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潘海涛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65-65
目的总结了小儿急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愈后。方法对28例急性共济失调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愈后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病因为多种病毒感染,常见为水痘病毒及肠道病毒感染所致。临床以步态不稳、震颤和眼球异常运动为主要类型。结论小儿急性共济失调是病毒感染所致的综合症,临床给予抗病毒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用人血免疫球蛋白应用并予必要的对症治疗,治疗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73.
麻松  阎景龙  林欣  潘海涛  王新涛  杨显生 《医学争鸣》2005,26(13):1174-1176
目的:观察自体微小颗粒骨对骨髓基质细胞(MSCs)的诱导作用及复合MSCs移植修复大鼠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全骨髓培养法获得大鼠MSCs,分别以块状骨和微小颗粒骨诱导MSCs,半定量RT-PCR,免疫组化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和Ι型胶原的表达.制作大鼠颅骨缺损动物模型,培养同种异体新生大鼠的MSCs,复合自体颗粒骨后植入骨缺损区,X线摄片观察骨愈合情况;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观察移植细胞成活情况.结果:MSCs与颗粒骨混合培养,ALP,OCN和Ι型胶原的表达高峰提前,表达水平高于块状骨.植入微小颗粒骨复合MSCs组颅骨缺损愈合优于单纯植入微小颗粒骨,可见BRDU标记细胞存活.结论:微小颗粒骨具有骨诱导活性,复合MSCs移植修复颅骨缺损,缺损愈合加快,移植细胞可存活.  相似文献   
74.
少精、弱精症是男科不育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WHO标准,精子密度≤20×106/ml,精量≤1ml,为少精症,以a级精子≥25%或a+b≥50%为正常,低于正常值为弱精症,属于中医典籍中“精少”、“精薄”、“泛嗣”范畴。常因肾虚、精寒、气血亏虚、气滞血瘀、痰湿瘀阻所致。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05例门诊病人,均为成年已婚男性,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32岁;婚后1~8年,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性生活正常,男方外生殖器检查正常,女方检查无异常,其中部分病人伴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亦有无任何症状者,经精液分析,诊断为少精、弱精症。1.2诊断标准男方禁欲4~7d,精液化验:精子密度小于或等于20×106/ml,向前运动的精子a+b级<50%或a级<25%。治愈:经治疗1~3个疗程,女方怀孕或精子密度≥50×106/ml,a+b级≥50%。显效:精子密度≥20×106/ml以上,a+b级≥50%。无效:与治疗前无改善。1.3治疗方法分为肾阳不足、脾胃虚弱、血瘀气滞、湿热虫毒型。1.3.1肾阳不足型主要表现为精子稀少及精液量少,有的伴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头发早白,齿枯,神疲...  相似文献   
75.
【摘 要】 磁感应成像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重构生物组织电导率分布的非接触式电阻抗成像技术。利用一组亥姆霍兹线圈为激励源,能在成像区域内产生均匀分布的激励磁场,从而能够简化成像算法。系统模型由背景物体、异物、亥姆霍兹线圈和20个检测线圈构成。利用滤波反投影算法重构图像,研究该系统下单目标和双目标的图像重构,并且通过并利用相关系数、归一化均方距离和归一化平均绝对距离3个评估参数分析算法对不同噪声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当信噪比≥30 dB时,单目标和双目标异物成像效果接近没有噪声的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研究伴糖耐量异常(IGT)的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不同糖耐量的高血压患者84例,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等参数,计算体重指数、腰/臀围比值、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FBCI),在不同糖耐量组间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IGT组与2型糖尿病(T2DM)组相似,体重指数、腰/臀围比值均高于正常糖耐量(NGT)组(P<0.05,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和FBCI IGT组低于NGT组、T2DM组低于IGT组(P<0.05,P<0.01);T2DM组和IGT组的HOMA-IR高于NGT组(P<0.05).结论 合并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患者存在更高的胰岛素抵抗,同时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表现体质量较重,腰/臀围比值较高.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比较SD大鼠在骨折合并脑外伤以及在单纯骨折时,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变化;探讨VEGF和PDGF在大鼠骨折合并脑外伤后的加速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难治性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4只大鼠分为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脑外伤组)、C组(骨折组)和D组(骨折合并脑外伤组),其中A组12只,B组56只、C、D组各68只。建立大鼠脑外伤和骨折模型。术后分别于1 d、4 d、1周、2周、3周、4周和5周将B组、C组及D组大鼠各处死8只,在距离骨折断端大约1 cm处截取骨痂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4周、5周时C组和D组处死的大鼠需进行X线摄片。C组和D组大鼠于术后6周各处死12只,进行X线摄片,并取整根桡骨进行生物力学实验,A组大鼠于实验开始后1周处死,并取整根桡骨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结果1)X线观察:C组:4周和5周时,骨折线较清晰,有少量骨痂形成。6周时,骨折线模糊,仍隐约可见。D组:4周时,骨折线较清晰,5周时,骨折线模糊,6周时骨折线消失,骨折基本愈合。2)生物力学实验:6周时,D组桡骨可承受的最大负荷与A组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DGF:C组PDGF表达从1 d开始出现,2周左右达到高峰;D组PDGF表达从1 d开始出现,1周时接近高峰,2周达到高峰。在1 d、4 d、1周时,D组PDGF表达较C组显著增高(P<0.01)。C组VEGF表达从1周开始出现,持续到3周左右达高峰;D组VEGF表达4 d开始出现,2周达高峰,并持续到3周左右。在4 d、1周和2周时,D组VEGF表达较C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根据X线观察结果及生物力学实验结果,D组大鼠骨折愈合速度快于C组。2)单纯骨折后2周左右为PDGF的表达高峰,脑外伤合并骨折后1~2周为PDGF的表达高峰。单纯骨折后3周左右为VEGF表达的高峰期,脑外伤合并骨折后2~3周为VEGF表达的高峰期。其表达高峰提前且持续时间较长。3)脑外伤后骨折愈合加速,这可能与大鼠体内生长因子,特别是VEGF和PDGF表达高峰提前且持续时间较长有关。  相似文献   
78.
临床思维就是对疾病现象进行调查、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对每个即将从事临床工作的实习医生非常重要。实习阶段是医学生结束理论学习,开始逐渐向临床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除具有一般临床思维的概括性、抽象性、能动性和具体性等特点外,同时他们所处的特殊阶段决定了其又具有单纯性、局限性和肤浅性等特点。本文主要分析实习医生的临床思维特征,并简单探讨如何培养实习医生的临床思维,以有助干实习医生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能更快地进入角色,从而为成为合格的医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bFGF)复合材料在关节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为内源性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选用兔作为实验动物造成双侧股骨髁间窝全层软骨缺损,分别采用不同的材料(rhBMP2/PVP组、bFGF/PVP组、rhBMP2/bFGF/PVP组、PVP组)进行缺损修复,光镜及电镜下观察修复效果。结果术后8周rhBMP2/bFGF/PVP组软骨缺损已基本修复,12周时软骨修复更加光滑、完整。其余组软骨缺损修复效果不如rhBMP2/bFGF/PVP组。结论BMP具有诱导形成软骨的活性,与bFGF的复合物能增强软骨细胞增生,较单独应用BMP效果好,是生物学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基于结肠癌HCT116细胞的二维(2D)和三维(3D)培养模型研究灵芝组分(Ganoderma components,Gc)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UPLC-Q-TOF-MS鉴定3种Gc的化学组成;以Matrigel基质胶为基质材料建立体外HCT116细胞3D培养模型,评价Gc1、Gc2、Gc3和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2D和3D培养的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在HCT116细胞3D培养模型中分析Gc3对周期、凋亡、耐药、脂代谢及5-FU抗肿瘤活性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Real-time PCR检测细胞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蛋白表达水平;采用HPLC检测细胞内5-FU含量。结果 从Gc1、Gc2和Gc3中分别鉴定出76,69和17个化合物;与2D培养相比,3D培养的HCT116细胞增殖率更低,周期促进蛋白CDK2、CDK4、CDK6及脂肪酸合成蛋白FASN、SREBP1的表达显著下调,周期抑制蛋白p21和p27、脂滴分解蛋白ATGL及药物抵抗基因ITGB1、CDH1、ABCB1、ABCC1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