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40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81.
1 215例次恶性胆管梗阻内镜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探讨采用治疗性内窥镜逆行胰胆管插管技术(ERCP技术),姑息性解除恶性肿瘤所致胆管梗阻的可行性。方法采用ERCP治疗929例1215例次胆管恶性梗阻,包括胆管癌567例次、肝癌255例次、胆囊癌83例次、胰腺癌172例次、乳头壶腹癌97例次、其它转移性肿瘤41例次;导致胆管低位梗阻263例次、中段梗阻43例次、高位梗阻909例次;血清胆红素(284.3±174.5)μmol/L。共行胆道内置管引流599例次、鼻胆管引流385例次,放置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167例次,联合引流39例次,乳头括约肌切开19例次,乳头开窗造口术6例次。结果操作成功率94.3%,消除黄疸总有效率81.8%,治疗后患者平均生存14个月,1、2、3年的预计存活率分别为75.9%、44.0%和25.2%。全组发生与操作有关并发症23例(2.6%),死亡3例(0.2%)。结论内镜介入治疗技术是安全有效解除胆道恶性梗阻的方法,对中晚期胆道肿瘤患者基本可替代姑息性胆道手术。  相似文献   
182.
改良鼻胆管口鼻转换方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是应用广泛的胆道减压引流方法,主要用于胆管梗阻、结石、胆管炎、胆漏、胆源性胰腺炎等的内镜下治疗,此外,也可用于胆道内持续药物灌注或动态胆管造影观察.当鼻胆管放置到位后,退出内镜,引流管首先从口腔引出体外,此时必须通过一口鼻转换过程将其从鼻腔引出.  相似文献   
183.
目的 探讨采用针状刀实施十二指肠乳头开窗术,在ERCP困难胆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接受ERCP治疗的患者中,当常规插管方法和(或)其他预切开技术无法进入胆管时,采用针状刀在主乳头背部选点进行电灼造口,完成胆管深插管及后续治疗.观察本方法的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108例患者接受开窗术,其中97例(91.2%)成功插至胆管;11例胆管恶性梗阻患者虽经开窗仍无法进入胆管,其中远端恶性梗阻失败率(25.8%,8/31),明显高于近端梗阻(5.3%,3/57),(P=0.014,χ^2=5.983).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5例(4.6%),其中插管失败组(18.2%,2/11)明显高于成功组(3.1%,3/97)(P=0.006,χ^2=7.418);另有肠道穿孔1例、胆管炎4例,均经保守治疗控制.结论 在困难胆管插管的ERCP病例中,应用针状刀行乳头开窗术可以有效提高ERCP诊治的成功率,对于有经验的操作者该方法是较为安全的;但远端胆管恶性梗阻行乳头开窗术的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4.
目的评价胰管导丝占据法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胆管选择性插管困难时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间共3505例患者符合入选条件。开始均尝试对患者用导丝辅助的括约肌切开刀行选择性胆管插管(标准法),若导丝反复进入胰管5次仍未插管成功则导丝留置于胰管,退出切开刀另用一根导丝尝试插管(占据法),尝试失败则行经胰预切开或针状刀乳头开窗术(占据法失败行预切开),若尝试插管达5次胰管亦未能进入则行针状刀乳头开窗术(胆胰管插管失败行预切开)。比较各组间胆管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标准法插管成功率(93.4%)明显高于占据法(54.8%,P〈0.001)、占据法失败行预切开(81.3%,P〈0.001)及胆胰管插管失败行预切开(84.6%,P=0.011);占据法失败行预切开及胆胰管插管失败行预切开插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占据法(P值均〈0.001);各组间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准法插管成功后行括约肌切开有2例出血,行预切开插管患者中有5例出血、1例穿孔,无死亡病例。结论胰管导丝占据法胆管插管成功率虽不高,但当标准插管法困难时应首先尝试,以尽量避免预切开的风.呤.  相似文献   
185.
目的降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sphicterotomy,ES)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208例胆管结石患者,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基础上行乳头括约肌大切开取石术后,采用单纯1:10000去甲肾上腺素创面喷洒法、喷洒加黏膜下注射法、单纯金属夹夹闭止血法及金属夹联合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喷洒/黏膜下注射法,并对易诱发出血因素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术后发生出血11例(5.3%),金属夹联合喷洒/黏膜下注射组术后无1例发生出血,显著优于其他组。结论采取恰当的预防治疗措施,并对易出血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Es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行MS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44例患者做了DSA检查,与DSA检查进行比较,评价MS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44例患者中MSCTA发现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43例,其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8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18例,其中3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39例,其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7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15例,其中3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DSA为诊断标准,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MS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MS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MSCTA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87.
髋关节外伤螺旋CT重建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E))及容积再现(VR)在髋臼骨折及股骨头脱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髋关节外伤的患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然后在工作站上进行MPR、SSD、VR成像,结合轴位扫描图像,观察这三种重建图像在显示骨折线、骨碎片以及股骨头脱位方向和程度的效果。结果:MPR对判断股骨头的脱位方向和程度有帮助;SSD显示髋臼骨折和股骨头脱位的立体效果较好;VR虽然立体效果稍逊于SSD.但能显示骨折的细微结构。结论:MPR、SSD、VR三种重建方法可互为补充,能够立体直观、整体地显示髋臼骨折和股骨头脱位.为决定治疗方案和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8.
目前通过内镜放置胆道塑料支架引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特殊操作导致支架进入乳头内或支架断裂,会造成支架取出困难。我院根据支架位于乳头开口距离以及与胆管下端之间关系,选择不同内镜附件或联合应用多种内镜附件将位于乳头内支架顺利取出14例,现总结取出技巧及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