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9篇 |
免费 | 81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8篇 |
儿科学 | 19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46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32篇 |
内科学 | 107篇 |
皮肤病学 | 20篇 |
神经病学 | 13篇 |
特种医学 | 36篇 |
外科学 | 62篇 |
综合类 | 316篇 |
预防医学 | 119篇 |
眼科学 | 30篇 |
药学 | 112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157篇 |
肿瘤学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58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78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61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87篇 |
2013年 | 80篇 |
2012年 | 98篇 |
2011年 | 90篇 |
2010年 | 69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内固定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原因,并提出对策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行颈椎前路内固定手术并获随访患者共239例,其中男155例,女84例,年龄12~85岁.患病种类包括颈椎骨折脱位47例(19.67%),肿瘤6例(2.51%),颈椎结核3例(1.26%),颈椎病183例(76.56%).对手术所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239例患者中发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共计12例(5.02%),男7例,女5例,内固定松脱或位置不佳共6例(包括外院2例),发生率2.51%;喉返神经损伤1例,发生率0.42%;肺部感染1例;血肿形成1例;食道瘘1例;脑脊液漏1例;泌尿系感染1例.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及时翻修,均预后良好;术后发生食道瘘1例,及时发现后行修补术,清创后再行胃造瘘术,食道造影确认愈合后拔除造瘘管,患者恢复良好.术后发生喉返神经损伤患者1例经过激素、脱水等药物保守治疗,术后1个月内恢复至正常;1例患者术后脑脊液漏并囊肿形成,穿刺抽液联合抗生素保守治疗痊愈.[结论]颈椎前路内固定有其特殊性,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熟练规范操作,个体化评估和诊治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ⅢB型拇指发育不良腕掌关节不稳的方法, 采用桡侧腕长伸肌腱的一半重建第一腕掌关节, 评价该手术修复ⅢB型拇指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对4例患儿的单侧拇指发育不良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均为ⅢB型拇指发育不良, 且X线片示第一掌骨长度接近正常。手术采用桡侧腕长伸肌腱的一半重建第一腕掌关节韧带。后期行拇对掌和伸拇功能重建。术后通过测量拇指桡侧外展、掌侧外展、伸拇和改良Kapandji量表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5~3.0年, 平均2.1年。术后拇指桡侧外展和掌侧外展的平均角度分别为78°和41°, 患儿拇指主动桡侧外展和掌侧外展功能获得改善。术后平均拇指伸直度为-5°, 接近正常拇指。4例患儿术后的第一腕掌关节均稳定。Kapandji评分显示术后所有儿童的拇对掌功能均有所改善。结论对于第一掌骨长度接近正常的ⅢB型拇指发育不良患儿, 使用桡侧腕长伸肌腱的一半重建第一腕掌关节韧带结合肌腱移位的分期手术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微量元素铜对接受EPO治疗的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肾性贫血的影响。方法:采用腺嘌呤灌胃建立雄性SD大鼠慢性肾衰竭动物模型,分为模型组(A组)、促红素加铁剂组(B组)、促红素加铁剂加铜治疗组(C组),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及治疗的1、3、5周末行大鼠眼眶取血,进行血清肌酐、尿素、血清铜、血清铁(Fe)、铁蛋白、铁蛋白饱和度、血常规(RBC,Fib,Hct)检测,以造膜前各项检查值作为实验大鼠正常参考值。观察治疗同一时间段血红蛋白、红细胞、血清铜及血清铁的变化。造模后、治疗前从35只大鼠中随机抽取2只做肾脏病理学观察。结果:在为期5周的治疗过程中A组大鼠Hb、RBC、血清Fe均呈进行性下降;B、C两组大鼠Hb、RBC及血清Fe均呈进行性增加;且B、C两组Hb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以同一时间段Hb的增长值来作比较则各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C组Hb的增长最为显著。结论:接受EPO治疗的肾性贫血大鼠补充铁元素的同时,给予补充微量铜元素,能够有效提高机体对铁剂的吸收和利用,进而能提高rHuEPO疗效,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凉血地黄汤加减对混合痔术后患者创面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8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抗感染、中药熏洗及换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凉血地黄汤加减口服治疗,疗程7 d。术后1、7 d,对两组患者创面疼痛和水肿程度进行评分;对两组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患者出院后随访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术后1、3、7 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Ⅰ)水平。结果 术后7 d,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水肿评分均较术后1 d降低,其中两组患者术后1 d与术后7 d疼痛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TGF-β、EGF及COL-Ⅰ水平均较术后1 d显著升高(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TGF-β、EGF及COL-Ⅰ水平较术后3 d显著升高(P<0.05);术后3、7 d,两组患者TGF-β、EGF及COL-Ⅰ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凉血地黄汤加减联合常规治疗可减轻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TGF-β、EGF、COL-Ⅰ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绵阳市一起由无症状感染者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的实验室跟踪检测结果,为制定病人及无症状感染者的防治措施、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采集的咽拭子、痰液、粪便及外环境等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起疫情共波及92人;发现1例确诊病例、4例无症状感染者,外环境样本1份核酸阳性、2份可疑(N靶标阳性);无症状感染者持续排毒时间长达47天。结论本次疫情以无症状感染者为主,且具有较强传播性。加强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现与管理,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及病原学筛查;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正丁烯呋内酯对豚鼠的平喘作用。【方法】采用豚鼠整体动物引喘法和改良溢流法观察正丁烯呋内酯的平喘作用。【结果】正丁烯呋内酯对2%氯化乙酰胆碱和0.1%磷酸组胺混合液所诱发的豚鼠哮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显著延长引喘潜伏期(P<0.01);同时,可降低组胺所导致的豚鼠肺溢流量的增加(P<0.01)。正丁烯呋内酯的平喘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口服正丁烯呋内酯具有明显的平喘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乐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8,(41)
目的分析并探讨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检测的不同临床标本。其中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为一组,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为一组。采用半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根据操作规则检测结果,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临床标本检验阳性率为27.91%(745/2669),其中,呼吸道标本检验阳性率为36.19%(608/1680),血培养标本检验阳性率为6.57%(33/502),大便标本检验阳性率为1.20%(2/166),其他非呼吸道标本检验阳性率为31.78%(102/321)。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临床标本检验阳性率为30.99%(1894/6110),其中,呼吸道标本检验阳性率为39.46%(1325/3358),血培养标本检验阳性率为7.89%(84/1065),大便标本检验阳性率为1.21%(6/494),其他非呼吸道标本检验阳性率为40.15%(479/1193)。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临床标本阳性率以及呼吸道标本阳性率明显高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P0.05)。结论分析并探讨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特点,对于临床检验和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黏液栓形成与MP菌量、混合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MP感染所致肺实变患儿87例,根据支气管镜下表现,将患儿分为黏液栓组(34例)和非黏液栓组(5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患儿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MP-DNA定量;取痰液及BALF用于细菌培养;采用GeXP多重基因表达分析系统联合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痰液病毒。结果 黏液栓组高菌量比例、混合病毒感染率分别为64.7%(22/34)、52.9%(18/34),高于非黏液栓组的24.5%(13/53)、20.8%(11/53)(P<0.05)。两组混合细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菌量〔OR=10.682,95%CI(1.447,78.877)〕是MP肺炎患儿黏液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P肺炎患儿黏液栓的形成与MP菌量、混合病毒感染有关,而未见与患儿性别、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前新疆中医医院临床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的精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于2006年制定了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新疆中医医院按照评价体系进行了自查与改进,在建章立制、持续整改、规范管理、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护理质量稳步提高,但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组织专家督查组对全疆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进行了认真的督查,就督查过程中发现的护理方面主要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建立新疆中医护理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我区中医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