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0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6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 毫秒
101.
颈髓病病因     
<正> 为了检查随着年龄增长,颈椎发生哪些退行性改变,分析这些改变如何影响颈椎椎管管径,并探讨与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有关的因素,作者从放射学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和方法:从1983~1984年的门诊病例中随机抽取160人,按年龄分成3组。A 组:100人,60~82岁;B 组:30人,40~59岁;C 组:30人,20~39岁。3组病人均无颈椎先天畸形或神经系统症状。同时,选择20例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有长束症状,经脊髓造影和计算机断层-脊髓造影而确诊.摄片方法:患者坐位,距球管中心150cm,分别在颈椎中立位、最大前屈位和最大后伸位时拍摄颈椎侧位片。检查C_2~C_7,节段有无椎间隙狭窄、骨赘和椎体滑脱及其程度.椎间隙最大距离小于4mm 时为狭窄,骨赘和椎  相似文献   
102.
103.
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第四届国际会议(the 4th World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Societv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于2007年6月11-14日在韩国首都首尔市(Seoul,Korea)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笔者有幸随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此次盛会,现就亲身经历重点介绍有关学术交流情况。  相似文献   
104.
摘要 目的:为脑损伤后肩关节半脱位的防治设计一款新型矫形器。 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和打印一套防治肩关节半脱位的新型矫形器——肘前臂托,并将此肘前臂托与传统的肩吊带应用于脑卒中后伴有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设计方法,对患者分别佩戴肘前臂托与传统的肩吊带,并分别在佩戴前、佩戴后即刻以及佩戴后30min拍摄半脱位肩关节坐位下的正位X线片,测量X片肩峰下缘至肱骨头中心的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比较这2种矫形器对肩关节半脱位的复位效果。 结果:对于脑卒中后出现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佩戴这2种矫形器后的即刻均可以达到复位目的,30min后传统肩吊带的复位作用明显减弱,佩戴肘前臂托的复位仍然有效。肘前臂托支撑稳定,持续时间长,佩戴舒适。 结论:基于3D打印技术研制的此款肘前臂托设计可行,测试效果好,为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康复医学团体标准培训前后的认知差异,评价团体标准编制培训工作的即时教学效果。方法:采用统一编制的康复医学团体标准问卷,对2021年3月—2022年4月参加中国康复医学会组织的康复医学团体标准编制培训班的第1—4期全体学员进行调查。在每一期培训班正式培训前和培训结束后即刻分别采用问卷星进行问卷调查,限时回收问卷。采用Wilcoxon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分析培训前和培训后的教学效果。结果:参加康复医学团体标准4期培训班的学员共有441人,发放问卷882份(培训前及培训后),回收问卷763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实际纳入统计分析的有效问卷622份。问卷分析结果发现,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的学员对团体标准的“知”“信”“行”三个维度的调查总分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问卷中,对知识维度中的“团体标准的作用”,信念维度中的“团体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团体标准对工作的帮助作用”,以及行为维度中的“是否有组织/计划参与申报团体标准”这3部分内容的认知水平,培训前后的调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团体标准编制培训有助于提升学员对团体标准的...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采用自身随机交叉对照研究方法, 分析和比较基于3D打印的肘前臂托(3D法)和传统肩吊带(传统法)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GHS)的即时复位效果。方法选取8例符合入组条件的脑卒中后偏瘫伴GHS患者, 依次进行2个阶段的佩戴矫形器治疗, 每个阶段随机佩戴肘前臂托和传统肩吊带, 30 min/次, 2个阶段间隔24 h。所有患者检查6次肩关节X线正位片(分别是佩戴前健侧和患侧以及患侧2种矫形器每次佩戴即刻和佩戴30 min后), 分别测量肩峰下缘至肱骨头中心的垂直距离(VD)和水平距离(HD)。2次佩戴结束后, 对2种矫形器患者和家属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患者佩戴即刻和佩戴30 min后与同一方法佩戴前比较, VD和HD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3D法的VD改善更加明显(P<0.01)。VD和HD在佩戴即刻和佩戴30 min后, 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受试者对肘前臂托(3D法)的满意度更高。结论基于3D打印的肘前臂托和传统肩吊带对GHS都具有即时复位效果, 但肘前臂托复位效果更明显, 患者及其家属的使用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翻译及回译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SPADI)量表,进行汉化处理,验证中文版SPADI在肩痛患者中的信度与效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63例肩痛患者进行SPADI、VAS、SF-36的评价,并完成42例患者第2次SPADI问卷调查,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PADI得分与VAS显著相关(r=0.81-0.92,P<0.01),与SF-36显著相关(r=0.65-0.72,P<0.05).结论:中文版SPADI在肩痛患者中有良好的效度,可用于肩痛患者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8.
《国际功能、残疾、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自2001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以来,已经在各个国家中进行了应用。本文将回顾ICF在护理方面的研究,以期探索ICF在护理方面的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关于ICF的大部分研究都是护士以外的卫生专业人士完成的,如康复医师、治疗师等,在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较少。根据Cerniauskaite等[1]的分类,ICF在护理方面的应用研究包  相似文献   
109.
针刺是祖国医学中最具有特色的治疗手段,也是西方医学研究最多的中医康复方法[1-2].电针疗法因具有操作简便、节省人力、使用安全和提高疗效等优点,广泛用于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中[3],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4].近年来,电针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穴位特异性研究已经较为深入,国内外学者们对此开展了大量工作,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基于人体正常行走模式的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对健康青年下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并与双通道FES比较.方法 健康青年受试者13名,男6名,女7名,分成双通道FES组(双通道组)和四通道FES组(四通道组).双通道组先接受30 min双通道FES治疗,四通道组先接受15 min四通道FES,间隔3 d后,2组互换接受第2次刺激.每次刺激前、后均接受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记录N9及P40的潜伏期和波幅.所有受试者均刺激右侧下肢.结果 2组受试者在接受2种FES后,与组内刺激前比较,刺激侧的SEP值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刺激侧潜伏期和波幅变化不明显(P>0.05);四通道组与双通道组比较,FES后刺激侧N9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刺激侧潜伏期和波幅变化并不明显(P>0.05).结论 健康青年下肢接受四通道FES后,刺激侧N9潜伏期较双通道显著性缩短,提示基于行走模式的FES能更快地激活脑细胞.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n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s) of multichannel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ES) of the legs based on a normal walking pattern,and to compare the effects with two-channel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Methods Thirteen healthy young volunteers (6males and 7 female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2 sessions of either two-channel FES for 30 minutes or four-channel FES for 15min with a 3-day interval between the two treatment sessions.The latencies and amplitudes of the N9 and P40 SEPs were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every treatment.All the treat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right lower limbs.Results Thirteen healthy young volunteers (6males and 7 female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2 sessions of either two-channel FES for 30 minutes or four-channel FES for 15 min with a 3-day interval between the two treatment sessions.The latencies and amplitudes of the N9 and P40 SEPs were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every treatment.All the treat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right lower limbs.Conclusions The N9 latency with four-channel FES is remarkably shorter than that with two-channel FES on the legs of healthy young subjects,suggesting that multichannel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based on the normal human walking pattern can activate brain cells fas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