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40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脏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手术或临床的肾脏损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将图像传到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处理,部分病例行血管成像。结果肾挫伤分为轻、中、重三型:1)轻型(18例,50%):小的肾皮质撕裂,肾内血肿,包膜下小血肿。2)中型(17例,47.2%):肾实质断裂,大的包膜下血肿,肾静脉损伤。3)重型(1例2.8%)肾脏碎裂为多个碎片,肾动脉主干损伤,伴尿液外渗。结论多层螺旋CT轴位图像能结合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及血管成像,能对肾损伤程度准确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螺旋 CT多平面重建 (multiplanarreconstmctions,MPR)、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 (surfaceshadeddisplays,SSD)及容积重建 (volume reconstructions,VR)在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5例跟骨骨折的患者进行螺旋 CT容积扫描 ,然后在工作站上进行 MPR、SSD、VR成像 ,结合轴位扫描图像 ,观察这三种重建图像在显示骨折线、骨折碎片以及跟骨距下关节面塌陷方向和程度的效果。结果 :MPR对判断跟骨距下关节面塌陷方向和程度有帮助 ;SSD显示跟骨骨折和距下关节面塌陷的立体效果较好 ;VR虽然立体效果稍逊于 SSD,但能显示骨折的细微结构。结论 :MPR、SSD、VR这三种重建方法可互为补充 ,能够立体直观、整体地显示跟骨骨折和距下关节面塌陷 ,对临床医生决定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护理中专学生年龄小,理解力差,缺乏直接经验等特点,在近十余年的耳鼻咽喉科护理学的教学中,采用了直观形象的电化教育,丰富了教学内容,突出了教学重点,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不断充实电教内容。(2)合理有效地安排电教时间。(3)充分做好电教前的准备。(4)不断优化教学环境;(5)进行电教后的深入实践,巩固提高。从而使护校学生较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及技能,提高了教学效果,为迅速培养临床上实用人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然后在工作站上进行MPR、CPR、VR成像,结合轴住扫描图像,观察这三种重建图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显示情况及主要动脉分支受累情况。结果:MPR对判断真假腔、内膜瓣、破口入口有帮助;CPR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整体效果较好:VR整体观最好,但显示内膜瓣、破口入口不如前两者。结论:MPR、CPR、VR这三种方法结合轴位图像,能够立体直观、整体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情况,对临床医生决定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将取石球囊用于38例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患者,并予针对性治疗.结果 术后复查总胆红素下降至32~167μmol/L,于5~14 d好转出院.随访3个月,4例行胆管造影显示胆管吻合口仍有狭窄,但较前减轻;其余未见再次狭窄.提示借助取石球囊通过胆管吻合口狭窄段时,除了医生精湛的内镜操作技术外,还要求护士有非常娴熟的配合技能,掌握插入导丝的时机,为狭窄再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胆胰管多点位引流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同期置入多点位支架以姑息性解除胆胰管良恶性梗阻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ERCP了解胆、胰管狭窄或梗阻的精确部位、范围、程度,并确定置入多点位支架。术后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淀粉酶变化、黄疸消退情况、支架通畅时间及平均生存期。结果:75例病人中恶性梗阻病人多点位支架的平均通畅期为7个月,平均生存期10个月。全组未发生与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在必要条件下,多点位支架引流对解除胆胰管良恶性梗阻比单根支架有更好的疗效、更少的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及黄疸消退时间。病人的支架通畅期及生存期均有所延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制适合内镜下应用的国产聚四氟乙烯(Teflon)胆道支架,并验证其临床疗效.方法:研制9F Teflon胆道支架.选取80例恶性肝外胆管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实验组应用自行研制的国产9F Teflon支架,对照组采用进口8.5F Teflon支架.结果:操作后两组发热的发生率分别为22.2%和24.0%,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7.8%和27.3%,退黄总有效率为81.0%和87.0%,均无统计学差异.经1.5~15个月随访发现,两组支架的平均通畅期均为6个月,患者的平均存活期均为7个月.结论:国产9F胆道Teflon支架操作性能良好,主要疗效指标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 分析CT血管成像技术,其中44例患者做了DSA检查,与DSA检查进行比较,评价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44例患者中有26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其中12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血栓形成病例共27例.5例CT检查显示其他原因的阻塞:布-加氏综合征1例合并两下肢深静脉广泛血栓形成、左侧腹股沟区囊肿压迫左侧髂外静脉1例、盆腔肿块压迫左侧髂总静脉2例、右侧输尿管肿瘤复发侵犯右髂外静脉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动脉栓塞5例.以DSA为诊断标准,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MSCTA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MSCTA对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髂静脉受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临床怀疑髂股静脉病变的患者进行2D-TOFMRA检查。结果MRA发现髂静脉受压24例,其中左侧髂总静脉受压17例,左侧髂总静脉和右侧髂外静脉同时受压4例,单纯右侧髂外静脉受压3例。结论2D-TOFMR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是诊断髂静脉受压的有效方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