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42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5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4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3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口服米非司酮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女,30岁。因停经45d,院外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来院就诊。B超检查:宫腔内见一约2.4cm×2.0cm孕囊,未见胎心搏动。患者要求药物流产,详细询问以往病史后,于门诊观察室口服米非司酮25mg约1h后,患者感胸闷憋气,呼吸急促,继之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大汗淋漓,周身湿冷,测血压60/40mmHg,立即给予持续高流量吸氧,肾上腺素1mg肌肉注射,10%GS500ml快速静脉点滴,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同时多巴胺40mg加入液体静滴升压,约半小时后,症状缓解,皮肤温暖,口唇无发绀,血压120/80mmHg。讨论米非司酮主要不良反应有轻度恶心,呕吐,眩晕和下腹痛,子宫出血,个别妇…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乳腺癌筛查中采用高频超声的价值.方法:纳入3800例乳腺癌筛查者进行研究,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均实施高频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高频超声检查阳性检出率、符合率,TNM分期.结果:高频超声检查最终确诊38例浸润性导管癌,6例原位癌,3例炎症性乳腺癌,另有2例粘液性乳腺癌误诊为纤维腺... 相似文献
83.
目的以往应用的单腔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常会发生误识别,产生误放电。此外,单腔心室起搏可使心功能降低。双腔ICD可克服单腔ICD上述弊端。本文报道12例双腔ICD的临床应用。方法12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2岁,均有院外晕厥史,术前证实室性心动过速7例,心室颤动5例。12例患者中4例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3例伴有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5例伴有心动过缓及心功能不良。12例患者均植入了双腔ICD(美敦力公司,Gem DR)。心室导线常规植入右心室心尖部,心房导线为主动固定的螺旋电极导线,此导线顶端带有弹簧除颤电极,将心房导线固定于右心耳靠外侧处,以避免发生交叉感知。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植入双腔ICD,除颤阈值均小于20J。平均心室起搏阈值0.9V,R波高9.8mV。心房起搏阈值1.4V,P波高2.6mV。在平均随访6.8个月中,ICD共发放抗心动过速起搏(ATP)45次,低能量转复11次,除颤4次,无误放电发生。5例伴心动过缓者,心功能无进一步恶化。结论双腔ICD由于增加了心房电极导线,可提高对房性心律失常的识别能力,从而减少误放电。对伴有房性心律失常及心动过缓者应推荐使用双腔ICD。 相似文献
84.
超声心动图评价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左右心室间收缩失同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成像观察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左右心室间心肌收缩运动失同步的应用价值。方法完全性右束支(RBBB)及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者(LBBB)各20例,正常对照者20例。测量右室游离壁、室间隔、左室侧壁基底段收缩的起始(TO)、达峰(TS)及终止时间(TSe);肺动脉瓣(PETP)与主动脉瓣的射血前间期(PETA)及其时间差(PETd)。结果RBBB组的右室壁TO、TS及PETP较正常组显著延迟(P<0.001),PETd为(43±8)ms。LBBB组的室间隔和侧壁的TO、TS、TSe及PETA均较正常组显著延迟(P<0.001),PETd为(-45±22)ms。结论定量组织多普勒能够观察到心室电-机械耦联情况,结合频谱多普勒对血流动力学的测定,可以综合评价左右心室间运动的失同步。 相似文献
85.
目的了解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适应证在我国的具体实施状况。方法研究分析全国31家医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植入ICD患者的适应证。结果共入选142例植入ICD的猝死高危患者。其中符合2002年ACC/AHA/NASPE指南的ICD植入Ⅰ类适应证(二级预防)121例(85.2%),符合一级预防Ⅱa类适应证仅15例(10.6%)。结论现阶段我国的ICD植入适应证仍侧重于猝死的二级预防,而一级预防适应证患者的ICD治疗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6.
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健康子代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具有原发性高血压(EH)家族史的健康子女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在E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60例有EH家族史的健康子女作为研究组,其中30例为双亲均患EH(双亲组),30例为父亲或母亲一方患EH(单亲组);20例无EH家族史的健康子女为对照组。用光电比色法测定血浆NO的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TⅡ、ET的含量。结果①血浆ATⅡ、NO的水平,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而在双亲组与单亲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研究组血浆ET水平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浆NO与ATⅡ水平呈正相关(r=0.378,P<0.05)。结论有EH家族史的健康子女因遗传关系的影响,在血压升高之前已经出现血浆ATⅡ、NO水平升高。这些缩血管因子和扩血管因子失衡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