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9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2篇
口腔科学   47篇
临床医学   113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11篇
综合类   232篇
预防医学   236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92篇
  2篇
中国医学   137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6 毫秒
121.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加快,大脑前动脉、后动脉血流速度及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大脑前动脉、后动脉血流速度及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比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血浆比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血循环,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机体纤溶、抗凝活性及缺氧耐受能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观察经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F)取石的效果。方法:对6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采用取石篮及碎石器碎石取石。结果:64例胆总管结石中有15例为多发结石,结石大小为5-25mm。59例患者有总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取石成功率为95.3%(61/64)。结论: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创伤小,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3.
目的:采用藻酸钠自体软骨细胞混合物修复猪的关节软骨缺损,观察近期成骨效应。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4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中心完成。3个月龄的小型猪8只,取其关节软骨进行细胞原代培养,获取原代细胞后,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Ⅱ型胶原表达。然后对8只小型猪的32个关节进行动物关节缺损的模型建立,每个关节共造3个人工缺损,选择关节左右随机对照。将已经培养好的软骨细胞与已经配制好并消毒的藻酸钠混合,移植到猪的关节软骨缺损处。每只猪关节内注射3个实验点,1个用藻酸钠/细胞混合液为实验组,1个单纯支架材料为单纯材料对照组,1个缺损做空白对照组,模型中缺损区均为关节负重区,胶原纤维绿色(亮绿复染)。修复所用细胞为自体软骨体外培养后,进行移植修复,采用3代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均匀混和藻酸钠后,行自体移植。8周后取实验关节进行大体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及O’driscoll组织学评分。结果:纳入小型猪8只,除其中1例因手术切断伸直肌腱而使猪关节活动障碍,其余均未见手术后关节活动障碍,所有手术无术后感染,无关节内感染,无动物死亡。移植的软骨细胞在藻酸钠载体中生长良好,形成透明软骨。根据O’driscoll组织学评分标准,实验组32个猪关节缺损修复的组织学评分为(20.25±1.64)分,高于单纯材料对照组的(7.46±1.29)分及空白对照组的(6.00±2.09)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修复软骨以表达Ⅱ型胶原为主,无Ⅰ型胶原。结论:藻酸钠复合自体软骨细胞作为软骨移植的替代物是可行的,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4.
目的评价缬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方法20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检测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C)及血清肌酐(Scr),筛选出有早期肾损害者50例(血清Cyst-C升高,而Ser正常);用缬沙坦80mg/d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及血清Cyst-C、Scr水平。结果缬沙坦治疗后血压及血清Cyst-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Scr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血清Cyst-C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肾损害的敏感性优于Scr,缬沙坦降压的同时能改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125.
目的采用高脂复合链脲佐菌素(STZ)造成类似于临床2型糖尿病(T2DM)动物模型,观察大柴胡颗粒剂对该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高脂复合STZ造糖尿病(DM)模型,取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07 g/kg)、大柴胡颗粒高中低剂量组(1.1、2.2、4.4 g/kg),另设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l/kg),同时观察大鼠体重、摄食量、饮水量、尿量等常规指标。用试剂盒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肝糖原、肌糖原、血脂等各项指标。取胰腺、肝脏等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二甲双胍组、大柴胡颗粒3种剂量组对高脂复合STZ所致DM大鼠血糖、Hb A1c、肌糖原及血脂含量均有降低作用,对胰岛素、肝糖原含量升高作用。结论大柴胡颗粒对高脂复合STZ所致DM大鼠有一定的降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索不同膳食模式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2007年6~9月对南京市2个城区7个社区里年满30周岁的常住居民进行基线调查,共调查3 376例。采用专门设计的食物频数量表(FFQ),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膳食模式,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高血压间的关系。结果南京市3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总患病率为19.5%,其中男性为20.7%,女性为18.7%。因子分析得到5种膳食模式,其中传统健康模式、甜食模式和饮酒饮料模式3种模式与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传统健康模式因子得分与高血压呈负关联(OR=0.778,95%CI 0.626~0.966),而甜食模式因子得分与高血压呈正关联(OR=1.316,95%CI 1.064~1.627)。结论膳食模式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应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对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7.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京市社会经济状况(SES)与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采用父母职业类型、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3个变量衡量父母SES水平,于2009年及2010年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南京地区5个学校53个班级2 202名在校中学生进行2次调查。结果实际调查2 160名中学生,1年后随访调查2 118名中学生;随访前(44.0%)后(46.0%)比较,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重度抑郁症状比例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7,P=0.010);经多因素调整,低水平SES的中学生1年后随访存在抑郁症状的风险明显高于高水平SES中学生,即SES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关系;调整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c%)为家庭平均月收入最高。结论社会经济状况与中学生抑郁症状存在负相关关系;应引起卫生、教育工作者关注。  相似文献   
128.
陈旭鹏  洪忻  王志勇  戚圣香  杨华凤  除斐 《中国校医》2012,26(6):433-434,436
目的分析2011年南京市居民死因构成特征,提供反映居民健康水平的卫生指标和数据。方法数据包括南京市全部13个区县的户籍人口死亡资料。使用根本死因编码进行死因构成和顺位分析。结果南京市户籍居民的首位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占总死亡数的42.16%。其次是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占总死亡数的32.70%和9.7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占全死因的比重已经上升到90%以上。结论目前对慢性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控制和降低慢性病的发生,延缓慢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减少因慢性病引起的早死是改善健康水平和提高期望寿命的最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9.
李潮  王志勇  洪忻  梁亚琼  徐斐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3879-3881,3883
目的 探讨南京市城区居民体力活动与2型糖尿病罹患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于2004年和2007年分别在南京市抽取5个居委会,以所抽取的居委会中35岁以上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慢性疾病罹患情况及相关生活行为因素,使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测量体力活动情况.对完成有效基线调查效对象5 659人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研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体力活动与2型糖尿病罹患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有效随访4 550人,随访率为80.4%.充足体力活动的比例为16.5% (753/4 550),2型糖尿病的3年累计发病率为5.1% (95%CI=4.48,5.80).充足体力活动者其罹患2TD的风险显著低于体力活动不足者的罹患风险,只约为后者的一半(RR =0.45,95%CI=0.31,0.77),这种关联在男女性人群中也分别存在.结论 充足体力活动都可以显著降低人们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倡导充足体力活动是2型糖尿病社区防制的可性和有效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探讨南京市城区居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为制定肥胖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07年抽取南京市主城区的2个社区,年满18岁常住人口2016人.将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 level,PA)分为完全静坐;轻度活动;中度活动;重度活动4级.BMI≥24 kg/m2为超重肥胖.控制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吸烟、饮酒和慢病后,分析身体活动对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城区居民完全静坐、轻度体力活动、中度及重度体力活动的比例分别为17.9%、26.3%、50.4%和5.4%,超重、肥胖比例分别为41.7%、11.3%.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度体力活动发生超重的风险是完全静坐的0.15倍(95%CI:0.11~0.22),发生肥胖的风险是其0.16倍(95%CI:0.10~0.27);中及重度体力活动居民发生超重的风险是完全静坐的0.16倍(95%CI:0.12~0.23),发生肥胖的风险是低度体力活动的0.17倍(95%CI:0.11~0.27).结论 体力活动是超重肥胖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