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3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针对目前样本架在体外诊断流水线的传输过程中存在振动卡料及到位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柔性进样推进装置,主要包括旋转拨爪机构、导向机构和驱动装置。通过分析工作原理、硬件材料与结构设计,建立了三维模型,并重点分析旋转拨爪机构,结合软件逻辑设计规划工作流程,并利用运动力学分析确定了样本架传输驱动装置的工作运行参数和选型。结合样机的应用和疲劳测试验证了该装置的可行性及稳定性,进一步证明柔性进样推进装置可实现样本架的平稳推进不卡料和高精度定位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2.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病人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2 h血糖(2hPG)水平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接受治疗的CHD病人80例为观察组,根据冠脉病变评分(Gensini评分)将观察组病人分为轻度病变组(26例)、中度病变组(38例)和重度病变组(16例)。收集同一时期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正常的受试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各项代谢指标水平;比较冠脉不同病变程度CHD病人HbA1c、2hPG水平;分析CHD病人HbA1c与2hPG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CHD病人冠脉病变程度与HbA1c、2hPG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病人血清中HbA1c、2hP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CHD病人冠脉病变程度加重,血清中HbA1c、2hPG水平呈现逐渐上升趋势(P<0.01)。CHD病人血清中HbA1c水平与2hPG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332,P<0.01);CHD病人冠脉病变程度与其血清中HbA1c水平、2hPG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s=0.546,P<0.01;r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为选择血管支架的类型和放置部位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1)选取头部标本20例,经双侧翼点入路解剖观测大脑中动脉M1段及其分支、穿支血管.(2)选取无病变的全脑血管造影像100例,观测大脑中动脉M1段的走行及其穿支的开口部位.结果 大脑中动脉M1段的长度和外径分别为(13.14±3.62) mm、(3.41±0.38) mm,血管造影长度和直径分别为(10.65±5.61) mm、(2.30±0.35) mm,显微解剖与血管造影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脑中动脉M1段中央支的内侧群动脉发自大脑中动脉M1段的上壁和内侧壁,较细小;外侧群动脉发自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处动脉干的上壁和内侧壁,较粗、长.男、女性大脑中动脉M1段血管造影的长度、直径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较女性的大脑中动脉M1段长,直径粗. 结论 大脑中动脉M1段的显微解剖与血管造影对照观测对选择血管支架的类型和放置部位,避免血管支架阻塞中央支开口处,防止术后中央支供应区域缺血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CI)后心电图残余ST段抬高总和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依据PCI后心电图残余ST段抬高总和(sumSTE)的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sumSTE〈0.1mV)、B组(0.1mV≤sumSTE〈0.3mV)、C组(0.3mV≤sumSTE〈0.7mV)和D组(≥0.7mV),观察sumSTE与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6月内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心衰和死亡等)发生率的关系。结果共有225例患者。男性156例,女性69例,年龄(61.3±12.7)岁。急性前壁梗死118例,非前壁心肌梗死107例。A组LVEF明显高于C组(57.68±6.72%比54.33±8.50%)和D组(57.68±6.72%比51.27±9.20%)。B组LVEF高于C组(57.60±8.40%比54.33±8.50%)和D组(57.60±8.40%比51.27±9.20%)。C组LVEF高于D组(54.33±8.50%比51.27±9.20%)。A、B组两组患者随访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MACE发生率低于C组(14.1%比33.3%,χ2=6.164,P=0.012)和D组(14.1%比50.5%,χ2=19.392,P=0.001)。B组、C组两组患者随访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1%比33.3%,χ2=0.621,P=0.285)。但B组MACE发生率低于D组(26.1%比50.5%,χ2=6.674,P=0.008)。C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33.3%比50.5%,χ2=3.582,P=0.044)。结论 STEMI患者PCI术后残余ST段抬高与患者住院期间左室EF值、6个月内MACE发生率相关。  相似文献   
115.
目的:观察血管抽吸术对ST-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ST-T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16例行抽吸导管治疗并行支架植入术,16例行单纯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术后1h、3h、24h、3d、7d心电图ST-T段改变.结果:抽吸导管治疗并行支架植入术1h、3h、24h、3d的心电图ST-T段回落明显大于单纯支架植入术治疗(P<0.05);7d心电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管抽吸术对ST-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短期改变优于单纯支架植入术治疗,长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6.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筛选并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内微粒与外周血微粒中microRNA的表达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微粒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提供线索。方法收集STEMI行血栓抽吸患者的冠状动脉内抽吸血样及外周血样,运用超速离心法分离STEMI患者冠状动脉内与外周血样中的微粒;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对微粒中的microRNA进行测序,构建冠状动脉内血样与外周血样的微粒的microRNA差异表达谱,并对其进行功能学分析与预测。结果 STEMI患者冠状动脉内与外周血中微粒所含有的microRNA有明显差异。通过构建microRNA差异表达谱,找到了307个microRNA具有差异性表达,表达上调221个,下调86个。结论STEMI患者冠状动脉内与外周血微粒所含有的microRNA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有49个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7.
目的:建立情志应激引起潜伏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复发的“肝郁化火”动物模型。方法:小鼠通过鼻滴感染HSV-1 4周后,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空斑法分别检测三叉神经节(TG)中HSV-1潜伏相关转录体(LAT)的表达和病毒颗粒,确定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潜伏模型成功建立。小鼠每天拘束应激12 h,持续应激4 d,采用致细胞病变效应(CPE)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三叉神经节中HSV-1的gB蛋白的表达,检测情志应激诱导HSV-1激活情况。HSV-1潜伏小鼠于拘束应激前3 d给予“清肝泻火”经典方丹栀逍遥散或清肺热的经典方泻白散,以方测证判定模型的中医证型。采用眼球摘除法对小鼠血浆进行取样,液质色谱-质谱法(LC-MS)检测各激素的含量。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G中脂质氧化指标4-HNE和固有免疫指标干扰素-β(IFN-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小鼠鼻滴感染HSV-1 4周后,可在其三叉神经节中建立潜伏,小鼠拘束4 d后可再次激活。与激活组比较,丹栀逍遥散比泻白散更能有效降低HSV-1的激活率,并能减轻复发性眼部感染。激活组以及丹栀逍遥散组的血浆中皮质酮水平都明显增加,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丹栀逍遥散能降低TG中4-HNE和IFN-β的表达,并能减少HSV-1复发引起的TNF-α和IL-6炎症介质蛋白的表达。结论:丹栀逍遥散可增强固有免疫,降低情志应激介导的HSV-1重激活,并能减轻HSV-1激活复发而引起的氧化应激以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8.
目的:分析儿童与成人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表现特点,指导临床对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血清学证实的支原体肺炎患者的CT影像资料,根据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年龄分为儿童组(20例)和成人组(16例),对其CT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儿童组的病变部位主要位于右肺下叶11例(55%)、右肺中叶6例(30%)和左肺上叶5例(25%),成人组的病变部位主要位于右肺下叶8例(50%)、左肺下叶5例(31%)和右肺中叶4例(25%),两组间病变位于左肺舌叶、左肺下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儿童组的CT影像表现以大片状实变影为主15例(75%),成人组CT影像表现以磨玻璃样变12例(75%)和小斑片状实变影8例(50%)为主,两组间CT影像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与成人支原体肺炎的病变部位和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模式对学龄前儿童患龋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沧州市4所幼儿园220名3-5岁儿童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所幼儿园110名儿童及其家长为干预组,实施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模式,另2所幼儿园110名儿童及其家长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追踪调查1年后两组学龄前儿童患龋病率情况。结果:1年后干预组学龄前儿童患龋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