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目的]调查癌症长期生存者疲劳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FSI量表及自行编制癌症长期生存者疾病和人口统计学相关信息登记表对118例癌症长期生存者进行调查,统计学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和t检验等分析。[结果]118例研究对象中,63例疲劳者疲劳程度为2.84±1.47、持续时间3.51±1.73、对生活质量影响2.12±1.7。疲劳者与非疲劳者人口统计学及肿瘤特征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合并症数目、有无规律体育锻炼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疲劳者的疲劳程度、持续时间、对生活质量影响,有无规律体育锻炼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癌症长期生存者中合并症少、有规律参加体育锻炼者疲劳发生少,应重视合并症的治疗,鼓励其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索特瑞普利单抗单药或联合治疗在晚期恶性肿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到2020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特瑞普利单抗治疗的35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例宫颈癌患者用药4 d后发生免疫相关性肺炎而停止治疗无法评效,1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用药3个周期后发生免疫相关性肝炎经治疗后好转,入组35例患者中一共34例患者可评估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8例,疾病稳定(SD)18例,疾病进展(PD)8例。客观缓解率23%,疾病控制率76%,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不良反应,3~4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53.
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剂首次于1989年在法国上市,是治疗晚期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药物之一,但是静脉使用有时会产生严重的静脉炎。我们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评价了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重酒石酸长春瑞滨口服软胶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
55.
潘峰  田静  张旭超  潘跃银 《肿瘤》2011,(9):806-8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舒尼替尼单药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效应,以及联合多西他赛不同给药顺序对A549细胞株的不同效应,揭示产生这种差异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舒尼替尼和多西他赛对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以及不同给药顺序的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的变化。FCM检测舒尼替尼(3.5μmol/L)和多西他赛(5.0nmol/L)不同联合方式作用后的A549细胞周期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不同给药顺序作用后细胞中p-AKT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舒尼替尼和多西他赛作用于A549细胞72h的IC50分别为3.6±0.41μmol/L和5.5±0.95nmol/L;且两者的联合抗增殖作用与给药顺序有关,先用多西他赛后再用舒尼替尼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而先用舒尼替尼后再用多西他赛和同时给药则产生拮抗作用。FCM检测结果显示,舒尼替尼和多西他赛分别将A549细胞阻滞于G0/G1期和S期;当先用多西他赛后再用舒尼替尼时,S期细胞显著增多,G0/G1期细胞则显著减少。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先用多西他赛后再用舒尼替尼时p-AKT/AKT比值下降最多。结论:舒尼替尼能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先用多西他赛后再用舒尼替尼能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推测产生这种差异的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和生存通路蛋白表达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疲劳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翻译的FSI量表及自行编制的疾病及一般情况登记表,对121例住院肿瘤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式调查,计算FSI量表各维度得分,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肿瘤病人化疗前不同性别、不同肿瘤分期疲劳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化疗后疲劳评分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不同化疗方案的患者化疗后疲劳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化疗过程中有恶心呕吐症状者化疗后疲劳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肿瘤病人化疗后疲劳评分明显增高。女性、肿瘤分期晚、联合化疗、化疗中有恶心呕吐症状疲劳评分较高,不同的化疗药物所导致的疲劳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57.
58.
59.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鸦胆子抗肿瘤有效成分、潜在靶点及通路,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①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中筛选出鸦胆子潜在的15个活性成分,根据DrugBank获取这15个活性成分的158个潜在靶分子。②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这些靶分子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其中节点度值最高的基因JUN定义为核心基因,利用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分析其在多个肿瘤中的作用。③利用R语言Cluster profiler包将这些靶分子进行基因功能分析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获取了鸦胆子潜在的15个活性成分,158个潜在靶分子及活性成分-靶蛋白网络,并发现了其在多种肿瘤、多种成分、多种通路有着不同的比重和作用。结论 网络药理学方法可为解析鸦胆子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多肿瘤的关系网络,阐述其抗肿瘤的分子机制提供思路和方法,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究他莫昔芬(TAM) 与辛伐他汀(SIV) 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MTT检测TAM、SIV单独以及联合使用对MCF-7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TAM与SIV单独作用时IC50值以及联合使用时对细胞作用的联合指数(CI),评价两药之间的相互作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拍摄各组中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TAM组、SIV组、TAM+SIV组药物处理后的MCF-7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Bcl-2、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法表明,TAM与SIV单药对MCF-7有增殖抑制作用,联合作用时抑制更为明显,且呈协同作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显示TAM与SIV单药对MCF-7有诱导凋亡作用,联合时作用增强;Western blot 法表明TAM+SIV组中Bcl-2表达量较细胞对照组及TAM组、SIV组下降而Bax 表达量增加且更加明显.结论 TAM与SIV联合使用时可显著抑制MCF-7细胞株的增殖,同时可明显诱导MCF-7细胞株凋亡,提示两药联合使用时,乳腺癌患者可能有更好的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