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52篇
临床医学   152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85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9篇
  2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采用大蒜液配以鱼肝油和利多卡因制剂应用于外科感染伤口进行换药,对门诊300例感染伤口的病人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进行对比治疗,150例应用大蒜液治愈率为87%,150例应用凡士林油纱条治愈率为64%,经统计学卡方检验,(x~2=22.18,P<0.01),证明大蒜液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2.
1 病例报告男 ,4 3岁 ,因怕热、多汗、心悸 1a,双侧乳腺增生 6个月于2 0 0 2 - 0 6 - 14入院。曾于 2 0 0 1- 12因右侧乳房增大就诊于当地医院 ,诊断为右乳腺增生 ,予以手术切除肿块。病理报告为 :乳管增生和囊状增大 ,有纤维脂肪组织增生 ,未见癌细胞。 2 0 0 2 - 0 6再次出现左乳房增大 ,仍在当地医院就诊 ,诊断同前 ,再次手术治疗。因体重减轻明显 ,遂来我院门诊。查体 :t36 .5℃ ,P72次 /min,BP12 0 /6 5 mm Hg,消瘦貌 ,眼球无突出 ,甲状腺 度肿大 ,双侧乳晕可见长约 3cm术痕 ,愈合好 ,两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罗音 ,HR92次 /min,…  相似文献   
53.
李志强  王卫红 《山东医药》2010,50(26):78-79
目的观察经蝶手术治疗大型、巨型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大型、巨型垂体腺瘤患者140例。采用(左)鼻中隔切口,切开鼻前庭小柱,经鼻中隔—蝶窦中线处凿开鞍底,切除肿瘤。结果 140例肿瘤行包膜内全切除48例,其余行次全切除或大部分切除。术后症状立即改善者122例,并发暂时性尿崩症20例、脑脊液(CSF)鼻漏18例、颅内感染5例、垂体功能低下1例。结论对于大型和巨型垂体腺瘤,经蝶手术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4.
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的35例脊髓髓内肿瘤的病史资料。结果病理证实室管膜瘤13例,星形细胞瘤2例,少枝胶质细胞瘤2例,脂肪瘤2例,骨髓瘤、转移瘤、血管瘤、角化物、神经鞘瘤各1例。24例行手术治疗。手术全切除肿瘤16例(66.7%),其中显微镜下全切除14例(77.8%);大部分切除8例(33.3%)。出院时神经功能稳定或改善21例,加重3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最有效措施,可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术中辅助神经电生理监护技术及术中超声成像技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扩大经蝶窦入路显露斜坡区的内镜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内镜下经扩大蝶窦入路显露斜坡区的可行性,为切除斜坡区病变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0例成人头部固定标本上,模拟内镜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显露斜坡,观察有关显微解剖结构;收集40例成人头颅神经导航影像学资料并在神经导航仪中测量相关解剖距离。结果扩大经蝶窦内镜入路在硬膜外可显露从鞍后到斜坡、枕骨大孔前缘的中线附近结构;在硬膜下可显露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后交通动脉及其与大脑后动脉汇合处、动眼神经、脑干腹侧等结构。在神经导航仪中测得以下数据:前鼻棘至蝶窦口、鞍底、颈内动脉隆突、视神经管隆突、咽结节、枕骨大孔前端的距离分别为(57.61&#177;5.18)、(72.83&#177;6.75)、(67.27&#177;6.27)、(68.89&#177;6.51)、(78.27&#177;5.74)、(91.08&#177;5.20)r/mm;双侧破裂孔间距、颈静脉结节间距、颈静脉孔间距、颈内动脉管外口间距、内耳门水平岩枕裂间距分别为(21.12&#177;4.78)、(21.37&#177;2.16)、(38.26&#177;3.45)、(50.14&#177;5.54)、(24.27&#177;4.31)mm。结论内镜下扩大经蝶窦手术人路可清晰显露鞍后-斜坡的解剖结构,适用于此区病变的手术治疗。神经影像导航系统可应用于颅底解剖测量,简单、精确,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6.
经液囊空肠导管行肠内营养支持6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维群  陈学远  王卫红  闭红  岑松 《广西医学》2009,31(11):1658-1659
目的探讨经鼻留置液囊空肠导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分析65例留置胃管后胃内容物反流明显的患者采用经鼻留置液囊空肠导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等。结果65倒患者放置液囊空肠导管总成功率为96.9%;导管进入空肠时间0.5~24h,平均2.5h;进行空肠喂养10—240d,平均26d;未发生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反流等并发症;空肠喂养后患者营养状况较治疗前均有改善。结论使用液囊空肠导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可有效减少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反流等并发症,也适用于长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7.
咽旁颞下窝肿瘤的外科治疗及局部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咽旁颞下窝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为咽旁颞下窝肿瘤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提供解剖学依据,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利用9个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标本,对咽旁颞下窝相关解剖进行观察、摄像,同时结合7例临床咽旁颞下窝肿瘤患者,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行耳前、下颌下切口手术切除肿瘤。结果以翼外肌上下头为参照,其浅及深面有重要的血管、神经分布。7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2个月至3年,无1例复发。结论对于边界相对较清楚的咽旁颞下窝肿瘤,淖纯耳前、下颌下切口可完全顺利切除肿瘤。熟知咽旁颞下窝的解剖层次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及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护理对策,用于指导临床护理。方法遵医嘱静脉注射胺碘酮并及时观察记录用药效果,观察患者心率和心律失常等情况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系统科学的护理,88例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82例。不良反应得到及时控制,不影响治疗。结论对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应给予正确的认识,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使患者保持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59.
在新生儿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常需抽取血液以协助诊断 ,而新生儿血管细小 ,特别是危重新生儿患者在接受治疗时 ,还常需频繁地进行动、静脉抽血 ,操作难度较大。近年来 ,随着套管针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我们将套管针留置术应用于需反复进行动、静脉抽血的新生儿患者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2 4例新生儿患者为 1998年 6月~ 1999年5月在本院新生儿病区住院者。其中男 18例 ,女 6例。年龄 :3小时~ 2 8天。其中新生儿呼衰需动态分析血气者 14例 ,行静脉支持观察血糖、胆红素等 10例。1.2 材料与方法1.2 .1…  相似文献   
60.
王卫红 《中国医刊》2000,35(2):54-54
【例1】 石某,男,59岁,因中风失语、痴呆就诊。证见失语,表情淡漠,生活不能自理,舌淡红,苔薄水滑,脉沉细无力。辨证为肝肾不足,髓海空虚。治则:调髓海,醒神开窍。选百会、风府、哑门、大椎、四神聪为主穴;配以通里,照海,语言一、二区,廉泉。治疗5次后,表情活跃,虽语言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