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51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371.
前列腺肉瘤是一种较罕见的侵袭性恶性肿瘤,其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国内外对其治疗报道不少并有所进展,本文就其病理分类、临床分期、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和治疗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372.
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临床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HIPC)是PCa发展的终末阶段,它的中位生存时间短,约9~18个月。两个大的Ⅲ期临床实验证实多西紫杉醇化疗能延长HIPC患者的生存期。新的联合治疗策略已经发展,结果很有前景,目前大多数研究均集中在联合多西紫杉醇和化疗药物(骨钙三醇)、抗血管生成药、疫苗、生物制剂等上。本文对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HIPC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73.
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栓塞术在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选择性插管肾动脉造影栓塞术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4例肾癌、11例症状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72例肾损伤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肾动脉造影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及供血动脉后,将导管插到病变供血分支血管近侧进行栓塞.结果 肾癌术前辅助栓塞后均顺利切除患肾,术中见肾周和肿瘤周围形成明显水肿界限,容易剥离.9例晚期肾癌姑息性治疗后症状缓解.11例症状性RAML在栓塞后6个月,瘤体缩小15%~65%,平均42%.68例肾损伤出血在栓塞后第1~4天出血停止,肉眼血尿消失;2例严重肾碎裂伤,肾周巨大血肿,栓塞后休克得以控制并顺利接受手术;2例栓塞后再发出血,经第2次栓塞后出血停止.本组病例在栓塞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栓塞术可用于肾癌术前辅助治疗、晚期肾癌姑息性治疗及RAML和肾损伤出血的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374.
李正银  王剑松 《云南医药》2007,28(3):286-287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肾结石治疗方法主要以体外冲击波碎石和经皮肾镜取石术为主,但在取石过程中肾出血是主要的并发症,大约占10%左右。它不但增加手术风险、影响取石效果,重者又有失去肾脏的可能。  相似文献   
375.
近年来泌尿系肿瘤呈现逐年递增的模式,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为泌尿系常见肿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生活习性的改变,其死亡率与发病率亦逐年增加,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死亡率和发病率增加也迫使泌尿系恶性肿瘤成为生物分子研究的热门话题。最近研究发现miRNAs与泌尿系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重要的价值,可作为泌尿系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监测的途径。本文将对其近期国内外研究作一综述,以便提供给相关研究人员为参考。  相似文献   
376.
背景:原位尿流改道在膀胱癌根治术后具有良好的控尿能力,但针对女性膀胱癌患者行原位回肠重建新膀胱和原位乙状结肠重建新膀胱后疗效及随访方面的研究很少。 目的:比较女性膀胱癌患者原位回肠和乙状结肠尿流改道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至2008年行膀胱癌术后原位回肠尿流改道(回肠组,n=29)和乙状结肠尿流改道(乙状结肠组,n=23)的女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修复中及修复后的一般情况、尿动力学结果、控尿能力和修复后储尿囊相关并发症等。 结果与结论:平均随访时间回肠组57个月,乙状结肠组55个月。两种修复方式术中失血量、术后控尿效果接近,但两组在手术时间、治疗后下床时间、新膀胱容量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回肠组治疗后早期及晚期储尿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乙状结肠组。回肠组治疗后储尿囊再发肿瘤2例,乙状结肠组未见发生,说明两种重建方式应用于女性膀胱癌患者疗效均良好。  相似文献   
377.
建立膀胱癌的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膀胱癌的病因、病理及治疗等问题的有效手段。建立膀胱癌动物模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化学致癌剂BBN、MNU和FANFT诱发的膀胱癌动物模型和膀胱癌的移植瘤动物模型。为了解各种膀胱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优缺点、病理组织学改变及研究进展,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78.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后尿流改道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标准治疗方法[1]。该手术操作复杂、难度大,且改变了原有的生理功能,对患者术后躯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然而,患者出院便意味着与医院关系的结束,传统的医疗照护服务主要注重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与护理[2],患者只能通过回院复诊来延续治疗和获取相关的康复信息,健康需求难以得到及时的满足。延续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将护理服务延伸到家庭和社区,被认为能够有效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近年,延续护理服务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关注,但目前尚未见在膀胱肿瘤患者中应用的相关报道。研究证明,对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长期监测、随访,对于确定泌尿功能恶化的可能性、恢复的稳定性很有必要[4‐6]。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探讨其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9.
目的探讨膀胱混合癌的诊治方法.方法报告1990年6月至2004年8月我院收治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情况进行讨论.结果膀胱混合癌占同期230例膀胱恶性肿瘤的6.9%,移行、腺细胞混合癌3例,移行、鳞状细胞混合癌4例,移行、鳞状、腺细胞混合癌1例,鳞状、腺细胞混合癌2例.以膀胱刺激症和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以膀胱全切和部分切除为主,其1、3和5 a的生存率分别为81.3%、56.3%和12.5%.结论膀胱混合癌的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有助于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80.
颜汝平 《云南医药》2006,27(4):402-405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90%以上的患者为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其中浅表性膀胱癌(CIS,Ta,T1)占70%~85%。Ta和Tl期肿瘤,首选TURBT治疗。由于膀胱癌病变的多灶性,或肿瘤细胞种植于创面,TURBT术后肿瘤复发率高,可达50%~70%。人们常通过建立膀胱癌动物模型来研究膀胱癌的病因、病理和生物学行为,评价灌注化疗、免疫治疗和PDT的疗效等,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术后复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