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12篇
综合类   156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的临床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体内血液循环和关节腔内肺炎衣原体感染情况,寻找肺炎衣原体导致as的临床证据.方法 收集33例as患者和22名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igg/igm抗体,免疫荧光法(if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衣原体脂多糖(lps)抗原和肺炎衣原体核酸,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例髋关节置换的as患者和13例骨折患者滑膜中的衣原体lps抗原.结果 as患者外周血肺炎衣原体igm、lps和pcr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献血者(分别为78.8%vs.22.7%,x2=16.867,p=0.000;66.7%vs.31.8%,x2 =6.431,p=0.011;33.3%vs.9.1%,x2 =4.298,p=0.038).肺炎衣原体pcr阳性与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相关(z=-2.774 和-2.829,p值均为0.004).77.8% (7/9)的as患者的滑膜中可检测到含有衣原体lps抗原的炎性细胞,而骨折患者滑膜中仅30.8% (4/13)病例中检测到含有衣原体lps抗原的炎性细胞(p=0.08).结论 肺炎衣原体在as患者外周血和滑膜中有很高的感染率,肺炎衣原体感染可能与as 发病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chlamydia pneumoniae infection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methods serum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33 as patients and 22 healthy controls.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as applied to mearsure serum anti-chlamydia pneumoniae antibodies (igm/igg),while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 was used to detect chlamydia pneumoniae lps antigen,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as used to amplify chlamydia pneumoniae dna in peripheral blood cells. immunohistochemistical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examine chlamydia pneumoniae lps antigen in synovial tissue from another 9 as patients who received total hip replacement and 13 patients with comminuted femoral fractures.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chlamydia pneumoniae igm,lps antigen and chlamydia pneumoniae dna were higher in as patients than those in healthy controls (78.8% vs 22.7%,x2 =16.867,p =0.000; 66.7% vs 31.8%,x2 =6.431,p =0.011; 33.3% vs 9.1%,x2 =4.298,p =0.038).chlamydia pneumoniae dna positive rate was correlated with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and c-reactive protein (crp) levels (z =-2.774 and -2.829,p =0.004).in synovial tissues,chlamydial lps-containing inflammatory cells were observed in 77.8% (7/9) as patients,while those in fracture patients was 30.8% ( 4/13 ) ( p =0.08 ).conclusion chlamydia pneumoniae infection is common in blood circulation and joint cavity of as patients and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pathogenesis of as.  相似文献   
92.
目的构建携带大鼠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检测其转染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活力的影响。方法RT-PCR法获取大鼠ANG-1基因并亚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CMV,经测序无误后与骨架质粒pAdEasy-1在BJ5183中同源重组。重组质粒pAdEasy-1-ANG-1经鉴定后转染293细胞进行病毒包装扩增。体外转染BMSCs,检测转染后BMSCs中ANG-1的表达。MTT法评估常氧及缺氧环境下ANG-1对BMSCs的影响。结果重组腺病毒载体pAdEasy-1-ANG-1经测序及酶切鉴定正确;BMSCs经转染ANG-1基因后表达ANG-1。MTT法检测提示常氧及缺氧条件下转染前后BMSCs活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缺氧组与缺氧下转染组相比,P〉0-05;常氧组与常氧下转染组相比,P〉0-05)。结论成功构建大鼠ANG-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且其转染在体外不影响BMSCs的活性。  相似文献   
93.
目的为膝下外侧动脉远端蒂腓骨头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重点观测膝下外侧动脉发出腓骨头支近端及远端的长度及外径,另在1侧新鲜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膝下外侧动脉始于腘动脉,近端长(4.1±0.5)cm,外径(1.8±0.2)mm,远端长为(5.3±0.4)cm,外径为(1.0±0.1)mm。结论以膝下外侧动脉远端为蒂的腓骨头瓣,较近端为蒂损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94.
背景:透明质酸作为椎间盘组织工程支架的基质材料,可提供蛋白多糖附着点,增加蛋白多糖的沉积,以足够大的孔率允许种子细胞长入。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混合溶液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退变椎间盘的效果。方法:以后外侧穿刺抽吸L1/2和L3/4髓核构建日本大耳白兔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后2周应用微量注射器向L3/4椎间盘内注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透明质酸钠混合溶液作为实验组,L1/2椎间盘注射透明质酸钠作为对照组。注射后2,4,8,12周时行兔椎间盘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结论:对照组椎间盘高度呈降低趋势,实验组注射后2周椎间盘高度缓慢下降,之后缓慢升高,两组在4个时间点椎间盘高度指数改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实验组髓核纤维环形态得到保留,髓核纤维环边界清晰,植入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生增殖分裂,并向周围迁徙规律排列,其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2周内实验组Ⅱ型胶原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移植于退变椎间盘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存活,且有增殖能力,其与透明质酸钠混合溶液联合移植可以延缓退变椎间盘进一步退变,并促进退变椎间盘修复。  相似文献   
95.
96.
背景:目前研究发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受体4轴具有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迁移的作用。目的:构建小鼠趋化因子受体4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从C57BL/6小鼠中提取总RNA,以RT-PCR方法获得小鼠趋化因子受体4基因全长1080bp的完整编码序列,通过穿梭质粒pAdTrack-CMV,将目的片段克隆入AdEasy-1腺病毒DNA中,获得重组腺病毒DNA,通过脂质体转染293细胞,经包装扩增后,获得重组腺病毒pAdTrack-CMV-CXCR4,并感染293细胞,PCR鉴定、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含趋化因子受体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pAdTrack-CMV-CXCR4构建成功,经PCR鉴定鉴定重组病毒中含有趋化因子受体4cDNA全长,经序列测定表明趋化因子受体4cDNA序列正确无丢失和错配现象,病毒滴度高,Western blot检测感染后293细胞趋化因子受体4的蛋白表达较未感染293细胞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 EGC)T1a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466例早期胃癌T1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早期胃癌T1a淋巴结转移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与早期胃癌T1a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P=0.029)、性别(P=0.020)和组织学类型(P=0.045)是早期胃癌T1a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示,年龄<65岁、肿瘤分化程度低的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而年龄≥65岁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较低。结论: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是影响早期胃癌T1a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8.
分析了医患关系紧张对临床医学教学的影响,指出培养医患沟通技能在医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从临床见习教学、案例教学、“健康教育志愿者”活动以及同伴教育等培养途径,加强对医学生通技能的培养,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初步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干扰素(IFN)和硼替佐米治疗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疗效。方法报道1例先后应用沙利度胺联合IFN和硼替佐米治疗的复发、难治性MCL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对化疗原发耐药,应用沙利度胺联合IFN治疗后达完全缓解,疾病无进展生存期41.7个月;复发后给予二线方案化疗无效,应用硼替佐米治疗后达部分缓解,目前总生存为56.7个月。结论沙利度胺联合IFN和硼替佐米治疗复发、难治性MCL有效。  相似文献   
100.
哈氏棒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哈氏棒在治疗不胸腰椎骨折脱位中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87例均采用哈氏棒治疗。其中62例预予以椎板切除减压及/或切开硬脊膜探查脊髓,25例行棘突打孔钢丝固定双棒,65例做了自体植骨融合术。结果 48例经1~11年随访,平均5年4个月,22例完全康复,有14例发生各种并发症。结论 哈氏棒是一种符合生物力学的内固定器材,具有较强的纵向撑开力,能使骨折脱位得到很好复位,但亦具有一些缺点。如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