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6篇
基础医学   104篇
临床医学   5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73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动力加压髋螺钉取出后钉道内植骨的生物力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上段骨折愈合后,取出DHS以后不处理的股骨上段、钉道植骨的股骨上段和完整的股骨上段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DHS取出术后进一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6具新鲜尸体股骨标本进行实验应力分析,分别测定完整股骨上段,DHS取出后不处理的股骨上段和DHS取出后钉道内植骨股骨的股骨上段的力学特性,结果:DHS取出术后,不处理的股骨上段与完整股骨上段、DHS取出术后钉道植骨的股骨上段的力学特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股骨颈骨折DHS治疗骨折愈合取出固定后,应在股骨上段螺钉道内植骨补强,这有利于提高股骨上段的生物学性能,便于患者早期全负荷功能锻炼,防止再骨折和髋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股骨远端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生物力学比较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53,自引:4,他引:53  
目的:对股骨远端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定量生物力学评价,为临床选择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12具新鲜尸体股骨标本,制成股骨髁间骨折(AO分类的C1型),采用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L形髁钢板,加压钢板三种内固定方法,进行实验应力分析,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的优劣,并以有限元理论分析进一步论证它的结果。结果:发现在受同等载荷条件下,髁上交锁髓内钉固定最佳,而采用加压钢板固定的股骨髁强刚度较差(P<0.05),临床手术47例,按Kolmert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分别为: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94.1%,L形髁钢板82.4%,加压钢板76.9%。结论:采和股骨髁上交锁骨内钉固定方法优于其它内固定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
椎体后凸成形术目前广泛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手术过程中术者常需要关注球囊内的压力,防止压力过大产生意外.至于球囊压力是否与骨密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目前很少有这方面的研究.笔者设计了相关体外实验来对此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评价新型动力型Hoffmann外固定器在生物力学上的优缺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人离体胫骨中部短斜行骨折行新型动力型Hoffmann外固定器、改良型Hoffmann外固定器、多功能外固定器固定为实验模型,通过电测法观测三种外固定器固定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及应力遮挡率变化。结果 新型动力型Hoffmann外固定器和改良型Hoffmann外固定器在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上无显著差异(P >0 .0 5 ) ,与多功能外固定器有显著差异(P <0 .0 5 ) ,应力遮挡率均有极显著差异(P <0 .0 1) ,新型动力型Hoffmann外固定器明显优于其他方法。结论 新型动力型Hoffmann外固定器具有较大的生物力学优越性。  相似文献   
35.
自80年代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以来,推动了我国脊柱外科事业的发展,先后开创了RoyCamille、Steffee、Dick、RF、SF、APF等椎弓根内固定系统。作者通过对上述内固定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后〔1,2〕,结合解剖学测定、生物力学原理〔3,4〕,设计了多用途脊柱内固定器(MoctFuefin,MF)(见图1),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创伤较小,能达到三维矫形固定。可治疗胸腰段骨折、腰椎滑脱、脊柱截骨后固定等。临床应用29例,其中胸腰段骨折24例,腰椎滑脱5例,经初步随访疗效满意。图1 MF内固定器结构示意图1.方…  相似文献   
36.
U型棒椎弓根钉的生物力学实验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方法:对一种新型内固定器械———U型棒椎弓根钉,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并用以治疗腰椎滑脱症。结果:以Stefee钢板相比轴向刚度增加20%,扭转刚度增加16%。经临床应用11例,效果满意,复位率达80%,手术创伤轻、出血少、手术时间短。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腰椎后柱“骨-腱-骨“结构的完整性对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取1月龄小牛腰椎标本5具,于万能生物力学试验机上模拟人体不同工况,对L3~4节段进行力学测定;随后进行各种模拟手术,于L4~5安装内固定并逐级切除后柱“骨-腱-骨“结构,依次测定经单侧椎板开窗髓核摘除(UTD组)、单侧椎板切除 双侧椎弓根钉和单枚融合器(BFC组)、双侧椎板及部分“骨-腱-骨“结构切除 双侧椎弓根钉和单枚融合器(BFC PBTB组)、双侧椎板及全部“骨-腱-骨“结构切除 双侧椎弓根钉和单枚融合器(BFC TBTB组)处理后L3~4节段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行UTD后,邻近节段小关节应变、应力及椎间盘应力在前屈和侧屈时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BFC后,在不同工况下椎间盘上的应力明显异常(P<0.05),前屈时小关节的应变和应力增加明显(P<0.05).行BFC PBTB/TBTB后,在不同工况下小关节应变、应力及椎间盘上应力的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轴向刚度在BFC组增加达到218.33 N/mm(P<0.05),但在BFC PBTB/TBTB组均下降,其中后两者分别下降17%、25%,与正常标本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中,后柱“骨-腱-骨“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有增加术后上位节段退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38.
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优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最佳的支架外固定方式及优化参数,采用7 具新鲜尸体股骨(含股骨头)标本,人为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外支架固定的优化生物力学实验。将试件置于WE5 型生物力学试验机上,分别对支架的四种力学参数(倾角、偏心距、针距、针数)进行轴向压缩实验,绘出载荷位移曲线,比较不同固定条件下支架的强度。结果表明,倾角在130°固定时支架刚度明显优于100°时,偏心距、针距均与支架强度成反比,针数与固定强度成正比。提示临床治疗应根据生物力学原理,优化利用外固定支架各参数,达到最佳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上分析了人工髋关节引起的松动的原因,并进行了松动实验和有限元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改进的办法,提倡使用多孔材料进行生物学固定,并从理论上论证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0.
改良矫形复位固定系统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设计一种改良的脊柱 椎弓根矫形复位固定系统(modified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MRFS),用于提高脊柱内固定的复位固定效果。方法:将MRFS与Dick、角度椎弓根螺钉(RF)、滑脱固定(SF)强力固定(AF)等内固定系统在10具新鲜尸体标本上进行生物力学对比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结果:胸腰椎骨折采用MRFS内固定,在脊柱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其他4种内固定系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临床应用52例脊柱骨折脱位, 均基本达到解剖复位及坚强固定,CT检查手术前后椎管矢径,提示椎管获得有效减压(P<0.01)。平均随访25.5个月,复位良好。结论:MRFS具有良好的三维空间矫正力,既有达到解剖复位及坚强内固定的能力,又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