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8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3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170篇
内科学   139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86篇
综合类   405篇
预防医学   142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143篇
  2篇
中国医学   188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观察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老年ACS患者116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70例,同时设同期因胸痛、胸闷症状入院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对照组40例。采集空腹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GDF-15浓度。对ACS患者随访6月,记录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组GDF-15水平为(815.41±227.54)ng/L,显著高于UAP组[(735.06±144.94)ng/L,P0.05]与对照组[(641.97±143.90)ng/L,P0.01]。同时UAP组与对照组GDF-15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心血管事件组GDF-15水平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P0.01)。结论 GDF-15水平在老年ACS患者中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ACS的类型有关,GDF-15可作为判断老年ACS近期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伤口局部持续输注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脊柱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后路胸腰椎手术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局部镇痛泵经伤口持续输注0.25%左旋布比卡因,对照组使用静脉镇痛泵输注氟比洛芬酯、帕洛诺司琼、喷他佐辛,均在术后开启镇痛泵。采用疼痛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评价术后2、4、6、12、24、36、48h疼痛及镇静程度,通过患者对镇痛系统是否满意、有无局部炎症、有无局部伤口渗液进行综合评价,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48h内两组患者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口局部镇痛系统应用于脊柱手术后镇痛效果与静脉镇痛系统相似,但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学功能的变化.方法 纳入对象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5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12个月,对照组未接受核苷类似物或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通过流式细胞术动态分析两组患者外周T细胞亚群和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型和频率变化.结果 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其CD4 T细胞、CD4/CD8逐渐增高和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逐渐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观察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其调节性T细胞的下降幅度与血清HBV DNA的下降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5,P<0.01).结论 恩替卡韦在有效抗病毒治疗同时具有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4.
目的了解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EB病毒(EB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儿童EBV感染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0~14岁EBV感染住院患儿的全血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EBV衣壳抗原(VCA)IgG及IgM抗体,抗早期抗原(EA)IgG抗体和抗核抗原1(NA1)IgG抗体,以检测结果为研究样本的抗体谱。根据4种EBV抗体的检测结果分为现症感染(抗VCA-IgM抗体阳性,抗NA1-IgG抗体阴性、抗VCA-IgG抗体、抗EA-IgG抗体阳性或阴性)、亚急性感染(抗VCA-IgG抗体阳性,抗VCA-IgM抗体、抗NA1-IgG抗体、抗EA-IgG抗体阳性或阴性)、既往感染(抗NA1-IgG抗体阳性,抗VCA-IgG抗体阳性或阴性,其他抗体均为阴性)和未感染(4种抗体均阴性)。按照患儿年龄、检出月份和性别分析各组的阳性率。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样本4 451例,其中3 257例(73.17%)抗体谱提示EBV感染,包括现症感染380例(8.54%)、亚急性感染616例(13.84%)、既往感染2 261例(50.80%)。不同年龄组原发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学龄前(>3岁)组的阳性检出率最高(P<0.05);不同检出月份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月份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月份(P<0.05);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EB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80例现症感染患儿的疾病谱以血液系统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BV相关嗜血细胞综合征]为主,其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临床常见疾病;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支气管炎、疱疹性咽峡炎、急性扁桃体炎);其他疾病谱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及血流感染、肾病综合征、川崎病。结论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EBV阳性检出率有年龄和检出月份差异,现症感染以血液系统疾病患儿为主,医院应根据流学病学特征制定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5.
吴登旬  张伟芳  肖倩  刘英   《四川医学》2022,43(11):1166-1168
<正>1 临床资料患者,女,88岁。因“左上颌后牙疼痛 1+个月”就诊。患者述1+个月前因左上牙齿疼痛于外院行开髓术,封多聚甲醛失活剂治疗数日后,疼痛未缓解,仍有放射性、间断性锐痛、尤以夜间明显。当地医院疑为残髓炎,再次置入失活剂治疗,后续复诊多次,疼痛均未缓解,检查患牙并无引起疼痛可疑因素,当地医院X线片检查:B6根管畅通,牙周膜间隙正常,根尖未见明显暗影(图1a)。遂建议至神经内科就诊,医生考虑为:左侧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56.
目的对儿童前臂缺血性肌挛缩不同时期的手术疗效进行对比及疗效分析。方法自2008年至2020年我科共收治小儿前臂缺血性肌挛缩19例, 予手术治疗, 随访统计手术疗效, 并对不同时间的疗效作对比分析。结果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 手术越早, 疗效越好, 需要的手术次数越少, 手术方式越简单;患儿年龄越小恢复越好。结论儿童缺血性肌挛缩的手术越早介入, 对神经、肌肉和关节功能的恢复越好, 所需手术次数越少, 并且可以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7.
近研究发现补碘后地甲肿患者的甲状腺内出现自身免疫反应所具有的淋巴细胞浸润,并产生抗甲状腺自身抗体[1](抗TGAb),而桥本氏甲状腺炎(HT)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过量的碘对HT的发病有何影响呢?为此进行探讨。1材料与方法1.1动物的分组及处理...  相似文献   
58.
仅尿中发现骨髓瘤细胞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骨髓瘤极易累及肾脏 ,很多患者长时间被误诊为肾脏疾病而未得到早期诊治。我们发现了 2例被诊为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的患者仅尿中检出散在或成团存在的骨髓瘤细胞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   2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2 2岁和 33岁。于 1995 - 0 2、19  相似文献   
59.
王乐  曹凤  石慧  马瑾  李玉革  俞婧 《新疆医学》2021,(1):112-114
2020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在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进程中,新疆公立医院作为医疗体系运营的主体,必须紧紧聚焦总目标,立足新时代对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新要求,全面加强党对医院工作的领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把党的建设贯彻落实到公立医院工作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312例,其中男204例,女108例。入院前已口服阿司匹林75~100 mg/d 1个月以上。静脉取血,采用光比浊法测定花生四烯酸和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根据对阿司匹林的反应分为AR,阿司匹林半抵抗(aspirin semi resistance,ASR)和阿司匹林敏感(aspirin sensitive,AS)。AR 37例,ASR 161例,AS 183例。比较冠心病患者发生AR、ASR、AS的性别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女性AR、ASR、AR+ASR、AS分别占冠心病患者AR、ASR、AR+ASR、AS的60.5%、60.4%、60.5%、16.5%。与男性比较,女性患者更易发生AR和ASR。logistic回归分析,AR与性别、年龄显著相关。结论冠心病女性患者较男性更容易发生AR,年龄增长是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