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9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神经酰胺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酰胺(CE)是否介导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内皮细胞(EC)凋亡.方法 体外培养脐静脉EC,分别用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拮抗剂氯沙坦、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拮抗剂PD123319、CE合成酶抑制剂烟曲霉素B1(FB1)预处理细胞,再加入Ang Ⅱ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上述各处理组细胞内CE浓度的变化.结果 PD123319和FB1明显减少Ang Ⅱ诱导的EC凋亡(P<0.05),氯沙坦反而增加Ang Ⅱ诱导的EC凋亡(P<0.05);HPLC显示PD123319组和FB1组抑制了CE的合成.结论 Ang Ⅱ通过AT2诱导EC凋亡,AT2可以促发CE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 (PC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2 0例ACS病人 ,急性心肌梗死 (AMI) 4 0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80例 ,共 193处靶病变实施了介入治疗。置入 16 8枚支架 ,支架成功定义为管腔残余狭窄 <30 % ,TIMI血流 2~ 3级。结果  12 0例病人中 ,116例介入治疗成功 ,成功率为 96 6 % ,193处靶病变 ,182处治疗成功 ,成功率为 94 3% ,支架完全覆盖靶病变 ,扩张满意 ,血管腔残余狭窄 <30 % ,TIMI血流 3级达到率 96 %。术后病人胸痛症状迅速缓解 ,2 8例ST段抬高AMI者ST段回到等电位线或下降 5 0 %以上。病变直径狭窄由 (89 5± 8 6 ) %减轻至 (3 2± 8 6 ) % (P <0 0 1) ,无一例发生死亡或需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论 及早、充分、持续地开通“罪犯血管” ,恢复前向血流 ,可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 ,挽救生命 ,防止左心室重构 ,明显改善病人的近期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3.
静息心率增加与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静息心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的发病及其病死率的关系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于1996~2004年6月对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采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及静息心率对照研究的方法,以进一步探讨静息心率与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动脉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4.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以探讨炎症机制在非瓣膜性房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135例房颤患者(房颤组)和120例非房颤患者(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CRP水平,用库尔特JT血球仪测定外周血白细胞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淋巴细胞百分率(L%)、淋巴细胞绝对值(L)。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室肥厚(LVH)及左房内径(LAD)。观察CRP及白细胞变化与房颤关系。结果房颤组血中CRP水平显著高于非房颤组(6.41±2.73mg/Lvs3.66±1.18mg/L;P<0.05)。其中房颤合并LVH较不合并LVH组CRP显著增高(7.51±3.32mg/Lvs5.76±2.92mg/L;,P<0.05)。四分位法研究表明房颤组血清CRP水平位于最高四分位者显著多于对照组;房颤组血清CRP水平位于最高四分位者较同组最低四分位者显著增加(P<0.05)。CRP位于最高四分位者LAD较位于最低四分位者显著增加(P<0.05)。两组WBC、N%、N、L%、L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炎症反应在非瓣膜性房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本院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临床组、对照组,实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临床组给予培哚普利8 mg、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阿托伐他汀钙20 mg;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8 mg,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3组均服药半年。运用ELISA法测定应用药物前后各组血清IL-8、IL-1β浓度;超声测定用药前后颈部血管IMT厚度。结果实验组和临床组IL-8、IL-1β浓度及IMT均低于对照组,临床组较实验组的IL-8、IL-1β及IMT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IL-8、IL-1β表达的水平及IMT,培哚普利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有加强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评价Excel药物洗脱支架在212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6年2月至2007年4月入住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心内科的212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接受Excel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观察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及8~21个月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情况.结果 手术即刻成功210例,成功率99.1%, 共置入Excel支架420枚,其中125例(29.8%)为直接支架术.住院期间1例猝死.206例患者随访8~21个月,6例再发心绞痛;50例于术后6~9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其中2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并进行血运重建.结论 Excel支架作为一种新型的国产可生物降解药物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疾病介入治疗中近、中期临床观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7.
瘦素与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素已知的作用是调节食物摄入和能量消耗。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瘦素参与了肥胖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如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血浆瘦素升高,排除了体质量影响因素之后,在正常血压和高血压患者中,瘦素和血压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血清瘦素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瘦素在肥胖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了主要的作用,其病理生理机制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例如它的促增生作用、促炎性反应、促血栓形成、促氧化应激等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抵抗素是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并且它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蛋白.本研究主要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他们的血清抵抗素水平由低到高平均分为3组,第一组(血清抵抗素水平1.233~3.701 ng/ml)91人,第二组(血清抵抗素水平3.728~8.777 ng/ml)91人,第三组(血清抵抗素水平8.809~28.658 ng/ml)90人.结果:第三组的颈动脉IMT和颈动脉最大IMT均大于第一组和第二组(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在控制了年龄、血糖、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等因素之后,血清抵抗素水平与颈动脉IMT(β=0.220,t=5.793,P=0.000)呈独立的显著正相关.在控制了年龄、血糖、体重指数、舒张压、糖尿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之后,血清抵抗素水平与颈动脉最大IMT(β=0.189,t=4.733,P=0.000)也呈独立的显著正相关.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增厚的颈动脉IMT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建立寒冷加高盐刺激大鼠脑卒中的大脑组织差异cDNA文库。方法正常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寒冷加高盐刺激的实验组和不予任何处理的对照组。取实验组发生脑卒中和对照组的大脑组织。提取两组组织的mRNA,按照抑制性差减杂交试剂盒说明进行实验。在三个水平设定了检验差减效率的实验。首先是使用试剂盒提供的骨骼肌mRNA加入外源性PhiX174(HaeⅢ)作为阳性实验组与我们的实验样品进行平行差减,用来证明系统正常。其次是采用PCR扩增看家基因GPDH的方法观察本次实验的差减效果。最后在两库随机各挑取288个克隆测序,比较相同序列的重复情况。结果差减各过程符合理论质量要求,分别得到一个脑卒中特异表达基因的片段库和一个正常特异表达基因片段库。卒中库的理论容量是7.1×10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与呼吸机对抗(简称人机对抗)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对41例人机对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人机对抗41例(66.1%),共98例次。其原因包括:气道分泌物过多或痰痂形成32例次;缺氧诱发呼吸过快26例次;喉部不适,不能耐受经口气管插管19例次;呼吸机模式参数设置不当5例次;误吸至肺不张3例次;心理恐惧,烦躁者3例次;气管插管位置不当2例次;气管切开导管脱出及导管断裂2例次;气压伤致气胸2例次;气囊破裂或漏气,气道痉挛,呼吸机连接管路积水,呼吸机管道脱开或漏气者各1例次。结论人机对抗的发生均有其诱发因素:气道阻塞、缺氧、喉部不适、呼吸机模式不当等是主要原因。加强气道管理、设置合适的通气量及适当的模式、祛除诱因等综合有效防治措施,可避免和减少人机对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