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32篇 |
内科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64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39篇 |
预防医学 | 37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31.
32.
成人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及传染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肺野肺结核与下肺野肺结核在确诊率与传染性的差异.方法:对确诊的166例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上肺野肺结核早期确诊率(90.3%)明显高于下肺野肺结核(19.0%),而痰检阳性率(即有传染性),上肺野肺结核(24.2%)则明显低于下肺野肺结核(42.9%).结论:下肺野肺结核传染性强,早期误诊率高,对发生于下肺野的肺结核患者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早期治疗对控制肺结核病传播、降低发病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报道 4例成人型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 (Kufs病 )的临床、超微结构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 4例Kufs病患者进行临床、脑活检超微结构及影像学观察。结果 :4例患者中 3例为B型 ,1例为A型 ;均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倒退和运动障碍 ,3例有精神障碍 ,1例有癫痫发作 ,1例有视力下降 ;超微结构检查有神经细胞萎缩和脂褐素体沉积 ;头颅MRI 2例未见异常 ,2例见颅内广泛病灶。结论 :Kufs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脑活检超微结构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丁苯酞干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点脑组织中热休克蛋白10(HSP10)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丁苯酞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和NSE免疫组化染色神经元,观察脑组织的形态变化和记数各组神经元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丁苯酞干预组大鼠脑组织HSP10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丁苯酞干预组及缺血再灌注组HSP10表达水平于再灌注后6h开始上调,3d达到高峰,丁苯酞干预组各时间点HSP10阳性表达指数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干预组脑组织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丁苯酞可能通过上调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HSP10的表达,从而抑制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减少神经元死亡,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等的改变及其与精神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69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和21例其他疾病患者对照脑脊液的5-HT、DA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和高香草酸(HVA)的水平。结果①患者组脑脊液的5-HT、5-HIAA和5-HIAA/HVA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5-HT/DA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HV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患者组划分亚组后进一步比较的结果显示,除无精神异常组的5-HT和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上述指标有或无精神异常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精神异常组脑脊液中的5-HIAA低于无精神异常组(P<0.05);阳性症状为主组脑脊液中的5-HT、5-HIAA、5-HT/DA和5-HIAA/HVA比值低于阴性症状为主组(P<0.05),5-HT、5-HIAA和5-HIAA/HVA比值低于无精神异常组(P<0.05),而阴性症状为主组与无精神异常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可能存在5-HT和DA功能失衡,且这种失衡可能与患者出现的精神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36.
MRI检出的不典型脊髓空洞症2例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神经内科(410011)胡治平,汤建元,黄焰,吴军本文报告经MRI(核磁共振成像)检出的脊髓空洞症2例。其中1例仪表现为一侧霍纳氏征,1例表现为亚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此2例为不典型脊髓空洞症表现,特报...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塞(CEI)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的问题。方法:测定35例CLI患者与3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空腹葡萄糖,空腹胰岛素,血脂(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结果:CLI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腔隙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9.
老年人巨细胞动脉炎的炎性细胞浸润类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老年人巨细胞动脉炎的炎性细胞浸润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2 0例巨细胞动脉炎患者颞动脉活检标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和粒细胞表达的情况。以常规HE、美蓝染色及铅铀双重染色 ,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病理变化 ,比较病理变化与炎性细胞类型及分布的关系。结果 2 0例颞动脉活检标本中 ,浸润的炎性细胞由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构成 ,构成比分别为 40 .5 %、33.5 %和 2 6 .0 %,未见B淋巴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炎性细胞分布于颞动脉壁及其周围组织 ,以外膜最明显、内膜次之、中膜居末 ;有明显跳跃现象。炎性细胞分布与病理变化为非比例关系 ,病理损害以内膜明显。结论 老年人巨细胞动脉炎其颞动脉活检标本中可能有较多的粒细胞浸润 ,无多核巨细胞。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血小板高尔基体的形态变化及其意义,以及高尔基体对血小板CD40L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后第1、7、15d采集空腹静脉血,制备血小板悬液。另选取20位正常成人空腹静脉血作对照。通过电镜对血小板高尔基体等进行观察,对血小板内α颗粒数量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免疫电镜的方法对高尔基体进行定位观察。利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血小板高尔基体功能被阻断后CD40L表达的变化(n=20)。结果急性脑梗死后,血小板内α颗粒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后血小板高尔基体小管和囊泡明显增粗、膨大、排列欠规整。高尔基体阻断剂(布雷非德菌素-A)显著降低了血小板CD40L表达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小板高尔基体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高尔基体的结构改变可能与血小板活化后合成和分泌功能增强有关;高尔基体可能参与了血小板CD40L的合成和转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