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的4例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锥形束CT(CBCT)以及全景影像特征,其中3例病变发生于上颌,1例累及双侧上、下颌.所有病例的CBCT表现出骨质溶解性破坏,边界不清,但其骨质破坏范围程度各异;其中2例病例的全景片可见骨质改变影像.该肿瘤的CBCT和全景片表现均存在一般恶性肿瘤的影像特征,但颌骨改变的表现多样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治疗上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2002年9月~2004年1月,作者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4.
王凯利 《陕西中医》2009,30(7):881-882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颈椎牵引、手法以及离子导入治疗本病56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2.85%。结论:综合疗法具有明显改善椎动脉供血,缓解症状的功效。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评价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与丙泊酚用于老年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择期拟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老年40例,性别不限,年龄65~75岁,BMI 18~30 kg/m2.ASA分级为Ⅱ~Ⅲ级.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各20例.受检者入室后,给予芬太尼50 ug.1 min...  相似文献   
36.
患者,男性,64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伴大小便失禁20d入院.查体:患者一般情况好,平车推入病房,胸背部无压痛,脐平面以下皮肤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Ⅱ级,腹壁、提睾、肛周反射消失,左膝腱反射正常,右膝腱、双跟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X线平片未发现异常;CT(见图1)示:T10左侧椎板内侧有一蘑菇状骨性突起,胸椎MRI(见图2)示:T10~11平面椎管内类圆形短T1、T2信号影,基底与后方椎板相连,压迫脊髓及硬膜囊;术前诊断为:胸椎管内占位病变性质待查:(1)骨软骨瘤;(2)黄韧带骨化.全麻下行T10~11椎板切除,从病变4周正常结构处包绕,完整切除肿物,见肿物表面光滑,为软骨样结构,有蒂与T10左侧椎板相连,肿物与硬膜无粘连.术后病理报告为骨软骨瘤.……  相似文献   
37.
前臂交锁髓内钉在桡骨骨折中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前臂交锁髓内钉在桡骨骨折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伴有桡骨骨折的前臂骨折患者应用前臂交锁髓内钉进行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早期桡骨髓内钉未预弯组和预弯组进行术后前臂旋转功能的比较。结果闭合复位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0.5周,切开复位为14.6周;骨折愈合22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骨折不愈合1例。按照Grace-Eversman前臂功能评价标准:优18例(75.0%),良2例(8.3%),差4例(16.7%)。未预弯组前臂旋转受限(8.6±9.4)°,预弯组前臂旋转受限(7.2±8.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臂交锁髓内钉治疗桡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及再骨折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38.
目的:对《丹溪治法心要》所记载的六郁证进行全方位分析,为临床治疗郁证提供参考。方法:查阅《丹溪治法心要》和CNKI的相关文献,从六郁证的提出、病因病机、辨证依据、治则、方药特点及对后世医家的影响6个方面进行探析。结果:朱丹溪在《丹溪治法心要》中首创"六郁"致病理论,完善了郁证学说;提出六郁证气血怫郁的病机及理气解郁、相因治郁、攻补兼施、补益元气、调气健脾化痰等治法;完善了六郁证的临床辨证体系,创制了治郁的越鞠丸、六郁汤,并善于应用二陈汤。结论:朱丹溪的郁证学说对郁证以及各种杂病的辨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对于背部腧穴来说,由于骨性标志的参考较不清晰,定取常不够确切,其体表取穴法存在难点与不便。一般来说,取穴位置是否准确取决于背部脊柱棘突的定位与背部横向骨度的折量。该文以膀胱经第一侧线上的重要穴位——肝俞穴为例,将现代肌骨触诊取穴法的应用与不足进行分析,并结合古代特殊折量取穴法的相关文献整理,旨在进一步探讨更加规范合理的取穴法,将背部腧穴定取方法进行补充与完善,以期为临床针灸实践提供标准化的参考与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