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业忠 《临床医学》2002,22(11):38-39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PHC)和乙肝后硬化患者血清IgM型HBcAb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免疫法测定HBsAg阳性PHC组(40例)和乙肝后硬化组(45例)血清IgM型HBcAb的阳性率。结果:HBsAg阳性PHC组IgM型HBcAb的阳性率(23/40)明显高于乙肝硬化组(6/45),P<0.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清IgM型HBcAb阳性PHC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颅内巨大表皮样囊肿比较少见,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58岁。因间歇性头晕、头胀五年。1995年12月19日入院,检查:枕部明显后突可触及2×3cm2颅骨缺损,局部可见脑搏动。双侧视乳头水肿,四肢运动、感觉正常。头颅X线拍片:枕部骨质缺损。头颅CT:1—9层面枕骨明显向后突起,部分骨板连续性中断,小脑至枕顶区有一8×6.5cm2低密度区,边界清楚,CT值26Hu,脑室后用受压,中线结构无偏移,增强CT扫描,病灶无强化。1996年1月早日在全麻下行枕部开颅,见枕骨缺损,于小脑、枕顶叶硬膜外有囊性病变,囊内为白色糊状物,有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COX-2 和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90 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 =30)、神经病理性痛组( n=30)和右美托咪定组(n =30),利用坐骨神经结扎的方法复制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右美托咪定组大鼠于术后即刻开始至处死前1 天,每天腹腔注射50 μg/kg 右美托咪定,1 次/d,其他两组大鼠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分别于术前1 d(T0)、术后3 d(T1)、术后7 d(T2)和术后14 d(T3)对造模大鼠热痛阈(TWL)和机械痛阈(MWT)进行测定,分别于T1、T2和T3时测定完TWL和MWT后,处死并取脊髓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脊髓背角中COX-2 mRNA和c-fos mRNA 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神经病理性痛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大鼠T1~T3时TWL均缩短,MWT 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神经病理性痛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大鼠T1~T3时TWL 均延长,而MWT 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神经病理性痛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大鼠T1~T3时COX-2 mRNA 相对表达量和c-fos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神经病理性痛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大鼠T1~T3时COX-2 mRNA 相对表达量和c-fos mRNA 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抑制神经病理性痛大鼠中枢痛觉敏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背角COX-2 和c-fos 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枕下极外侧入路切除延颈交界区腹侧病变的效果,并对一些手术技巧加以讨论。方法在10例成人尸头上模拟枕下极外侧入路进行延颈交界区腹侧局部显微解剖探讨,观测延颈交界区有关结构。采用枕下极外侧入路对26例延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病变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6例患者,9例痊愈,17例好转。14例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面瘫2例,后组脑神经轻度麻痹1例,脑脊液漏1例。结论枕下极外侧入路可以满足延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病变手术野的显露,是切除该部位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7-脱氢胆固醇还原酶(DHCR7)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相关基因的关系。方法 使用UALCAN、TIMER数据库分析DHCR7基因在不同类型肿瘤中的表达情况。使用GEPIA、TCGA、GEO数据库分析DHCR7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DHCR7基因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通过cBioPortal数据库找出与DHCR7共表达的基因,并展示这些基因中相关系数比较高的基因。对胃癌中与DHCR7表达正负相关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分析(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首先分析DHCR7基因与CD8+T细胞以及招募CD8+T细胞相关趋化因子的相关性;其次分析DHCR7基因与免疫激活相关基因的相关性;最后分析DHCR7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联。结果 DHCR7基因在大多数肿瘤类型中均有高表达趋势。DHCR7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胃黏膜。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中201790-s-at芯片结果显示高表达DHCR7组患者生存期较短。与DHCR7负...  相似文献   
16.
经十二指肠镜胆总管结石首次取石失败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十二指肠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胆胰疾病可以通过该技术实现微创治疗。其中经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疗效肯定等优点,从而开辟了一条胆总管结石非剖腹手术治疗的新方法。但是并非所有的胆总管结石均适合于EST取石,掌握不好操作技巧也会造成取石失败。笔者总结了我院180例胆总管结石EST后取石情况,就首次取石失败12例的原因作一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胶质瘤中MKK7和c-Jun磷酸化(p-c-Jun)的表达及意义,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弥漫型星形细胞瘤(15例)、少突胶质细胞瘤(5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1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8例)、胶质母细胞瘤(53例)及其瘤旁正常脑组织(25例)共11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KK7、c-Jun及p-c-Jun的表达。体外培养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87,用脂质体转染MKK4-siRNA、MKK7-siRNA和对照siRNA,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MKK7、c-Jun及p-c-Jun的表达水平。结果 胶质母细胞瘤中p-c-Jun及MKK7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胶质瘤及胶质母细胞瘤瘤旁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P=0.000, P=0.000)。随着胶质瘤WHO分级的升高,p-c-Jun及MKK7的表达增高,且与WHO分级呈明显正相关(r=0.494, P=0.000; r=0.606, P=0.000)。胶质瘤及胶质母细胞瘤瘤旁正常脑组织中MKK7与p-c-Jun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387, P=0.000)。沉默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87 MKK7表达抑制了c-Jun磷酸化水平。结论 MKK7可以通过调控JNK/c-Jun活性进而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4例aSAH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性别、年龄、动脉瘤位置、动脉瘤大小、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FN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治疗方式、总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等因素与DCI的关系。结果 74例中,65例入院后检测血脂,20例出现DCI,45例未出现DCI,aSAH后DCI的发生率为3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甘油三酯及改良Fisher分级是aSAH后D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及时检测aSAH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对患者进行改良Fisher分级对DCI的诊断治疗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17岁,因左颈部包块伴右上肢疼痛2个月于1993年10月4日入院。曾于1989年及1990年两次行肝包虫摘除术,1992年1月行第5颈椎硬膜外包虫摘除术。检查:右颈部胸锁乳突肌后缘有一4cm×4cm大小、质软、界限清楚的包块。右上肢肌为4级,右上肢桡侧及左侧胸部第2肋间以下皮肤有深浅感觉障碍,双下肢Babinski征阳性,Ehaddock氏征阳性。CT检查可见C_6椎管内右前方有两  相似文献   
20.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126例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以探讨手术时机、手术技巧及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来我科首诊的经CT、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力争在72 h内经翼点入路开颅行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 126例中,术后随访6个月~3年.恢复良好98例.中度残疾,但生活自理18例;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5例.结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经CT、DSA确诊后应争取早期手术,选择最佳手术时机、手术人路、熟练掌握显微操作技术及显微解剖知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