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5篇
肿瘤学   2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44v6(sCD44v6)和可溶性E-钙黏蛋白(sE-cadherin,sE-cad)的表达,探讨这2种可溶性黏附分子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这2种可溶性黏附分子在血清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集65例食管鳞癌患者、32例糜烂性食管炎患者和35例正常食管者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sCD44v6、sE-cad的表达,并与其临床病理资料对照。结果:血清sCD44v6在食管鳞癌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及糜烂性食管炎组(P<0.05),正常食管组与糜烂性食管炎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566);血清sCD44v6水平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无关。血清sE-cad水平在食管鳞癌组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及糜烂性食管炎组(P<0.05),正常食管组与糜烂性食管炎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08);血清sE-cad水平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无关。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和sE-cad水平无显著相关性(r=-0.057,P=0.651)。结论:血清sCD44v6及sE-cad水平测定有望成为筛查食管鳞癌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22.
导师制在留学生临床实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南京医科大学以附属南京第一医院为试点,首次将导师制引入了来华医学留学生临床实习中,初步建立了留学生临床实习导师制的新模式,并按照管理学上PDCA循环(plan-do-check-assessment)的原理进行实施?本文通过分析实施导师制过程中培养模式的确定?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及考核评估这4个PDCA循环过程的控制,探讨了南京医科大学“留学生实习导师制”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3.
目的:中药黄连素具有降低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否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有关尚不清楚.现探讨LDLR3′非翻译区(LDLR 3′-UTR)的SNP对黄连素调节LDLR表达的影响. 方法:收集113例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患者,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检测LDLR 3′-UTR的SNP,分析LDLR 3′-UTR的基因型与中国人群血脂水平的关系.此外,构建了携带不同LDLR 3′-UTR基因型(TypeⅠ、Ⅱ、Ⅲ、Ⅳ、Ⅴ)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Luc),转染HepG2细胞后采用黄连素(Berberine, BBR)作用12h后观察pLuc的活性变化. 结果:中国人群的LDLR 3′-UTR 存在着Ⅰ、Ⅱ、Ⅲ、Ⅳ、Ⅴ等SNP分布,但这些基因型频率与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无明显相关性,携带有不同SNP基因型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转染HepG2细胞,在BBR作用后LDLR表达上调程度相似. 结论:LDLR 3′-UTR的基因型频率及其分布的遗传性变异不能影响BBR对LDLR表达的上调作用,从而可为临床使用黄连素治疗高脂血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CD147是一种广泛表达于人体多种组织的跨膜糖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CD147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可促使肿瘤细胞侵袭、转移、锚着非依赖性生长,并诱导肿瘤血管生成,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现就CD147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比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网内皮细胞凋亡数目与正常尸眼小梁网内皮细胞凋亡数目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6例2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观察组)手术中所切取的小梁组织与17例30眼正常尸眼(对照组)所切除的小梁组织,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小梁网内皮细胞凋亡数目的测定,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网内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通过实验发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网内皮细胞凋亡比例(16%)明显高于正常尸眼小梁网内皮细胞凋亡(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网对房水的滤过率下降,可能与小梁网内皮细胞凋亡数目的增多导致小梁网组织滤过功能的下降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6.
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在各实验室中运用越来越广泛 ,IMMULITE是美国 DPC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免疫分析仪 ,作为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杰出代表 ,凭借其独特的酶放大化学发光技术和专利的洗脱技术以及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使其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得到很好的运用。我中心于 1 997年和 2 0 0 0年分别引进了两台 ,使我们的检测工作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仪器都避免不了故障 ,只有更多地掌握故障排除 ,才能更好地使用仪器。下面是我们碰到的一例 ;IMMULITE在运行过程中 ,突然自动停机 ,显示屏上显示“LuminometerChain Error.发光链条错误…  相似文献   
27.
胰腺癌发病率在全身各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肺癌、肠癌和乳腺癌,占第4位.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改变不明显.本研究自制99mTc-Sandostatin对荷胰腺癌裸鼠模型行SSR显像,探讨99mTc-Sandostatin显像诊断胰腺癌的可能性及与肿瘤组织SSR表达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8.
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是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酶,其功能主要为催化聚ADP核糖基化,对维持基因组完整性和细胞生存有重要作用。现对PARP家族成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PARP与糖尿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9.
瘦素和瘦素受体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在瘦素受体基因(LEPR)6号外显子上第223个密码子A到G的转变可以导致谷氨酸到精氨酸的替换(Gln223Arg)。许多已发表的病例对照研究评价了LEPRGln223Arg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关系。然而,却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篇meta分析囊括了8篇文献来评价LEPRGln223Arg多态性与乳腺癌的联系。用总体合并OR值作为研究共显性模型、隐性模型、显性模型的指标。结果显示总体研究中隐性模型(OR=1.32,95%CI:1.03~1.69)和Arg/Gln vs Gin/Gin基因型(OR=1.16,95%CI:1.01~1.34)显著提高了乳腺癌的危险性。种族分层分析中发现,非洲人群的以下几个基因型会提高患乳腺癌的危险性:Arg/Arg vs 8Gln/Gln(OR=1.86,95%CI:1.28-2.71),Arg/Gln vs GIn/Gln(OR=1.48,95%CI:1.10—1.99),显性模型(OR=1.60,95%CI:1.21~2.11)和隐性模型(OR=1.48,95%cI:1.07~2.05);亚洲人群中,Arg/ArgvsGin/Gin基因型(OR=6.79,95%CI:3.42~13.47)和显性模型(OR=2.03,95%CI:1.42~2.90)提高了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在欧洲人群中任何基因模型都没有发现能显著提高乳腺癌的危险性。总而言之,LEPR223Arg是乳腺癌发展的低风险因素,特别是在非洲女性中。  相似文献   
30.
摘要:目的:探讨Fas/FasL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 方法:提取250例乳腺癌患者和250例体检健康者外周血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对Fas基因1377G>A,670A>G和FasL基因844T>C位点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风险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 结果:与Fas 1377多态性位点GG基因型相比,GA、AA基因型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校正OR(95%CI)分别为0.44(0.29~0.68),0.29(0.17~0.48),P均<0.01]。与Fas 670多态性位点AA基因型相比,AG、GG基因型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校正OR(95%CI)分别为0.63(0.42~0.94)和0.36(0.21~0.60),P均<0.01]。与FasL 844多态性位点CC基因型相比,TC基因型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校正OR(95%CI)为0.58(0.40~0.84),P=0.012)。 结论:Fas-FasL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