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6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322篇
预防医学   6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5篇
  3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背景 我国结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上升,目前结肠癌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LncRNA在结肠癌等肿瘤发生过程中可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其主要通过竞争性结合miRNA而发挥作用,已知LncRNA LINC01224在肿瘤中可能发挥癌基因作用,但LINC01224在结肠癌形成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 目的 探讨LncRNA...  相似文献   
922.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民  吴桂玲 《光明中医》2008,23(3):355-356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再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静滴,对照组不给予,其余对证治疗完全相同,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症状、体征的改变。结果:两组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有明显疗效,且安全可靠,为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23.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血胆红素对肾功能的影响,研究血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和血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 DBIL)与尿管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因梗阻性黄疸住院的90例患者为研究组,根据显微镜镜检尿管型的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其中尿管型阳性组42例,尿管型阴性组48例。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对象采用贝克曼AU-5800检测TBIL、DBIL、尿素(BUN)和肌酐(Cr)。患者留取随机中段尿,2 h内离心后,取上清液检测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留取0.2 mL沉渣显微镜镜检管型。结果:(1)研究组管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6.67%vs 10.00%,χ2=19.38,P<0.01)。(2)管型阳性组的TBIL、DBIL、BUN和Cr高于管型阴性组(P=0.015、0.044、<0.001、0.006);管型阳性组和管型阴性组的尿β2-MG和尿R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管型阳性组=0...  相似文献   
924.
王利民  巩瑞  吴俊琪 《浙江医学》2021,43(7):740-743
目的 比较4种自身抗体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CP)和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2019年3至12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检查的257例RA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APF、抗AKA,化学发光法检测抗CCP,速率散射法检测RF,计...  相似文献   
925.
目的分析胸1倾斜角在3D打印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中的临床意义, 讨论该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3D打印融合器植入手术的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共25例)的临床资料, 记录术前、术后及3、6、12个月随访时的症状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测量矢状位径线:C0~C2角(C0~C2 angle)、C2~C7角(C2~C7 angle)、C2~C7矢状面垂直轴(SVA)、颈倾角(NT)、胸1倾斜角(T1S)、胸廓入射角(TIA), 使用SPSS26.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前术后VAS(7.64±2.38比3.32±2.62, t=6.896, P<0.05)、mJOA(7.84±3.63比14.40±3.31, t=-7.954, P<0.05)、NDI(63.60±18.61比11.72±16.57, t=11.23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刻C0~C2角, 术前与术后1~3 d C2~C7...  相似文献   
926.
目的 基于Wnt信号通路探究上调miR-184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40只SD健康大鼠,10只作为正常组,剩余30只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下调miR-184组、上调miR-184组。对4组大鼠分别进行干预,同时对4组大鼠视网膜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处理。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对比。采用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对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C、TG、空腹血糖、VEGF、TNF-α、NO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下调miR-184组TC、TG、空腹血糖、VEGF、TNF-α、NO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下调miR-184组相比,上调miR-184组TC、TG、空腹血糖、VEGF、TNF-α、NO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GSH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下调miR-184组GSH显著下降(P<...  相似文献   
927.
目的探讨微创通道髓核摘除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效果及术后多裂肌的退变情况。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单纯髓核摘除术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其中微创通道髓核摘除术56例为通道组,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36例为孔镜组, 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多裂肌萎缩情况。结果通道组切口长度大于孔镜组[(2.37±0.12) cm比(26.71±2.69) cm, t=62.435, P<0.05];通道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孔镜组[(43.42±3.23) ml比(0.82±0.11) ml, t=25.803, P<0.05];通道组手术用时多于孔镜组[(65.22±5.75) min比(50.43±4.82) min, t=12.804, P<0.05];通道组下地时间晚于孔镜组[(3.02±0.62) d比(2.00±0.63) d, t=7.653, P<0.05];通道组术后住院时间多于孔镜组[(6.56±0.85) d比(4.81±0.71) d, t=10.260, P<0.0...  相似文献   
928.
929.
目的 分析愈梗通瘀汤加减联合体外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濮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12例AMI伴心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体外反搏治疗,56例)和B组(愈梗通瘀汤加减联合体外反搏治疗,5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PCI介入术,并给予控制血压、抗血小板凝集、抗心肌缺血、调脂等相关药物对症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T(cTnT)及脑钠肽(BNP)],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并记录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hs-CRP、H-FABP、cTnT及BNP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且B组hs-CRP、H-FABP、cTnT及BNP水平低于A组(P<0.05)。治疗后B组LVESD、LVEDD均低于A组,LV...  相似文献   
930.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效应。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唐山中心医院确诊的90例CHB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恩替卡韦口服,持续治疗4周后,根据抗病毒效应分为完全应答组62例和未完全应答组28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检测治疗前、治疗4周后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10、IL-21与IL-6]与Toll样受体4(TLR4)/IL-6信号通路表达。结果 治疗后,完全应答组HBeAg、HBV-DNA水平降低程度均高于未完全应答组(P<0.05)。治疗后完全应答组血清IL-17、IL-10、IL-21和IL-6下降程度均高于未完全应答组(P<0.05),外周血TLR4 mRNA、TLR4蛋白、NF-κB蛋白和p-NF-κB蛋白表达下降程度均高于未完全应答组(P<0.05)。结论 HBeAg阳性CHB患者经恩替卡韦治疗后HBV-DNA水平显著降低,其抗病毒效应机制可能与下调了TLR4/IL-6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