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观察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清开灵有效组分猪胆酸阻抑脑缺血炎症反应的作用途径。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法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方法半定量检测ICAM-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CAM-1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猪胆酸显著降低ICAM-1的表达(P<0.05)。结论猪胆酸可能通过干预ICAM-1表达而阻抑脑缺血损伤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活血注射液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与人单核细胞黏附的影响,探讨中药复方制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3/12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活血注射液由丹参、川芎、红花、赤芍组成,比例为丹参2,其余药物为1,含生药2000g/L。新生儿脐带(由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提供,产妇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实验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伦理学标准)。②实验过程:以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为靶细胞,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制备细胞损伤模型。③实验评估:采用蛋白定量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率[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M199培养液(对照组)和含不同浓度(10,20,40ml/L)的活血注射液、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等实验因子的培养液(实验组)温育12,24h,再加含单核细胞的M199培养液];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mRNA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蛋白表达[(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活血注射液(终浓度分别为10,20,40ml/L)组,分别作用12,24h)。结果:①人单核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黏附率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作用12,24h后升高,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剂量活血注射液可明显抑制人单核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黏附率,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相比差异均有显着性(P<0.01),这种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②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明显上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而不同剂量活血注射液能显著下调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P<0.01),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相比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P<0.01),这种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结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促进内皮细胞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活血注射液能通过下调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抑制单核-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保护人内皮细胞免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所致毒性损伤,从而减少或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活血药丹参素和川芎嗪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心肌肥大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各组心肌培养细胞,PI染液,于流式细胞仪上进行检测.结果 AngⅡ能诱导心肌细胞凋亡,AngⅡ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凋亡率不断增高,于第7天达到高峰;洛沙坦明显抑制AngⅡ所诱导各个时间段的心肌细胞凋亡率(P〈0.01),而活血药丹参素和川芎嗪也明显抑制AngⅡ所诱导各个时间段的心肌细胞凋亡率(P〈0.05或P〈0.01).结论丹参素和川芎嗪能通过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而产生心肌保护作用,具有防止心肌细胞肥大作用,从而防治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74.
絮凝剂在中药提取工艺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介绍了天然絮凝剂甲壳素、明胶、丹宁等在中药水提液澄清中应用研究.其中包括絮凝剂的合理应用、条件选择、影响因素等.从澄清效果、有效成分及总固体含量方面同经典水提醇沉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5.
目的以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星形胶质细胞进行缺氧缺糖再给氧处理,观察党参总皂苷对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 d龄W istar大鼠乳鼠大脑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含连二亚硫酸钠的无糖Earle’s液进行缺氧缺糖处理造模,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342和PI原位双染法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和细胞坏死、凋亡率,比色法测定LDH漏出率,评价药效。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党参总皂苷Ⅰ、Ⅲ组均能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1),党参总皂苷Ⅰ、Ⅱ、Ⅲ组均能显著降低细胞坏死率(P<0.01),党参总皂苷各组对细胞凋亡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均能显著降低细胞LDH漏出率(P<0.01)。结论党参总皂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坏死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凋亡过程无保护作用,提示党参总皂苷是党参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主要效应成分。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α1(Ⅰ)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作用和川芎嗪干预的影响环节.方法将2.5 kb长度的人α1(Ⅰ)胶原基因启动子片段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组成的重组体pC0LH 2.5,采用脂质体法转染至培养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AngⅡ和川芎嗪,ELISA法测定CAT活性.结果 AngⅡ可明显促进pCOLH 2.5片段的启动活性,川芎嗪能抑制AngⅡ的促pC0LH 2.5启动活性(P<0.05).结论川芎嗪能在转录水平上阻断AngⅡ诱导的人α1(Ⅰ)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增加,从而抑制Ⅰ型胶原的合成,阻滞和延缓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观察黄芩苷、栀子苷对神经细胞缺氧缺糖/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在细胞水平阐明黄芩苷、栀子苷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SH-SY5Y细胞,采用缺氧、复氧结合缺糖、复糖的方法,对其进行攻击,模拟人体神经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黄芩苷、栀子苷对此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 缺氧、缺糖8 h结合复氧、复糖12 h对神经细胞可造成明显损伤,导致SH-SY5Y细胞突起皱缩、变圆,可见有部分细胞漂起,细胞轮廓不清,凋亡率明显上升,线粒体的活性下降;而黄芩苷、栀子苷可以显著减轻上述损伤。结论 黄芩苷、栀子苷对缺氧缺糖/再灌注损伤的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漏芦提取液对OLDL诱导U937细胞表面CD36表达的影响。方法:先用OLDL与U937细胞孵育造成泡沫细胞模型,同时用漏芦提取液对泡沫细胞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6的表达情况。结果:漏芦提取液1g/L、500mg/L、250mg/L可不同程度地抑制CD36的表达,且三者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漏芦抗AS作用可能的机理与其抑制CD3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神经细胞系SH-SY5Y细胞缺氧/缺糖损伤时线粒体膜电位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四唑盐比色实验(MTT)检测线粒体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和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和坏死百分率.结果:缺氧/缺糖损伤2h可诱导SH-SY5Y细胞凋亡和坏死,分别为18.59%(P<0.01)和4.94%(P<0.01),形态学观察也发现SH-SY5Y细胞的染色质凝聚,核碎裂,凋亡小体产生,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分别降低29.17%(P<0.01),38.80%(P<0.01),随着缺氧/缺糖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的发生也越来越多,坏死的细胞也增多,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进一步下降;红景天苷能显著降低SH-SY5Y细胞凋亡及坏死的百分率,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作用增加.结论:红景天苷可抑制缺氧/缺糖损伤所致的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的降低,从而具有稳定线粒体膜电位的作用,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0.
在缺血性脑损伤中 ,脑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 ( BMEC)作为缺血级链反应的三个位点 ,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BMEC作为其中一个位点 ,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多方面的作用 :包括 BMEC自身的凋亡和坏死 ,缺血再灌注引起 BMEC生化特性及功能的改变所导致血脑屏障的破坏和通透性增加 ,BMEC的促血栓作用 ,介导炎症反应等。因此 ,研究清开灵注射液对缺血 /再灌注内皮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 ,对于揭示清开灵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机制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 ECV30 4细胞作为研究对象。1 材料和方法1.1 试剂及用品 :乳酸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