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在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AL组,30例慢性白血病患者为CL组,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共56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AL组及CL组初诊患者外周血IL-2、IFN-γ水平均显著降低,IL-4、IL-10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L组患者外周血IL-2、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AL组,其外周血IL-4、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AL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白血病患者Th2免疫漂移程度大于急性白血病患者。  相似文献   
32.
33.
背景:对于无HLA全相合同胞供者的患者,采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面临移植物抗宿主病重、移植相关死亡率高的风险,但通过不同的移植模式,将有可能获取相近的疗效。 目的:观察亲缘HLA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并与亲缘HLA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较。 方法:45例白血病患者分为2组。单倍体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或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改良白消安与环磷酰胺或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霉酚酸脂;全相合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BuCY,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 结果与结论:两组均获得造血重建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倍体及全相合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3%对52%(P > 0.05);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6%对45%(P > 0.05);移植相关死亡率分别为36%对17% (P > 0.05);单倍体组无复发,全相合组复发2例;两组的预计3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1%对60%(P > 0.05)。结果提示,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总体疗效与亲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似,但中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较后者为高。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减数分裂后分离蛋白2 (PMS2)表达对结肠癌SW480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阐明PMS2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 (ERCC1)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将PMS2 siRNA质粒和PMS2过表达质粒分别转染入结肠癌SW480细胞(分别为PMS2敲减组和PMS2过表达组),同时设PMS2敲减对照组(siRNA-NC组)和PMS2过表达对照组(PMS2 control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MS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MS2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中侵袭细胞数,流式细胞术检测顺铂作用后各组细胞凋亡率。通过String数据库,对PMS2、ERCC1和ERK上下游蛋白的关系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SW480细胞分别采用3条siRNA进行PMS2和ERCC1敲减,采用RT-qPCR法验证PMS2与ERCC1的相互作用,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MS2...  相似文献   
35.
背景:对于无HLA全相合同胞供者的患者,采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面临移植物抗宿主病重、移植相关死亡率高的风险,但通过不同的移植模式,将有可能获取相近的疗效。目的:观察亲缘HLA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并与亲缘HLA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较。方法:45例白血病患者分为2组。单倍体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或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改良白消安与环磷酰胺或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霉酚酸脂;全相合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BuCY,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结果与结论:两组均获得造血重建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倍体及全相合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3%对52%(P〉0.05);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6%对45%(P〉0.05);移植相关死亡率分别为36%对17%(P〉0.05);单倍体组无复发,全相合组复发2例;两组的预计3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1%对60%(P〉0.05)。结果提示,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总体疗效与亲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似,但中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较后者为高。  相似文献   
36.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属于多基因疾病,即多个基因的变异共同参与发病.研究表明携带基因变异的个体比非携带者具有更高的患病风险性,故将这些基因称为"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索复方黄黛片人含药血清对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重复突变(FLT3-ITD)急性髓系白血病MV4-1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口服复方黄黛片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含药血清和健康志愿者的健康血清,分别采用20%、40%、60%的血清浓度培养FLT3-ITD阳性的MV4-11和FLT3-ITD阴性的HL60细胞48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含药血清的血砷浓度(0.47±0.06)μmol/L,明显高于健康血清(未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35,P<0.001)。MV4-11细胞的存活率随着含药血清浓度的增高而降低,各血清浓度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0%vs. 20%:t=7.137,P=0.002;60%vs. 20%:t=10.150,P<0.001;60%vs. 40%:t=3.282,P=0.030);且20%、40%、60%含药血清浓度时均明显低于健康血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76、10.450、11.110,P均<0.05)。HL60细胞...  相似文献   
38.
背景:出血性膀胱炎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除影响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外,还能调节炎性反应中单核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及内皮细胞的功能。 目的:探讨膀胱内灌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的预防作用。 设计:病例分析。 对象: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4-01/2006-08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15例作为常规治疗组,2006-09/2008-12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16例作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 方法: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方法即美司钠、水化、碱化尿液预防出血性膀胱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在其基础上,在应用环磷酰胺前24 h开始向膀胱内灌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至环磷酰胺停用3 d后拔除导尿管,用生理盐水冲洗膀胱后排空膀胱,然后向300 μg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中加入生理盐水10 mL、利多卡因5 mL注入膀胱,保留60~120 min。 主要观察指标: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及其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相关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明显降低(χ2=4.39,P < 0.05),出血性膀胱炎平均持续时间、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t=3.97,P < 0.05;t=3.13,P < 0.05),Ⅲ度以上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明显降低(χ2=5.04,P < 0.05)。出血性膀胱炎严重程度与移植物抗宿主病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有关(r=0.76)。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巨细胞病毒感染率略微下降但无明显差异(χ2=0.28,P > 0.05),巨细胞病毒感染阳性患者Ⅲ度以上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升高。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略微下降但无明显差异(χ2=0.28,P > 0.05)。 结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膀胱内灌注耐受性好,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是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所致真菌感染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6月在某院住院的恶性血液病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既往化疗时曾经有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病史。2009年7月~2011年6月间的3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于Allo-HSCT预处理后中性粒细胞﹤0.5×109/L时或移植0d时开始序贯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和口服液预防真菌感染;对照组为历史对照,2007年1月~2009年6月间的35例患者,于Allo-HSCT前1周开始给予氟康唑片预防真菌感染,两组均预防应用至Allo-HSCT后180d。比较两组患者移植期间各阶段真菌感染发生率、真菌感染死亡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真菌感染发生率为5.7%(2/35),对照组为22.9%(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1例死于真菌感染,对照组真菌感染死亡率为17.1%(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3/35),观察组为17.2%(6/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曲康唑能显著减少既往有IFI的恶性血液病患者HSCT所致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其安全性、耐受性好,值得在二级预防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