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47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91.
恶性腹膜假性粘液瘤误诊为精囊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资料男 ,6 0岁。 1年前无诱因出现腹胀、下腹隐痛 ,伴排尿、排便困难 ,不能一次排尽 ,无发热、腹泻。查体 :体温36℃ ,脉搏 85 /min ,呼吸 2 2 /min ,血压 10 5 / 75mmHg ,一般情况好 ,皮肤、巩膜无黄染 ,淋巴结无肿大 ,心肺无异常。腹围 84cm ,腹壁无静脉曲张 ,全腹无压痛 ,肝脾未触及 ,移动性浊音阴性 ,全腹叩诊呈浊音。肛门指检 :前列腺区多个囊性肿物 ,直径 1~ 4cm不等 ,直肠被挤压变窄。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 6 4× 10 9/L ,中性粒细胞0 6 7,淋巴细胞 0 33,血红蛋白 12 3g/L ;肝功能正常 ,白蛋白 33g/L ,白蛋白∶球蛋白…  相似文献   
392.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严重威胁健康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外泌体微小RNA(microRNA, miRNA)是外泌体参与细胞间通讯的主要活性物质,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液体活检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日趋成熟, 外泌体miRNA作为液体活检的理想靶标, 在癌症的早期诊断、进展监测和个体化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因此我们总结了外泌体miRNA作为前列腺癌液体活检生物标志物的新进展, 以期为前列腺癌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93.
膀胱癌(BC)是危害我国中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手术、放化疗和免疫治疗是BC的主要治疗方式。由于BC具有明显的异质性, 导致患者的疗效往往不尽如人意。影像组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图像分析方法, 它能够将医学图像转换为高维数据, 从而无创地定量描述肿瘤的异质性, 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 尤其是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各个方面的研究, 为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丰富信息。近年来, 影像组学逐渐应用于膀胱癌, 在鉴别肿瘤分期、分级以及预测肿瘤复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就影像组学的概述及其在BC诊疗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94.
铜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死亡机制,过度累积的铜离子与三羧酸循环的脂酰化成分直接结合,导致脂酰化蛋白质的聚集和铁硫簇蛋白的丢失,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研究发现,细胞内游离的铜不仅对正常细胞有毒性作用,还可以对癌细胞起到特异性杀伤作用。铜死亡与肾癌的关系主要包括预测肾癌肿瘤微环境浸润情况及预后,指导肾癌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395.
循环肿瘤细胞(CTC)在肿瘤传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最终导致大多数癌症患者死亡。目 前,从癌症患者血液中鉴定和计数CTC 的技术已经将CTC 确立为癌症诊断和预后的重要临床生物标志物。 CTC 具有巨大的潜力,作为非侵入性连续的液体活检技术,相比空间和时间限制的传统组织活检检测恶性肿 瘤更精准。一旦CTC 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泌尿系肿瘤患者的精确管理,CTC 的临床应用将更广泛,广大癌 症患者将明显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