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1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151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186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594篇
内科学   310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82篇
特种医学   2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89篇
综合类   1175篇
预防医学   354篇
眼科学   53篇
药学   480篇
  5篇
中国医学   539篇
肿瘤学   9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16篇
  1975年   12篇
  197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患者,20岁。因排尿困难,夜尿增多半个月于2005年3月2日入院。直肠指诊可触及前列腺增大,边缘不清,中央沟不明显。无明显触痛。实验室检查PSA(-)。B超示前列腺约7 cm×6 cm×4 cm,混合回声,与周围组织界限尚清,考虑前列腺占位性病变。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术中冰冻病理报告肉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术后膝周持续冰袋加压冷敷的镇痛效果。方法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将本组86例欲行单侧TKA的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于TKA术后将毛巾包裹的10%盐水冰袋置于膝前、内、外侧冷敷,持续24 h;对照组给予同等规格的常温软包装盐水袋置于膝前、内、外侧外敷,持续48 h;两组均于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术后24 h内两组患者均经静脉镇痛泵滴注吗啡行自控镇痛(PCA),疼痛难以忍受时予以肌注吗啡5~10 mg。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静息和活动痛视觉模拟( VAS)评分、隐性失血量、吗啡使用情况、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屈膝90°时间、膝关节活动度( ROM)以及并发症来分析膝周持续冰袋冷敷的镇痛效果。结果 TKA术后膝周持续冰袋冷敷的患者,其术后36 h内各时间段以及总的吗啡消耗量明显减少(P<0.01),第一次肌注吗啡的时间亦明显推迟。术后第6、12、24、36 h,试验组静息痛VA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1),术后24、36 h活动痛VAS评分亦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1)。术后24 h引流量间接显示,试验组隐性失血量较对照组少(P<0.01),患者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屈膝90°时间以及术后两周膝关节活动度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1)。两组在术后伤口愈合、感染发生率、血压、心率、皮疹、呼吸抑制和尿潴留的监测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周持续10%盐水冰袋冷敷,有助于减少术后麻醉镇痛剂消耗量,减轻术后早期疼痛,且可以有效减少隐性出血量,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3.
分析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和预后情况。收集2008年1月—2014年1月行直肠癌保肛术2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患者出现吻合口漏的时间,分析影响吻合口漏的因素。术后吻合漏情况:在术后5.6 d(2~13 d)确诊43例患者出现吻合口漏。行预防性肠造口术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9.2%(8/87),明显低于未行预防性肠造口术患者23.5%(35/149,χ2=73532,P=0.006)。吻合口漏严重程度:5例A级患者,23例B级患者。15例C级患者,其中3例行单纯的漏口修补术,2例腹腔冲洗引流,3例行漏口修补联合肠造口术,另外7例行肠造口术。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术前白蛋白(AIb)35 g/L、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5 cm、新辅助放化疗为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肠造口为吻合口漏的保护因素。术后随访及预后分析: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15~69个月),发生吻合口漏组患者的生存率为72.1%,明显低于未发生组82.4%(P0.05)。术前AIb35 g/L、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5 cm、新辅助放化疗为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肠造口为吻合口漏的保护因素,吻合口漏降低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肛周脓肿患者应用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以及单纯切开引流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中随机抽取78例,观察组(n=39)患者应用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参考组(n=39)患者应用单纯切开引流术,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参考组患者病情总好转率为84.62%,治疗无效患者共计6例,病情好转患者共计33例,观察组患者病情总好转率为97.44%,治疗无效患者共计1例,病情好转患者共计38例,观察组患者病情总好转率明显较参考组患者高,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切开引流术相比,肛周脓肿患者应用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更佳。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引起的罕见并发症。方法对就诊于我科因食管异物致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1例患者进行报道,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食管异物可引起多种常见并发症,但甲状腺损伤极为罕见。结论在食管异物诊疗过程中应提高警惕,及早识别食管异物致甲状腺损伤这种罕见并发症,以便正确处置。  相似文献   
56.
人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分离培养人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简便实用方法,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联合消化的方法,简便快速地获得大量成活率高的人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在F-12培养液中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并对传代培养纤维软骨细胞进行了免疫组化鉴定,光镜及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显示,光镜下,原代培养细胞呈线形,单层排列,电镜可见细胞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细胞呈多极性,表面有突起,纤维软骨细胞免疫组化Ⅱ型胶原染色阳性,提示本实验建立的人纤维软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7.
目的:通过对颜面部烧伤患者的综合心理干预,探讨颜面部烧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生活能力的影响,评估综合心理干预在颜面部烧伤患者临床疗效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实施常规医学护理的同时给予各类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和Bart hel指数记分法对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综合心理干预后,实验组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评分等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颜面部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综合心理干预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对颜面烧伤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在其整个治疗中非常必要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采用大网膜移植术修复慢性创面的护理方法。方法:我科自2011年1月~12月应用大网膜移植修复的慢性创面患者共5人,创面主要分布于下肢,形状不规则。患者术前做好创面清创、肠道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创面护理,遵医嘱应用扩管、促进血液循环药物,密切观察创面渗血渗液血液循环情况。结果:5例大网膜均成活良好,无并发症,3个月后随访复查外观功能良好。结论:大网膜移植修复慢性创面护理简便易行,创伤小,可塑性强,修复范围大,血运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间隔器制作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假体周围感染治疗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09年7月至2012年1月间收入院的6例TKA术后慢性深部感染患者,采用二期翻修手术治疗第一阶段彻底清创后使用消毒后的股骨假体、新内衬和抗生素骨水泥作为关节间隔器,确认感染控制后行第二阶段膝关节翻修手术。术后观察感染控制情况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5例患者按计划接受新型间隔器的二期翻修术。平均随访时间(24.4±10.5)个月(8—37个月);术前、间隔器安置后、二期翻修后平均HSS评分分别为(40±5.3)分(32-46分),(47±2.6)分(43~50分),(65.4±2.3)分(62~68分)。术前、间隔器安置后、二期翻修后平均关节活动度分别为(75°±3.5°)(70°-80°),(94°±4.2°)(90°~100°),(106。±4.20)(100°-110°)。总体感染消除率为83.3%。结论消毒后假体和抗生素骨水泥组成的间隔器在治疗TK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上有优良的临床前景。  相似文献   
60.
目的回顾性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滑膜切除治疗晚期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年10月至2010年6月间行髋关节切开滑膜清理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3例晚期髋关节PVNS感染性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8例为局限型,5例为弥漫型,平均年龄33.7岁(21~65岁)。患者术前活动受限症状明显,术前检查提示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狭窄,严重的伴有股骨头变形。术中采用关节切开滑膜广泛清理人工髋关节置换。随访分析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 10例患者平均术后随访5.6年(0.5~10.3年),未出现复发,假体稳定,Harris评分从术前的47.6分提高到90.8分,能进行日常活动。3例出现复发,其中1例再次行切开清理术,术后良好;1例目前暂时行放射治疗;1例因复发面积广泛压迫下肢血液循环,减容手术无效最终行髋关节离断术。结论全髋关节置换结合增生滑膜切除是治疗局限型PVNS伴有骨质破坏的合适手术方式,能极大改善临床症状,复发率较低。对于弥漫型的治疗,复发率较高,仍待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