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6 毫秒
11.
急诊分诊(triage)是急诊护士的重要职能之一.急诊制定相关标准,分诊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做出简短的临床评价,然后依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优先诊疗次序,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急诊医疗服务[1].  相似文献   
12.
13.
P53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53与肿瘤王厚力,陈元方(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北京100000)恶性肿瘤是一大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对肿瘤发病机理和治疗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医学领域。近二十年应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肿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1976年Bishop...  相似文献   
14.
1背景 急诊科是医院内最不具有确定性和最繁忙的的一个部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始,急诊科就诊病人数逐年增长,Bernstein SL等人统计,美国2003年急诊病人流量较10年前增加了27%:在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东院区),病人流量则由2000年的146人次/日(危重症114例/月),剧增到2005年的300人次/日(危重症190例/月)。病人流量的增加是造成急诊科拥挤最基本因素,“拥挤(crowding)”是指急诊病人的需求(即等待急诊临床决策,如分诊、候诊、留观、治疗、安置等)超过了急诊科的处理能力。此外病情的严重程度、急诊科容纳量、人员配备也是造成急诊科拥挤、繁忙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无创正压通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病,临床包括三类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一部分哮喘。COPD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1)气道分泌物增多,2)小气道炎症水肿,3)脑组织破坏,对小气道的弹性支撑减弱。部分可逆性的支气管通气功能障碍是该患者群的特征。COPD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高内源性PEEPi,V/Q失衡,采用浅快呼吸模式,生理死腔(VD/Vt)增加,小气道管腔狭窄,气流阻力增加,肺过度膨胀,功能残气量(FRC)增加,膈肌工作状态不佳,呼吸肌营养不良,收缩效率降低等。…  相似文献   
16.
猝死性胰腺炎属于胰腺炎的特殊类型,临床并不罕见。重症胰腺炎急性期猝死病例研究报道较多,但轻型急性胰腺炎恢复期猝死病例报道较少,病因多为临床推测,机制尚不明确。现报道我院急诊收治的1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恢复期猝死病例,经全力抢救争取时间进行了相关检查明确猝死病因,为类似病例发病机制提供相关临床资料。临床资料患者女,77岁,因“腹痛3h”于2007年3月24日凌晨3:00就诊,查血淀粉酶1920U/L,脂肪酶8791U/L,心肌酶正常。腹部B超显示胆结石,心电图轻度ST改变,凝血及血D-二聚体(D-dimer)正常,腹CT示胰腺肿胀,胰周密度增高,主胰管扩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性脑病时进行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的效果。方法 64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分为BiPAP组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ETI-MV)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存活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与BiPAP组比较,ETI-MV组在治疗4小时后,呼吸衰竭得以纠正,但住院期间的严重并发症却明显增多,住院时间也明显延长。结论 对于COPD合并肺性脑病  相似文献   
18.
胸阻抗法测量心脏指数和射血分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胸阻抗法测量心脏指数和左心射血分数两项指标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5位成人非瓣膜病患者,同时用彩色超声和胸阻抗法测量左心射血分数(EF)值; 6位非胸部手术后的危重病患者,在用 Swan- Ganz导管测量心脏指数的同时,用胸阻抗法测量心脏指数,每位患者取10对数据。结果胸阻抗法测量的左心EF值为57.4±5.9%,彩色超声同时测量的EF值为63.5±8.8%,t检验两种方法测量的结果无统计差异(P>0.05),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无相关性( r= 0.04); Swan- Ganz导管与胸阻抗法的对照结果说明,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1例r= 0.693,其余5例r≥0.800),平均相关性r=0.856。结论胸阻抗法测量左心射血分数的结果不适合用作临床指标;胸阻抗法可用于连续监测患者的心脏指数。建议这种监测是在胸阻抗不受其它因素明显影响的情况下进行,如:机械通气的条件改变或大量补液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急诊临床实践中临床决策方法的应用现状,探讨急诊医学临床决策方法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方法 由独立研究人员分析人选的1115份病例的诊断和处理过程,解析其临床决策方法的实践应用情况,比较低年制住院医师组(PG1)和高年制住院医师组(PG3+)临床决策方法应用的异同。结果 临床应用四种主要临床决策方法分别为模式识别法(47.0%)、假设-演绎法(26.5%)、事件驱动法(12.3%)、运用规则法(3.2%)。PG1组和PG3+组临床决策方法的实践应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21,P〈0.001)。结论 模式识别法和假设-演绎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急诊医学临床决策方法。急诊高年制住院医师应用模式识别法更加普遍,而低年制住院医师更倾向于选择假设-演绎法。运用规则临床决策法在急诊中的应用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20.
急诊快速诱导插管药物对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插管方案时患者循环参数的变化 ,分析诱导插管药物对循环的影响。方法 A组患者16例 ,全部为昏迷患者 ,插管前静脉推注琥珀胆碱 10 0mg ;B组患者 2 0例 ,快速诱导插管 (RSI)方案为咪唑安定 +琥珀胆碱 ,咪唑安定首剂 3mg ,追加剂量不超过 0 1mg/kg ,静推 10 0mg琥珀胆碱 ,1min后插管 ;C组患者 2 3例 ,RSI方案为芬太尼 +咪唑安定 +罗库溴胺 ,在诱导前静脉给予芬太尼 2 0 μg ,咪唑安定用法同B组 ,静推 5 0mg罗库溴胺 ,1min后插管。临床观察不同插管方案的肌松效果 ,并记录插管前、插管后 5min患者心率、血压的改变。结果 A组患者心率、平均压无明显变化 (P >0 0 5 )。B组患者插管后平均心率上升 2 1 5bpm ,平均压下降 18 4mmHg。C组患者的循环改变更为明显 ,患者心率平均上升 35 7bpm ,平均压下降 2 9 4mmHg ,经统计分析 ,插管前后心率、血压的变化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C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均较B组患者明显 ,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 )。采用RSI方案的两组患者所用咪唑安定剂量没有明显差异 (5 2 5± 1 4 1vs 5 2 9± 1 4 1,P =0 70 7)。结论 急诊RSI方案中咪唑安定对循环的影响是明显的 ,这与急诊患者的容量状态有关 ,在RSI方案中应减少咪唑安定的用量。芬太尼与咪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