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80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合剂十味平痤胶囊的急性及慢性毒性.方法:将十味平痤胶囊按最大胃纳量灌胃法(0.04ml/g)给20只小鼠灌胃,观察7天小鼠摄食、活动、粪便及皮毛等状况.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相当于成人一日用量的80、40、20倍)及空白对照组,分别用十味平痤胶囊及生理盐水连续灌胃8周,观察一般状况、血常规、血生化和主要脏器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并于停药2周后观察恢复期变化.结果:小鼠灌胃后除自发性活动减少外,未见其他异常反应,全部存活.大鼠的整个用药期间和停药后2周内,体重持续增长,不同时期各组均值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剂量组的血常规、血液生化及主要脏器重量指数值的均值在各时期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肝、肾病理检查无异常改变.结论:十味平痤胶囊对小鼠及大鼠未显示急、慢性毒性.  相似文献   
52.
刘国刚  熊霞 《西南军医》2012,14(1):109-110
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决定的、多环境因素刺激诱导的免疫异常性慢性炎症性增殖性皮肤病,而成熟的体细胞中Wnt信号通路异常活化可导致多种疾病和肿瘤形成,目前国内外关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银屑病的相关性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此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3.
患者男,46岁,全身红斑、结节10年,加重1个月。患者曾多次于外院就诊,以"皮炎""泛发性湿疹""结节性红斑"治疗,无明显好转。双侧眉毛、睫毛脱落,全身大小不一红斑、结节,两侧尺神经、左侧腓总神经轻度增粗。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增生,真皮浅层可见无浸润带,深部血管周围大量组织细胞浸润,其中可见泡沫样细胞抗酸染色阳性。诊断:瘤型麻风伴Ⅱ型麻风反应/麻风结节性红斑。  相似文献   
54.
目的通过临床病理讨论(clinical pathological conference,CPC)联合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探索出适用于皮肤性病学教学的新模式。方法选择泸州医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随机抽取2个班(每班40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前者采用CPC与PBL相结合教学模式,后者采用传统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考试与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反馈意见分析教学模式的不足。结果试验组的成绩为(95.07±2.59)分,高于对照组成绩(88.37±5.07)分,试验组满意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满意率(77.50%)。两组成绩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PC联合PBL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是一种适合皮肤性病学理论教学的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55.
目的:纯化鸡卵核中72000蛋白,并探讨该抗原对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常规SDS—PAGE和电洗脱技术相结合,分离纯化鸡卵核中72000蛋白,并用于Dot—BLISA诊断MCTD。结果:用该技术分离纯化了鸡卵核中72000蛋白,获得约2000μg具有明显免疫反应性的高纯度抗原。用于检测MCTD病人血清78份,阳性63份,阳性反应率为80.77%;正常人血清100份未发现假阳性;对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DM/PM)72份,硬皮病(PSS)48份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26份血清亦无交叉反应出现。结论:以纯化的鸡卵核中72000蛋白为抗原,建立的Dot—ELISA方法,用于诊断MCTD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生物共振技术对湿疹的治疗效果。方法 治疗组60例使用生物共振波进行治疗并与使用皿治林、西替利嗪、酮替芬或扑尔敏、人胎盘脂多糖的对照组加例进行比较,疗程为8周。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85%)和治愈率(73.3%)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2.5%、52.5%),且前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生物共振技术治疗湿疹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是治疗湿疹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7.
十味平痤胶囊对兔耳痤疮模型抗角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兔耳痤疮模型,观察十味平痤胶囊的抗粉刺作用。方法采用Kligman法建立兔耳痤疮模型,以涂橄榄油作对照。造模成功后将家兔随机分为大、中、小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灌饲十味平痤胶囊、三蕊胶囊和生理盐水2周,在造模前后及灌胃前后分别切取组织于光镜、电镜下观察结果。结果外涂煤焦油2周后,兔耳表面粗糙,可见粉刺、丘疹,且光镜、电镜下组织学改变与人类痤疮相似;涂橄榄油处肉眼及光镜下改变不大。灌药2周后,实验各剂量组和三蕊胶囊组肉眼可见粉刺、丘疹消退;光镜及电镜下亦有相应改变。结论Kligman法造模稳定可靠、重复性强;十味平痤胶囊可纠正兔耳毛囊上皮的异常角化。  相似文献   
58.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疾病,病因复杂,涉及环境、基因及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免疫因素为特应性皮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Th17作为一个不同于Th1和2的CD4+T细胞亚群,已经证实,在特应性皮炎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Th17通过分泌白介素-17、21、22等细胞因子诱发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参与特应性皮炎发病的免疫学机制。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手段,可以靶向抑制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对治疗特应性皮炎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derma,SSc)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分化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女性SSc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各20例,抽取外周血20 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以CD133/CD34、CD133/VEGFR2双荧光标记鉴定细胞,CD34/CD133/VEGFR2三荧光标记流式检测EPCs数量;分别以PE标记抗人CD14,FITC标记抗人CD64,PerCP/Cy5.5标记抗人VEGFR2,流式细胞仪检测单阳性细胞率,进而比较分化功能。结果 SSc患者外周血EPCs表达阳性率(3.18±1.97)%,较健康对照的(20.56±4.37)%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养7天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表面标志CD14+、CD64+细胞百分率(32.49±5.41)%、(30.57±4.83)%,与对照组的(14.76±2.37)%、(15.39±2.09)%比较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内皮细胞表面标记KDR+细胞百分率(68.38±4.65)%与对照组的(89.81±5.13)%比较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Sc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分化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60.
癌前病变(precancerosis)是一类比正常上皮组织更易发生癌变的疾病.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由多种因子介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对机体或组织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生命周期、衰老死亡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凋亡抑制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凋亡通路的紊乱、促凋亡因子的抑制、凋亡抑制因子过表达以及凋亡基因的表达失控等都会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凋亡抑制蛋白IAPs(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是一类重要的抗细胞凋亡因子.Livin是IAPs家族中的成员,因其在肿瘤组织中的特异性高表达,近年来对Livin的研究不断增多,现对其与癌前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