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胆管及胰管梗阻均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并发症。近年来 ,我们收治 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 ,分别于术后 4年、5年出现胆管和胰管梗阻 ,分别行二次、三次手术 ,现报告如下 ,并对其治疗进行讨论。例 1:男 ,4 7岁。因上腹及腰背痛、寒战高热、黄疸反复发作 4年 ,加重 2个月 ,于 2 0 0 1年 2月 6日入院。查体 :消瘦 ,巩膜黄染 ,右上腹有两次手术疤痕 ,深压痛 ,无反跳痛 ,余 (- )。实验室检查 :AL T88μl/ L、AST5 6 U/ L、 GGT5 89U/ L、TBIL 2 5 .9U/ L、DBIL 13.3U / L ,血糖、血淀粉酶正常。 CEA、CA1 9- 9、CA2 4 2 均正常…  相似文献   
32.
胆道支架放置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11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在行狭窄胆管扩张的基础上经引流管或PTCD窦道放置自制Z形胆道支架和记忆金属网状支架,效果较满意,未发现严重并发症。认为术前了解病变部位及范围,选择合适的支架,术中根据病变部位安排支架放置顺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3.
王占民  王爱华 《山东医药》2002,42(16):59-60
肝内胆管结石约占胆石症的 1 7.3 % ,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合并有肝外胆管结石。我国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者约占 50 % ,这是外科处理的难点和关键。1 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与结石的数量、分布范围、是否有胆管狭窄有密切关系。周围型胆管结石可无临床症状 ,而Ⅰ、Ⅱ级肝内胆管结石 ,特别是肝门胆管结石合并有狭窄 ,多有反复右上腹痛 ,伴有畏寒、高热、黄疸 ,类似于肝外胆管结石梗阻的Charcot三联征 ,梗阻完全可出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肝胆管炎的五联症表现。如果一肝叶 (或肝段 )的结石造成不完全的肝管梗阻 ,可能仅出现短暂的…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野生型p53(wtp53)基因对人胆囊癌细胞生长及致瘤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分析细胞系遗传背景,在脂质体介导下将含有wtp53的真核表达质粒pCMV-p53,导入GBC-SD细胞中.用G418筛选,建立转染克隆细胞系.以PCR,RT-PCR和蛋白印迹证实外源p53基因的整合与表达;以细胞生长曲线和集落形成实验反映细胞增殖状况;以裸鼠移植瘤试验检测体内致瘤性的影响.结果:GBC-SD细胞P53蛋白过表达;直接测序发现第5外显子126位密码子存在TAC→AAC的碱基突变.外源p53基因已整合入转染后的GBC-SD细胞并获稳定表达.表达外源wtp53的GBC-SD-wtp53细胞生长速率减慢、集落形成能力下降及裸鼠致瘤性受到显著抑制.结论:野生型p53基因可有效抑制人胆囊癌GBC-SD细胞的体内、外生长.  相似文献   
35.
人胆囊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癌恶性程度较高,临床预后较差。为了寻找一种能更接近人体内胆囊癌特性的动物模型,我们通过瘤组织块原位接种建立了裸小鼠的胆囊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6.
门脉性肝硬变所致门静脉高压合并食道静脉曲张大出血的病人,在我省比较多见。我院外科过去分别采用了多种手术治疗方法:如脾切除加大网膜包肝包肾,脾肾静脉吻合术,门腔静脉吻合术,肠系膜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与DNA倍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胃癌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用DNA图像分析仪(ICM)检测肿瘤细胞核DNA倍体。结果:胃癌组织中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为81.25%,早期胃癌病例的阳性率为55.5%,进展期胃癌的阳性率87.2%。48例中异倍体肿瘤33例,占68.7%。33例异倍体胃癌中91%(30/33)显示端粒酶活性。结论: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与DNA异倍体率有明显的相关性,端粒酶的表达与胃癌的病程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细胞 DNA倍体类型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 对 73例甲状腺肿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以细针穿刺涂片 ,用图像细胞仪进行分析。结果 甲状腺恶性肿瘤细胞与良性肿瘤细胞 DNA倍体类型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 甲状腺肿瘤细针穿刺涂片 DNA定量分析可分为判断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39.
乳腺癌患者术前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术前对68例乳腺癌患者行细针穿刺(FNA)涂片,用免疫细胞化学(ICA)检测(ABC法)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涂片上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相应术后组织切片上ER、PR的表达.结果FNA涂片ICA检测ER阳性率为64.7%(44/68),PR的阳性率为39.7%(27/68);在组织切片上ER的阳性率为58.8%(40/68),PR的阳性率为36.7%(25/68).ER、PR在FNA涂片上的表达与组织切片上的表达无显著差别(P>0.05).ER在FNA涂片上的表达情况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呈显著负相关(P<0.05),腋淋巴结阴性者显著高于腋淋巴结阳性者(P<0.05),与肿瘤大小无关;P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明显负相关(P<0.05),与其它指标无关.认为FNA与ICA相结合,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Fas和Fas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Fas和Fas配体(Fas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可能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8例胃癌组织和26例非胃癌组织(对照)中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胃癌细胞和对照组织中胃上皮细胞Fas阳性率分别为19.0%和61.5%;胃癌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4.918;P=0.000).胃癌组织中胃癌细胞和对照组织中胃上皮细胞FasL阳性率分别为63.8%和5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细胞Fas-FasL系统平衡失调,可能与胃上皮细胞癌变及免疫逃逸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