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无热冷配乳膏基质的研制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工艺简单、快捷,外观理想、膏体稳定的乳膏剂新的配制方法,解决难溶性药物分布不均无热不稳定药物受热分解、变色的难题。方法:用聚多糖复合物和多羟基酰胺作为乳化剂,在常温(无须加热)下配制乳膏剂。结果:该法配制的乳膏剂各项指标均符合药典规定, ,并对酸、碱及电解质的加入具有较好的耐受性。结论:为医院外用乳膏剂开辟了新的制备途径。  相似文献   
92.
慢性疼痛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疼痛是一种长期以来威胁着人类健康的病症,由于其病理机制的复杂性,对于慢性疼痛的药物治疗始终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烟碱受体、毒蕈碱受体和腺苷A1受体激动剂,激肽受体、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环氧合酶、NO合酶和腺苷激酶抑制剂等几个类型综述了慢性疼痛治疗药物的开发现状,并叙述了镇痛药的联合用药及剂型的应用,展望了镇痛药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3.
华蟾素抑制NIH/3T3细胞增殖对防治器官组织纤维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华蟾素对NIH/3T3细胞的抑制作用,为治疗纤维化有关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NIH/3T3细胞株,加入不同浓度的华蟾素,24h后观察细胞形态学,以碱性磷酸酶为指标观察细胞毒性,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其增殖活性。结果:不同浓度的华蟾素均能改变成纤维细胞形态,抑制细胞增殖,浓度在10mg/L以下无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结论:华蟾素对NIH/3T3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具有防治纤维化有关疾病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
表皮生长因子在消化性溃疡应用方面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已经证实 ,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 malgrowthfactor,EGF)可刺激多种细胞的分裂增殖 ,主要是表皮细胞、内皮细胞 ,对多种创面的组织修复均有显著促进作用。早期临床研究中发现 ,EGF能够影响胃酸分泌 ,刺激肠上皮细胞生长 ,因而促使人们将EGF用于胃肠溃疡的治疗。现就EGF在保护胃粘膜 ,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等作一介绍 ,供开发研究参考。1 EGF在消化性溃疡中的生理病理学基础EGF主要由颌下腺和十二指肠的Brunner氏腺合成 ,在人体的绝大多数体液中均有存在 ,但…  相似文献   
95.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作用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相似文献   
96.
西替利嗪是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问世的第 2代抗组胺药 -外周H1受体拮抗剂 ,用于治疗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变态反应疾病。由第四军医大学与海南正德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盐酸西替利嗪为四类新药。为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 ,以进口盐酸西替利嗪 (商品名 :仙特敏 )为对照 ,对该药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观察。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入选者均初诊时症状、体征典型 ,评分在 5分以上诊断明确。有严重心、肺、肝、肾疾病者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对盐酸西替利嗪或其他抗组胺药物过敏者 ,正在服用皮质激素 (或停药不足 3周 )或其他抗组胺药 (或停药…  相似文献   
97.
注射剂由于作用迅速,剂量准确,不经过胃肠道,无首过效应等许多优点,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随着注射剂制剂技术和质近代方法的进展,注射剂在临床中的应用也应趋于合理化,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由于其成分复杂,在临床上如不合理使用,很容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健康受试者用酪酸梭菌、双歧杆菌胶囊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健康受试者30例,随机均分为3个剂量组,每组10例,剂量分别为每天0.84,1.68和3.36g,分2次口服,共10天。用药前后,分别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和细菌定量培养。结果用药前后,其大便色泽、性状无明显变化,而大便pH值较用药前均显著降低(P〈0.001);用药后,3组肠道菌群中有益菌有增加趋势,均检出酪酸梭菌,并与剂量呈正相关;双歧杆菌较用药前有增加趋势,特别是大剂量组增加明显(P〈0.05);其他菌群数量无显著变化。不同性别健康受试者,小剂量组肠球菌、大剂量组双歧杆菌用药后男女有明显差异外(P〈0.05,P〈0.01),其他各组肠道菌群数量变化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酪酸梭菌、双歧杆菌胶囊中的酪酸梭菌、双歧杆菌可在肠道定植、发育和增殖,并能抑制致病菌繁殖生长。  相似文献   
99.
氟尿嘧啶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氟尿嘧啶(5-Fu)是在临床上目前应用最广的抗代谢类药物,主要经肝代谢,消除迅速,血浆半衰期为10~20分钟,因此每次静脉滴注时间不得少于6~8小时;静脉滴注时可用输液泵连续给药维持24小时。故该药与常用输液长时间配伍后的稳定性是临床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5-Fu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实验。方法:每种输液取三瓶(500ml/瓶),编号,0.9%氯化钠注射液为A组:10%葡萄糖注射液为B3组;5%葡萄糖注射液为C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为D组,模拟临床分别在这12瓶输液中各加氟尿嘧啶注射液5ml。将样品A1、B1、C1、D1在室温(20~25℃)下放置;样品A2、B2、C2、D2在冰箱(2~8℃)中放置;样品A3、B3、C3、D3在恒温培养箱(39℃)中放置。依据药典(2000版2部)氟尿嘧啶含量测定方法,将四组配伍液,按时间间隔(0、2、6、12、24、36、48小时),制成每1ml约含10μ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在265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4H3FN2O3的吸收系统(E100m)为552计算,测得其含量。结果:四组12个样品氟尿嘧啶含量均在95%以上,与氟尿嘧啶注射液相比,在不同时间内各配伍液的吸收峰形、峰位均无变化;各配伍液均为无色澄清液体,放置过程中无沉淀、浑浊产生,无颜色变化。同时测定pH值,配伍前后无变化。可见氟尿嘧啶注射液与上述四种输注配伍后,在36小时内静滴,药效可靠。其含量稳定性以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为最优,临床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