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34篇 |
免费 | 330篇 |
国内免费 | 16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篇 |
儿科学 | 36篇 |
妇产科学 | 45篇 |
基础医学 | 237篇 |
口腔科学 | 93篇 |
临床医学 | 847篇 |
内科学 | 408篇 |
皮肤病学 | 23篇 |
神经病学 | 191篇 |
特种医学 | 20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97篇 |
综合类 | 2051篇 |
预防医学 | 763篇 |
眼科学 | 67篇 |
药学 | 730篇 |
14篇 | |
中国医学 | 830篇 |
肿瘤学 | 1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8篇 |
2023年 | 168篇 |
2022年 | 167篇 |
2021年 | 241篇 |
2020年 | 162篇 |
2019年 | 157篇 |
2018年 | 162篇 |
2017年 | 87篇 |
2016年 | 116篇 |
2015年 | 126篇 |
2014年 | 348篇 |
2013年 | 257篇 |
2012年 | 313篇 |
2011年 | 307篇 |
2010年 | 305篇 |
2009年 | 329篇 |
2008年 | 278篇 |
2007年 | 292篇 |
2006年 | 332篇 |
2005年 | 384篇 |
2004年 | 252篇 |
2003年 | 180篇 |
2002年 | 146篇 |
2001年 | 176篇 |
2000年 | 195篇 |
1999年 | 205篇 |
1998年 | 188篇 |
1997年 | 206篇 |
1996年 | 183篇 |
1995年 | 133篇 |
1994年 | 122篇 |
1993年 | 86篇 |
1992年 | 76篇 |
1991年 | 62篇 |
1990年 | 49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5篇 |
1974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在ICU的监测与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自2001年8月至2005年5月开展的9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存活8例,8例病人于术后8~14 h脱离呼吸机,术后2~5 d下床活动,住ICU时间5~10 d,死亡1例,因右心功能衰竭直至死亡未能脱机.术后并发症有急性右心功能不全4例,肾衰2例,高血糖2例,大量胸腔积液1例,室性心律失常1例.结论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加强监测,有效的抗排异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维护重要脏器功能是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 探讨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肱骨距螺钉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技术的优势及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3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入路为胸大肌三角肌入路,使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在钢板孔中植入肱骨距螺钉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技术,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分析33例患者骨折分型、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 结果 33例采用肱骨距螺钉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NeerⅡ型16例、NeerⅢ型13例、NeerⅣ型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9.8±12.3)岁、平均手术时间(102.6±29.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67.6±121.5)mL、平均切口长度(12.5±2.6)cm、平均住院时间(13.3±6.3)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7.9%。 结论 肱骨距螺钉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其优势:①能够有效复位及稳定大结节及小结节骨折块;②修复损伤肩袖、降低肩袖对肱骨头的内翻应力从而减少肱骨头螺钉切出风险;③肱骨距螺钉位于骨质密度较高区域,螺钉把持力及稳定性好,能降低肱骨头内翻及螺钉切出几率;④术后可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且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KG*2〗探讨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
〖HTH〗方法〖KG*2〗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中重度OSAHS成人患者30例为OSAHS组,同时选择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无菌空腹采集10 mL 新鲜静脉全血,采用淋巴分离液分离及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单核细胞,以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培养基培养,使用荧光显微镜鉴定内皮祖细胞;评估2组人群内皮祖细胞数目、迁移能力、增殖能力、黏附能力。
〖HTH〗结果〖KG*2〗OSAHS组EPCs数量、吸光度值、迁移细胞数及黏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KG*2〗和正常人群比较,中重度OSAHS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减少,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黏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羊膜腔穿刺的132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与CMA技术对所有病例进行检测,并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所得出的检测结果。结果本研究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1例染色体不平衡变异与13例胎儿非整倍体,CMA检测结果与之相同,但CMA可更精确地给出染色体不平衡变异的异常位点。此外,在3例染色体核型正常的胎儿中,CMA亦检出致病性基因的拷贝数变异,从而对疾病的诊断率提高2.27%。在4例核型正常的胎儿中,CMA检出临床意义不明确的拷贝数变异(CNV),检出率为3.03%;但CMA不能检测出染色体倒位、多态性及平衡易位。结论对非整倍体和不平衡染色体变异的检出率,CMA与核型分析相同,但CMA的敏感性和分辨率更高,同时亦可检出其他有临床意义的基因拷贝数。但因CMA技术自身亦有局限性,尚不可完全替代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与阴离子间隙(AG)的关系。方法:对352例AMI患者和2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初始AG的差异;将AMI组按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分为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3个亚组,观察AG与AMI患者院内心力衰竭程度的关系。结果:与UA组相比,AMI组AG明显升高(P<0.001),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明显降低(P<0.001)。AMI亚组分析发现初始AG水平与院内心力衰竭程度呈正相关,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MI院内心力衰竭程度与初始AG水平有关(OR=1.156,P=0.004,95%CI:1.047~1.275)。结论:初始AG水平可作为AMI的临床状态和危重度的评估,也是AMI患者发生心功能损害轻重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根治术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肠道微生态及便控功能的影响。 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将9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肠道菌群数量、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B/E)、便控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禁食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双歧杆菌、粪肠球菌、B/E以及便控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 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接受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根治术治疗,可有效改善肠道菌群水平,术后便控功能良好,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