.4%(102/66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DH-A与HDAC1蛋白在肠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24, P<0.001)。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LDH-A与HDAC1均低表达患者的生存曲线明显优于其他组合(P<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LDH-A与HDAC1表达均为肠型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在肠型胃癌中, LDH-A与HDAC1的表达呈正相关,采用LDH-A和HDAC1双靶点抑制治疗可能具有潜在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检测外周神经侵犯(PNI)在人胃癌中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相关性以及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测669例胃癌组织石蜡切片中神经侵犯的发生情况及EGFR的表达情况,分析神经侵犯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在胃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PNI的发生与浸润深度、癌栓、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EGFR表达均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NI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为26.4%,低于阴性组的43.3%(P<0.05)。结论 胃癌患者发生PNI与预后有关,并提示预后不良,EGFR可能是参与胃癌发生PNI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病理高危因素与I期直肠癌预后的关系,从而为临床提供有益的指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回报为I期的直肠癌患者178例,分为有高危因素组和无高危因素组,有高危因素的患者119例,男性60例,女性59例;无高危因素的患者59例,男性33例,女性26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大体类型、分化类型、淋巴结检出数目、浸润深度、肿瘤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0,t=2.023,χ2=2.244,χ2=5.614,t=2.387,χ2=1.590,χ2=3.099,P均>0.05),2组术后随访时间相同,无高危因素组患者预后良好无复发及远处转移,而有高危因素组中出现了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病例。有和无高危因素的I期直肠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HR=0.86,95%CI 0.56~0.97)。淋巴管浸润、脉管瘤栓、神经侵犯及低分化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 结论对于含有病理高危因素的I期直肠癌患者应进行密切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分析NICU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皮肤定植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NICU收治新生儿1678例,其中男938例,女740例;日龄1~28 d,平均(5.9±6.4)d.使用无菌棉签采集新生儿鼻翼两侧和鼻腔底部标本,行金黄色葡萄球菌(SA)培养和鉴定.采用PCR法检测mecA基因以鉴定MRSA.统计SA和MRSA皮肤定植率,比较不同住院时间MRSA皮肤定植率的差异,分析MRSA皮肤定植与相关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NICU中新生儿SA和MRSA皮肤定植率分别为21.10%(354/1678例)和3.69% (62/1678例).随住院时间的延长(住院1、3、7d),新生儿MRSA皮肤定植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7d和14 d MRSA皮肤定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体质量和Apgar评分与MRSA皮肤定植率呈负相关,而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和抗生素使用与MRSA皮肤定植率呈正相关.结论 NICU新生儿MRSA皮肤定植率较高,住院7d内其定植率随住院时间延长而增加;MRSA皮肤定植与新生儿胎龄、体质量、Apgar评分、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和抗生素使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6.
王俊志  王喜  吴迪 《光明中医》2016,(7):929-930
目的通过对白郡符老中医治疗硬皮病的经验总结,向医者同道在临床治疗中提供一种借鉴思路,进一步提高硬皮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白郡符老师的病案、病人信息材料,以及向白老师的学生及弟子请教,将所得材料进行整理总结。结果白郡符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针对硬皮病的病因病机,以"虚""瘀"为核心,治疗上"补"与"通"贯穿始终,从脾肾阳虚、气血不足、肝肾阴虚三个方面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白郡符老师治疗硬皮病的经验在临床实践中确实有很好的疗效,值得大家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47.
了解开封市杞县肠道传染病流行趋势及其造成的疾病负担,为制定肠道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2015-2019年杞县肠道传染病资料,采用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伤残寿命损失年(YLDs)、YLDs率等指标对其流行状况及疾病负担进行描述,采用Excel 2007及SPSS 21.0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杞县共报告5种肠道传染病7 422例,年均发病率为158.59/10万,5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107.39/10万)、手足口病(45.90/10万)、细菌性痢疾(3.87/10万)、甲肝(0.73/10万)、戊肝(0.71/10万)。总体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组人群的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均位居5种肠道传染病的首位,手足口病和细菌性痢疾在0岁~组发病率最高,发病率分别为474.76/10万、18.65/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在0岁~组和30岁~组高发,发病率分别为478.13/10万、106.38/10万。甲肝在15岁~组发病率最高(1.06/10万),戊肝在60岁~组发病率最高(1.15/10万)。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呈上升趋势,细菌性痢疾呈下降趋势。除甲肝和戊肝外,其他3种疾病发病多集中在5-7月。5种肠道传染病总YLDs和YLDs率分别为47.96人年、1.20人年/10万,男性YLDs和YLDs率分别为29.58人年、1.22人年/10万,女性YLDs和YLDs率分别为18.38人年、0.82人年/10万,不同疾病YLDs从高到低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23.75人年)、手足口病、甲肝、戊肝、细菌性痢疾。0岁~组YLDs和YLDs率最高,分别为27.42人年、7.10人年/10万。结论 2015-2019年杞县肠道传染病中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多集中在夏季,儿童和老年人是肠道传染病高危人群,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8.
王喜 《山西临床医药》2009,(23):1980-1981
目的:采用中医辨证分析结合"古方"的组成机理探讨四逆散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严格辨证,细分病机。以四逆散原方为基础加味治疗胃脘痛、心悸、音哑、不寐等不同病证。结果:四种不同病证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四逆散又是疏肝理气之基础方,药味少治面宽,临证只需紧扣病机,略施加减每多收效。  相似文献   
49.
我院自1997年1月始应用维生素K3或消炎痛栓或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肾绞痛,均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0.
2型糖尿病病人微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先利  潘正英  赵欢  涂静秋  刘佳  王喜 《护理研究》2009,23(36):3329-3330
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DMAP)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糖尿病性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DNP)等微血管病变共同的病理基础,是糖尿病病人特有的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病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1].目前学者普遍认为,DMAP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如果能从护理角度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这对减少糖尿病病人的DMAP、降低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 448例2型糖尿病病例资料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对并发DMAP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