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3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国部分地区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少年生殖道感染现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部分地区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少年生殖道感染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北京、河南、广西、广东部分城市的10所医院对2002名年龄为24岁以下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未婚女青少年进行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自填式问卷调查,应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2.0±1.7岁,最小为14岁.调查对象的39%为城市户口,61%为流动人口.被调查女青年首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20.3±1.9岁.既往患有生殖道感染者为27.7%.本次调查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为57.1%;其中57.6%患有1种感染;25.3%患有2种感染;17.1%患有3种及以上的感染.与生殖道感染有关的影响因素包括职业为学生和服务人员、非流动人口、既往生殖道感染患病史、首次性行为年龄小、未使用避孕方法、月经期间发生性关系及清洁外阴的间隔时间较长.结论:女青少年生殖道感染患病率相当高,是目前影响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少年生殖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应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性教育,进行预防不良性行为和生殖道感染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2.
中国农村生殖道感染妇女卫生服务需求情况调查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目的 为研究影响生殖道感染的妇女利用卫生服务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 采用Aday和Andersen的社会行为模式,在1998-1999年对河北省迁安县在生殖道感染症状的已婚妇女共378例进行了横断面调查。采用SPSS/PC7.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6.8%的已婚妇女自述至少有一种生殖道感染的症状,其中26.7%的妇女去医疗机构就医。在就医的妇女中,69.3%就诊1次。未就诊的妇女中,53.8%采用自我治疗的方法,46.2%妇女未采用任何治疗措施。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妇女有关自我治疗生殖道感染后社会的不良看法、家庭经济收入、对生殖道感染严重性的认识、以及既往患生殖道感染的情况是影响自述有生殖道感染的妇女利用卫生服务的因素。结论 提示很有必要给育龄妇女以及男性提供有关生殖道感染方面的知识,减少社会对生殖道感染的不良看法,给妇女更多的社会支持,提高妇女的地位,提高保健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93.
孕产期保健的策略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建国以来,我国孕产期保健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母婴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把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组织起来,明确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做到临床和保健相结合,提高防治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残疾儿出生率和提高新生儿的健康素质,我国卫生部分别于1987年和1989年制定了《全国城市围产保健管理办法(试行)》和《农村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办法(试行)》。  相似文献   
94.
四省572例HIV感染孕产妇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途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我国艾滋病高发地区孕产妇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基本流行病学特征和感染途径。方法:对我国艾滋病高发的四省15个县(市、区)2004~2006年孕产期保健时检测发现的572例HIV感染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HIV感染孕产妇年龄中位数为27岁,40·91%为汉族,82·39%为农民或无业,40·56%为小学或以下文化程度,42·66%家庭月均收入不足260元。孕产妇社会人口学特征呈明显地区差异。②39·30%的HIV感染孕产妇有多性伴,13·16%曾有偿供血;其配偶/性伴侣中,30·12%有吸毒史,25·04%有多性伴,9·81%有嫖娼史,9·46%曾有偿供血。③47·55%的调查对象通过异性性行为感染HIV,14·86%通过既往有偿供血感染,3·85%因注射吸毒感染,33·74%感染途径不详。结论:绝大多数感染HIV的孕产妇在家务农或无业,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家庭生活贫困,HIV感染孕产妇存在明显的地域特征。异性性行为成为广西、云南和新疆现场育龄妇女感染HIV的主要途径。应针对不同地域特点和不同的感染人群特征,采取不同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与策略。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索应用严重产科并发症审评方法提高基层产科服务质量的有效性,以利于降低严重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重庆市孕产妇死亡率较高的一个县作为研究地点,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研究地点2004年1月~2006年3月期间所有提供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救治的全部严重产科并发症病例,对其病历资料进行调查,并在2005年4月~2006年3月期间,应用严重产科并发症审评方法定期对部分典型病例的整个医疗过程进行审评。对审评前后产科服务质量的提高情况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审评前,严重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79‰(74例),其中严重产科出血、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子宫破裂的发生率分别为8.47‰、4.32‰、0.17‰;审评后,严重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17‰(64例),其中产科出血、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子宫破裂的发生率分别为8.41‰、6.42‰、0.00‰。审评前后比较发现,审评后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规范化管理明显加强(P<0.001);严重产科并发症病例的围产儿死亡率由189.26‰降至53.57‰(P<0.01);严重产科并发症孕产妇例数与孕产妇死亡例数之比由19∶1升至32∶1,产科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结论:应用严重产科并发症审评方法定期对所发生病例进行审评,有助于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6.
影响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多水平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分析个体及社区因素对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影响 ,从而制定优先的降低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措施。方法 :采用在吉林、新疆、湖南、贵州、海南 114个县调查的 1997年的全部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县级加和资料以及相应的县级人口、经济、卫生资源等方面资料 ,采用多因素、多水平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我国部分贫困、偏远和少数民族地区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因素。结果 :采用多因素、多水平分析的方法发现 ,影响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产前检查率低 ,每千人口卫生人员少、每千人口儿科床位数少、人口密度低 ,人均收入低 ,以及儿科医生的技术水平 ,而个体因素对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影响较小。结论 :降低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应把重点放在人口稀疏地区和贫困人口 ,开展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 ,加强孕产妇危险因素的筛查和管理 ,加强保健服务能力并提高群众利用保健服务的能力 ,健全妇幼卫生队伍 ,提高基层儿科医生的服务技能等  相似文献   
97.
目的评价我国整体及分省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情况现状。方法本研究涉及的资料与数据来源于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CHI)(2017)研究结果。 选取CHI“疾病救治情况”维度的15个指标测算和分析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具体情况,并对全国和分省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情况CHI得分进行排名比较。 CHI(2017)“疾病救治情况”维度各指标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情况越好。结果2017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救治情况得分平均分为44.04分。 区域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南方地区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情况得分为47.29分,高于北方地区(39.51分);东部地区得分为46.93分,高于中部地区(41.08分)和西部地区(42.48分)。 分省数据显示,北京市得分最高(62.01分),其次是浙江省(61.73分)、上海市(61.72分)、湖南省(60.96分)和海南省(60.39分)。 宁夏回族自治区得分最低(27.11分),其他得分较低的省份有辽宁省(28.16分)、安徽省(34.56分)、云南省(35.09分)、内蒙古自治区(35.23分)。结论我国区域间心血管疾病救治情况存在差异,体现出南方优于北方,东部、南部沿海地区心血管疾病救治情况优于其他地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8.
分娩方式与艾滋病母婴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病毒(HIV)可通过母亲妊娠分娩传播给新生儿,即艾滋病的母婴传播。艾滋病母婴传播可发生在妊娠、分娩和哺乳的各个过程,但在分娩前后的传播比例最高。分娩过程中产科因素对艾滋病母婴传播风险的影响,特别是不同分娩方式是否会影响艾滋病母婴传播风险,既往一直争议不断。近年来由于抗病毒药物特别是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和人工喂养,已将母婴传播的风险下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不再倾向将分娩方式选择作为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主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9.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艾滋病(AIDS)高流行地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应用抗反转录病毒(ARV)药物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相对高发的5省23个市(县、区),对1 414名HIV-1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及随访管理,收集研究对象所应用ARV药物种类、方案等一系列信息。结果1 414名研究对象中,2005-2008年各年分别有77.13%、77.73%、78.26%和84.20%的HIV感染孕产妇应用了ARV药物,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χ2=5.90,P=0.01)。艾滋病感染产妇三联ARV药物应用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单一NVP应用比例逐年下降(χ2=237.17,P<0.000 1;χ2=276.49,P<0.000 1)。预防性及治疗性三联药物方案应用比例仍不足40%和15%,上升幅度有限(χ2=45.79,P<0.0001;χ2=151.96,P<0.0001)。结论继续扩大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应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覆盖面,提高ARV药物的可及性,尤其是三联ARV药物方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0.
近20年来,艾滋病的流行已成为全球健康的威胁。母婴传播作为艾滋病的一种传播方式,使普通人群,尤其是儿童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增加,给儿童的身心健康、社会及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中国正面临着这样的挑战,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比例在逐年增加,由1998年的0.1%上升至2007年的1.6%。然而伴随着这样一个上升的趋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管理,尤其是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合作相对滞后,影响了预防措施的有效贯彻和落实。成功管理艾滋病的母婴传播需要相关部门基于沟通基础上的有效合作。该文首先解释有效管理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迫切性,而后介绍了风险沟通理论与多部门合作实现有效管理的相关性;最后解释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实践中应用风险沟通策略促进多部门合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