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31.
目的探讨小切口结扎式单肺减容过度气肿肺组织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疗效。方法1999年4月-2006年5月,小切口结扎式切割36例重度COPD过度气肿肺组织。结果术后6例肺漏气,经治疗后漏气消失,时间180min~5d,平均1.6d;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年复查,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显著高于术前[(839.9±76.0)ml vs(589.0±80.5)ml,t=18.451,P=0.000];肺总量(TLC)显著低于术前[(5167.6±639.9)mlvs(6725.8±976.6)ml,t=8.116,P=0.000];残气量(RV)显著低于术前[(3062.4±722.0)ml vs(4329.6±669.9)ml,t=7.720,P=0.000];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术前[(72±10)mmHgvs(62±8)mmHg,t=4.686,P=0.000];6分钟最长步行距离(6MWT)显著长于术前[(306.0±24.8)mvs(223.8±36.7)m,t=11.135,P=0.000]。结论小切口结扎式切割过度气肿肺组织术后可以明显改善具有手术适应证COPD患者的症状和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32.
分期双侧切除14个肺段治疗双肺广泛性支气管扩张症谢和祥熊汉鹏杜伟亚(江西省肺科医院胸外科南昌330006)支气管扩张症、在临床上常见、而广泛性支气管扩张(简称支扩),亦不少见。病人由于长期大量脓痰,反复感染发热,咯血,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甚至丧失劳力,...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肋间电视纵隔镜技术在胸部肿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于经胸部X片、CT、支气管镜、胸腔穿刺或诊断性抗感染治疗后仍不能明确诊断的24例病例,采用肋间电视纵隔镜技术切除或活检病灶.经快速冰冻切片明确诊断后及时确定进一步手术或其它治疗方案。结果24例均术中明确诊断:良性疾病12例,其中肺部病变9例,纵隔病变2例,胸壁内侧病变1例;肺癌12例,其中9例同期予以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因呼吸等功能严重障碍实施肺楔形切除2例.因肿瘤伴肺内转移或胸膜播散予以楔形切除1例。所有病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肋间电视纵隔镜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具有重要的胸外科疾病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对处理女性生殖器结核患者抗结核化学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体会进行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7例女性生殖器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不良反应35例,占11.4%.绝大多数病例经处理后,不良反应减轻或消除,更改药物后均完成疗程.结论 服用抗结核药物常常引起女性生殖器结核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正确处理,适当调整化疗方案,可较好地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反应,完成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I期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癌灶nm23基因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0例根治性切除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原发癌灶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nm23基因表达蛋白检测,对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应用免疫组化方法以Ck为标志物进行微转移检测,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组40例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蛋白阳性表达57.5%(23/40),阴性表达42.5%(17/40)。(2)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192枚,有11例患者中的28枚淋巴结检出微转移灶,淋巴结微转移阳性检出率14.6%(28/192),有淋巴结微转移患者检出率27.5%(11/40)。(3)nm23蛋白阳性表达组淋巴结微转移患者发生率13.04%,nm23蛋白阴性表达组淋巴结微转移患者发生率47.06%,两组阳性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灶中nm23的表达和淋巴结微转移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原发癌灶中nm23的表达和淋巴结微转移灶不仅能够评估肺癌侵袭转移的程度,而且对正确评估肺癌的病理分期、预后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CAl5—3含量在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并联合血清CYFRA2—11、CEA,以指导临床上对肺癌复发和转移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l5—3及CEA的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YFRA2—11的含量。结果在行根治性切除术后,CAl5—3和CYFRA2—11水平逐渐降低,术后12d左右降至正常水平,而CEA在术后30d降至正常水平;在行姑息性切除患者,术后CAl5—3、CYFRA2—11及CEA水平均不能降至正常水平;如术后有肺癌复发或转移者,术后CAl5—3、CYFRA2—11水平再度升高,尤以CAl5—3明显,但未发现CEA再次升高。结论手术前后动态检测血清CAl5—3和CYFRA2—11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判断疗效,检测预后和指导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毁损肺行一侧全肺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76例毁损肺一侧全肺切除术围术期治疗.结果 术中麻醉诱导大咯血5例,术中16例曾发生血压下降,经对症治后恢复正常,术后Ⅱ进胸止血4例,脓胸支胸瘘8例(5例为主支气管结核残端阳性,2例为多发耐药,1例为中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脓胸1例,心律失常38例(窦性心动过速23例,房性早搏5例,房颤4例,室性早搏4例,室上速2例),痰窒息1例2次,术后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2例.结论 肺功能对于判断能否耐受一侧全肺切除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双腔插管全麻可提高手术安全性.术中分离粘连,解剖肺门,按先易后难的原则,配合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不但可以缩短手术时间,而且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术后很多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降低其发生率,一旦出现并发症,只要及时正确处理,可大大降低围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38.
76例毁损肺一侧全肺切除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毁损肺行一侧全肺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76例毁损肺一侧全肺切除术围术期治疗。结果术中麻醉诱导大咯血5例,术中16例曾发生血压下降,经对症治后恢复正常,术后Ⅱ进胸止血4例。脓胸支胸瘘8例(5例为主支气管结核残端阳性,2例为多发耐药。1例为中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脓胸1例。心律失常38例(窦性心动过速23例,房性早搏5例,房颤4例,室性早搏4例,室上速2例),痰窒息1例2次。术后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2例。结论肺功能对于判断能否耐受一侧全肺切除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双腔插管全麻可提高手术安全性。术中分离粘连,解剖肺门,按先易后难的原则,配合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不但可以缩短手术时间,而且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术后很多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降低其发生率,一旦出现并发症。只要及时正确处理,可大大降低围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39.
咯血是肺科常见急症,大咯血是肺科急诊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由于外科对内科难于控制的大咯血的积极介入,可使抢救成功率在80%左右,但仍有15%~23%的死亡率,以及术后23%~37%的高并发症发生率。我院胸外科于1998年1月~2005年4月对160例内科难治性大咯血患进行手术治疗,现对术前处理、咯血来源定位判断、麻醉处理、手术方式方法等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肺结核化疗时代胸外科手术治疗长期排菌病例的重要性,手术适应征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对内科治疗一年以上仍排菌的63例肺结核空洞或结核性毁损肺采用不同术式切除不可逆病灶或附加胸廓成型术。结果 59例痰菌阴转,阴转率达93.7%,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 肺外科手术是治疗长期排菌合并空洞及毁损肺患者有效的方法。术后应继续抗结核治疗至少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