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7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肝损伤的早期诊断主要论据临床表现。介入性动脉造影对肝损伤类型,程序及是否持续出血有一定诊断价值。除了各种手术止血治疗,介入性肝动脉栓塞止血治疗有一定优越性,可减少手术及其并发症,对患创伤打击小,是肝损伤的一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的镜下解剖及其变异窦科峰,李开宗,付由池,王俊义,王为忠,阎波,凌瑞(西京医院普通外科)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解剖学中图法分类号R657.4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现已成为治疗胆囊疾病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手段.我院...  相似文献   
43.
背景:随着强效、特异免疫抑制剂的问世,小肠移植的成活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这些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及昂贵的治疗费用,让很多患者难以承受。所以,选择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在临床上应用是很有意义的。青蒿琥酯有免疫抑制作用,可以减轻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提高小肠移植的成功率。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封闭群SD大鼠和Wistar大鼠建立同种异基因小肠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①同基因移植组(SD→SD)。②异基因移植组(Wistar→SD)。③异基因移植+青蒿琥酯治疗组(Wistar→SD+青蒿琥酯60 mg/(kg?d),腹腔注射)。〈br〉 结果与结论:同基因移植组大鼠存活均超过10 d,并于第10天全部处死。异基因移植组大鼠平均存活(6.7±0.58) d,治疗组大鼠平均存活(8.50±0.74) 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同基因移植组标本无明显排斥征象,异基因移植组标本在术后第3,5,7天分别符合轻、中、重度排斥反应,治疗组部分标本有轻度排斥表现,但出现较晚、程度较轻。ELISA 法检测显示异基因移植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表达水平在术后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治疗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表达水平与同基因移植组比较亦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γ-干扰素表达水平高于同基因移植组(P<0.05)。结果可见青蒿琥酯对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分泌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4.
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最理想的方法,但由于供体的短缺和其剧烈的排斥反应及因此而导致的远远低于实质脏器移植的成功率,使小肠移植的临床开展受到极大的限制。1小肠移植的发展和现状小肠移植的实验研究早在1902年即已开始,而首例临床小肠移植于1964年由Detterling等开展,至  相似文献   
45.
牛卫博  王为忠  季刚  陈会生  罗兰 《医学争鸣》2003,24(11):980-983
目的 :研究小剂量FK5 0 6预处理对大鼠小肠移植缺血再灌注 (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中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建立大鼠小肠移植I/R损伤模型 ,FK5 0 6预处理方式为大鼠浅麻醉后按 0 .3mg·kg-1 剂量通过尾静脉注射 ,自然环境恢复 6h后行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术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移植肠凋亡细胞 ;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移植肠中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表达 .结果 :小肠移植I/R损伤造成小肠粘膜细胞凋亡增加 ,小剂量FK5 0 6预处理可有效减少I/R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 ,荧光强度定量分析表明 ,同虚假手术组相比 ,I/R组各时相点荧光强度明显增强 (0 .5 ,6 .0 ,2 4 .0h ,P<0 .0 1 ) ;FK5 0 6预处理组各时相点荧光强度与I/R组相比明显减少 (0 .5h ,P <0 .0 5 ;6 .0h ,P <0 .0 5 ;2 4 .0h ,P <0 .0 1 ) ;虚假手术组无HSP70表达 ,I/R组再灌注后 0 .5和 6 .0h未见HSP70表达 ,2 4 .0h可见有少量HSP70表达 ,FK5 0 6预处理组再灌注后 0 .5h即可见有少量HSP70表达 ,6 .0h时表达增多 ,再灌注后 2 4 .0h ,HSP70表达至高峰 .结论 :小剂量FK5 0 6预处理可有效减少I/R引起的细胞凋亡 ,减轻大鼠移植肠的缺血再灌注损害 ;这种保护作用与热休克蛋白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在建立异位双造口小肠移植 (SBT)后淋巴管重建模型的基础上 ,研究淋巴管重建 (LR)、早期肠内营养对受者血浆游离脂肪酸 (FFAs)的影响。 方法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大鼠小肠移植术前和术后 1、4、7、10和 14天血浆中游离脂肪酸C14 、C16、C18∶1、C18∶2 、C2 0∶4浓度。 结果 :在小肠移植后立即行淋巴管重建的大鼠 ,术后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较未行淋巴管重建者高 ,特别是在术后早期 (7天内 )更显著。 结论 :小肠移植后立即行淋巴管重建、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为机体提供充分的能量 ,而且能有效地纠正低血浆游离脂肪酸 ,尤其可有效地防止小肠移植后早期必需脂肪酸的缺乏 ,发挥游离脂肪酸如花生四烯酸C2 0∶4及其衍生物PGE2 ,TXA2 和LTB4等在免疫细胞功能调节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粘停宁预防术后腹腔粘连的作用和机理。方法成年纯种家兔40只构建粘连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盲肠浆膜缺损组(A1组)和对照组(A2组)、腹壁切口组(B1组)和对照组(B2组)共4组,每组10只。将粘停宁直接贴敷到A1组和B1组可能出现粘连的手术部位,分别于术后1周和2周再次剖腹观察腹壁切口、盲肠粘连程度,并按程度分级,切取标本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粘连动物模型切实可靠,A1组和B1组的粘连等级和炎症反应程度低于A2组和B2组(P〈0.05)。结论术中应用粘停宁有预防术后腹腔粘连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MAdCAM-1)在大鼠小肠移植早期移植肠及其肠系膜淋巴结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用近交系F344/N和BN大鼠建立全小肠异位移植模型后分3组:第1组,非手术对照组(F344/N);第2组,同基因移植组(F344/N→F344/N);第3组,异基因移植组(BN→F344/N)。术后1、3、5、7d取各组移植肠及其肠系膜淋巴结检测MAdCAM-1表达的分布及变化,同期进行移植肠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同基因移植组各检测时点的肠黏膜组织表现与正常小肠的组织学特征基本相同;异基因移植组肠黏膜组织表现符合轻-中-重度排斥反应的渐进过程,2周后移植肠绒毛变的低平,散在黏膜上皮脱落,移植肠相关肠系膜淋巴结萎缩明显。MAdCAM-1在急性排斥反应期,高表达于移植肠固有层及其肠系膜淋巴结,特别是高表达于肠黏膜固有层中的扁平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同基因移植组术后MAdCAM-1的表达在1—7d均无明显量的变化;而异基因移植组MAdCAM-1在移植肠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而在其肠系膜淋巴结中的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 MAdCAM-1与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进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9.
大鼠胰肠和胰膀胱重建式单纯胰腺移植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单纯胰腺移植 (PTA )的不同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 近交系SD大鼠为供、受体 ,分为正常对照组 (NDC组 ) 10只 ,糖尿病组 (DC组 ) 10只 ,胰肠重建式组 (E D组 )和胰膀胱重建式组 (B D组 )各 2 2只。血管吻合采用供胰腺腹主动脉绊 (含脾动脉 )和门静脉绊 (含脾静脉 )与受体腹主动脉及左肾静脉分别行端侧和端端吻合 (袖套式 )。并于术前和术后 1,3 ,7,14 ,3 0d监测受体体重、进食量、饮水量和空腹血糖。并分析失败原因。结果 E D组受体手术时间长于B D组 (P<0 .0 5 )。E D组除 11例 ( 5 0 % )、B D组除 12例 ( 5 4.3 % )于 1个月内死亡或胰腺失去功能外 ,其余动物均存活 1个月以上。E D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胰漏及继发性胰腺炎 ;B D组主要为尿路并发症 ,前者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后者。成功的PTA后受体第 1天血糖即下降 ,第 3天基本达到正常水平 ;饮水量、进食量、尿量均减少 ,14d后基本稳定。结论 成功的E D和B D重建式PTA均可有效地恢复糖尿病大鼠内分泌功能。防治术后并发症是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0.
郑建勇  李开宗  王为忠 《医学争鸣》2003,24(16):1496-1499
目的: 研究p27kip1基因对人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方法: 采用可诱导性真核表达载体pMD-kip1,脂质体转染法将p27kip1全长cDNA转入肝癌细胞系HCC-9204中,通过外加Zn离子诱导目的基因的表达. 免疫印迹分析及RT-PCR检测p27kip1基因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上的表达;细胞活力实验检测转染p27kip1基因对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将转染的肝癌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该肿瘤细胞的致瘤情况. 结果: 转染p27kip1的HCC-9204细胞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显p27kip1高表达. 细胞活力检测显示在外加Zn离子48 h后,细胞生长被抑制35%;转染p27kip1的HCC-9204细胞在裸鼠体内的致瘤能力明显下降[(0.62±0.12) vs (1.31±0.17), P<0.01 )]. 结论: 外源性p27kip1基因表达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致瘤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