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培养的兔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球囊血管成形术后管壁的增生反应。方法:将槲皮素(0.6μmol/L,3.0μmol/L,15.0μmol/L)加入平滑肌细胞培养液培养后进行细胞计数,并测定氚-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放射性强度。应用球囊损伤动脉内膜加高脂饲养的方法建立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20只模型兔进行球囊血管成形术。其中10只于术前3天起至术后4周持续腹腔注射槲皮素200mg/kg,每日1次。另10只为对照组。结果:槲皮素能抑制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3H-TdR的摄取(与对照组相比P<0.05或0.01);增加球囊血管成形术后血管腔面积,减少内膜和中膜厚度(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槲皮素能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预防血管再狭窄;槲皮素对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2.
潘迪华  潘迪光 《华夏医学》2006,19(2):243-245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右房有效不应期与右房大小的关系。方法:对36例住院进行电生理检查和(或)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出现自发或诱发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于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右房收缩末期横径(RAES)和舒张末期横径(RAED)大小;于术中对高位右心房进行S1、S2扫描,测定右心房有效不应期(ERP);对二者行相关分析。结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右心房ERP与RAES、RAED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654及-0.661。结论:右房大小影响右房电重构,减小右房可能改善右房电生理重构。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心率震荡(HRT)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危险分层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263例,其中ACS者17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09例(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68例(B组),门诊健康体检者86例(C组),均行24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起始值(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①A组[TO:(0.32±5.40)%,TS:(9.04±7.71)ms/RR13、B组[TO:(0.32±1.94)%,TS:(8.97±6.77)ms/RRI]分别与c组[TO:(-0.83±5.14)%,TS:(13.81±13.21)ms/RRI]比较,A组、B组T0明显增高(P〈0.05),而TS明显降低(P〈0.05);②A组与B组比较,B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0.53±0.12)显著低于A组(0.65±0.08)(P〈0.05),左室最大舒张内径(LVD)[(50.47±8.59)cm]大于A组[(48.29±6.93)cm](P〈0.05);但TO、TS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CS患者中,LVEF与TO存在负相关性(r=0.256,P〈0.05),与TS存在正相关性(r=0.187,P〈0.05);④ACS患者合并高血压或(和)糖尿病时,HRT异常发生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结论:HRT可以对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当ACS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时,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34.
双心房同步起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 ,一项旨在恢复双心房同步激动 ,从而防止由房间阻滞引起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 )的新技术。我院应用该技术过程中 ,有一例发生交叉感知 (crosstalk)导致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 (pacemakerme diatedtachycardia ,PMT)。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6 3岁。阵发性心悸 10余年 ,2 4h动态心电图证实为阵发性房颤 ,因近期发作频繁而于2 0 0 0年 6月 2 3日再次入院。入院检查超声心动图和X线胸片未发现心脏扩大和结构异常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时 ,P波增宽达 12 0ms,Ⅱ导联P…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者血糖异常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5名住院的ACS者做标准75克口服葡萄糖实验。据血糖水平,把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异常组,餐后血糖增高组和糖尿病组(DM)。利用心电图和B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中心肌梗死及/或缺血的范围,心力衰竭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①空腹血糖增高者为13.3%,血糖正常者及餐后2h血糖增高者各为22.4%,DM者检出率最高,占41.8%,显著大于前三组(P〈0.05)。全组ACS者血糖异常总检出率为77.5%,性别间差别不显著。②血糖正常及空腹血糖异常者心肌梗死及/或心肌缺血的范围差别不显著,而餐后血糖增高者及DM者显著大于前二组(P〈0.05),但后二组差别不显著(P〉0.05)。③血糖正常组及空腹血糖增高组心衰的检出率基本相同,餐后血糖增高组的检出率虽高于前两组,但差别不显著(P〉0.05)。DM组心衰的检出率为65.2%,显著高于前三组(P〈0.01)。心衰的总检出率为41.2%,性别间差别不显著(P〉0.05)。④住院期间DM组共有5例死亡,占7.2%;余各组死亡率为零;以上各种异常检出率在性别间差别均不显著(P〉0.05)。结论ACS者血糖异常水平与心肌梗死及/或心肌缺血范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有关,餐后血糖增高及DM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ACS期间非DM者血糖的增高与应激反应及胰岛素的相对缺乏有关,此种异常示患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脉压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257例冠脉造影阳性患者的脉压水平.分为脉压≤65mmHg(1mmHg-0.133kPa)和〉65mmHg两组;又按AHA及ACC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分类方法,对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分类。然后统计不同组别间冠脉各种病变的发生率.并作出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A、B型及单支、双支病变发生率相似.但脉压〉65mmHg组的C型及三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脉压≤65mmHg组的(P〈0.05);且脉压与病变狭窄度、长度呈正相关关系(r=0.356、=0.298.P〈0.05)。结论: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呈正相关.在临床治疗时应注意对脉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前体与QTc间期的关系、以及二者对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2003-05/2005-07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08例[年龄(66.1±13.5)岁]。①使用罗氏2010全自动分析仪测定其脑钠肽前体质量浓度,根据测定值把患者分为<2000ng/L组,2000-3999ng/L组,4000-5999ng/L组和≥6000ng/L组4组。②12导同步心电图自动测算QTc间期,同时人工测量QT间期离散度,比较4组间的差异。③对患者随访2年,比较死亡和生存者QTc间期和QT间期离散度的差异。④采用直线相关回归分析法分析脑钠肽前体质量浓度与心脏各腔室直径、左室射血分数值、QTc间期和QT间期离散度的关系。结果:①随着脑钠肽前体质量浓度的增加,QTc也随之增宽,<2000ng/L组QTc间期比其他3组窄(P<0.01);QTd的改变只显示≥6000ng/L组宽于<2000ng/L组(P<0.05)。②随访期间的死亡率为15.4%(32/208),死亡者的平均QTc间期大于生存者[(430.80±39.16),(423.01±29.42)ms,P<0.01],但间期离散度差别不显著[(52.72±10.09),(53.38±18.89)ms,P>0.05]。③相关回归分析示脑钠肽前体质量浓度,左心房及左心室直径与QTc间期呈直线正相关(P<0.05-0.01),QTc间期与QT间期离散度呈直线正相关(P<0.014)。结论:①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患者血浆脑钠肽前体质量浓度与QTc间期有很好的相关性。②二者联合应用有助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危险程度的分层,同时增高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c 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确诊为CSF的患者61例,分为A组(30例)和B组(31例),B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4周。研究CSF患者治疗前后c EPCs的数量及功能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能显著增加CSF患者c EPCs的数量,同时也显著改善其c EPCs的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增殖能力。结论:短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增加CSF患者c EPCs的数量且伴随着c EPCs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39.
目的:血浆脑钠肽水平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但脑钠肽前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分析血浆脑钠肽前体水平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3-05/2005-07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208例及本科同期收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患者26例,另外选择正常对照组30例,为本院的医学生,以上观察对象均自愿参加观察。分别测定各组观察对象的血浆脑钠肽前体水平,均在入院的第1天完成,患者出院后不再测定脑钠肽前体。使用惠普500型心动图检测心力衰竭组患者的心脏各腔室直径及射血指数。对所有出院的心力衰竭患者均进行电话随访,每3个月随访1次,平均随访2年,只电话询问死亡还是健在。结果:心力衰竭患者20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6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各组观察对象的血浆脑钠肽前体水平比较:心力衰竭组是正常对照组的150倍[(4.82±0.75)μg/L,(31.38±29.28)ng/L(P<0.01)],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的23倍[(208.80±120.13)ng/L(P<0.01)]。②不同年龄、性别、病种、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前体水平比较: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前体的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P<0.05~0.01);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心功能不同级别间脑钠肽前体的水平呈倍数增加(P<0.01),死亡者显著高于生存者(P<0.01)。③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年龄、左心室直径及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310,0.283,0.647,P<0.05~0.01),与射血指数呈负相关(r=-0.327,P<0.01)。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脑钠肽前体水平明显增高,与之相关的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包括心功能分级增高、射血分数降低、左心室直径扩大、老年及女性心力衰竭患者等。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静息心率(RHR)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CT0)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T)成功率的关系。方法:人选2002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1日在我院及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支架植人术的CCTO患者85例,根据入院时静息心率(RHR)分为RHR1(〈70次/min)、RHR2(70~79次/min)、RHR3(80~89次/min)和RHR4(≥90次/min)四组,比较不同组间血管即刻开通率。结果:76%(65/85)的患者成功完成了冠状动脉内支架植人术,4组血管即刻开通率分别是,RHR1:90%(18/20),RHR2:91%(20/22)。RHR3:63%(12/19),RHR4:63%(15/24),4组间有显著性差异(x^2=9.058,P〈0.05);RHR1与RHR2,RHR3与RHR4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但RHR1与RHR3,RHR1和RHR4,RHR2与RHR3,RHR2与RHR4间有显著差异(P均〈O.05),RHRl和RHR2组的即刻开通率显著高于RHR3和RHR4组(P〈0.05)。结论:静息心率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有影响,静息心率越低手术成功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