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9月~2010年3月应用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18~60岁,平均40.8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9个月。术前患者均表现为腰痛伴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均为单间隙突出,侧方型突出25例,旁中央型突出5例。均采用局部麻醉下手术。术前、术后不同时间对患者腰、腿痛进行VAS评分;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3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手术时间55~135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5~30ml,平均12ml。术后第二天戴腰围下地行走。1例术后患侧膝反射减弱;1例术后腰痛缓解,出院后腿痛加重,均经保守治疗后恢复正常或症状缓解。随访6~12个月,平均9.2个月。腰痛、腿痛VAS由术前的平均6.5分、8.7分下降到术后6个月时的1.9分、1.5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ODI由术前平均77.38%下降至术后6个月时的平均19.09%。根据MacNab标准,术后6个月时随访优10例(33.3%),良16例(53.3%),可3例(10%),差1例(3.3%),优良率86.6%。结论: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小剂量多巴胺联合人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多巴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人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63.
我院于 1996~ 1999年共施行乳腺癌根治术 10 8例 ,其中横切口乳腺癌根治术 5 3例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 5 3例中 ,年龄 18~ 76岁 ,平均 4 8岁。肿块部位 :中央 10例 (19% ) ,外上象限 2 7例 (5 1% ) ,外下象限 9例 (17% ) ,内上象限 5例 (10 % ) ,内下象限 2例(3% )。肿块直径最大 11cm ,最小 1.5cm ,平均 3.6cm。临床分期 :Ⅰ期 2 0例 (38% ) ,Ⅱ期 2 6例 (49% ) ,Ⅲ期 7例 (12 % )。本组均行Halsted手术。2 方法  切口取Stewart横切口 ,内侧达前正中线 ,外侧于腋中线和腋前线之间 ,梭形切缘距肿块边…  相似文献   
64.
目的:通过研究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的体外获取方法、生物学鉴定以及新型靶向性非病毒载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在BMSC中的瞬时转染和表达,为下一步的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取4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全骨髓培养法获取BMSC,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B rdU标记染色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和生长状况,免疫组化观察其表面抗原表达情况。固相合成法合成含RGD肽K16GRGDSPC(K16-RGD)。以K16-RGD为载体介导TGF-β1基因转染兔BMSC,免疫组化检测其瞬时转染和表达效率。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在第10~12代以前生长性状稳定,增殖能力强。免疫组化检测兔BMSC表达CD90、CD44,但不表达CD34、CD45、CD11b和层黏连蛋白Lam in ine。与全血培养法相比较,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的BMSC纯度更高。K16-RGD介导TGF-β1基因瞬时转染效率可达(21.6±4.3)%。结论:分离培养的细胞成分较为单一,具有干细胞特性;TGF-β1基因能在BMSC中转染和表达,为下一步利用BMSC、K16-RGD和TGF-β1基因进行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观察肾上腺髓质素(AM)在大鼠损伤脊髓中的表达及甲基强的松龙(MP)干预对AM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Allen's WD法制成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免疫组化观察脊髓损伤后AM表达的变化;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情况.观察MP干预对脊髓损伤后AM表达、神经功能和组织学的影响.设假手术组、脊髓损伤非MP干预组(非干预组)作为对照.结果 免疫组化各组中均有AM的表达,其中假手术组AM持续低表达;MP组及非干预组AM表达增高,8h均达峰值,以后渐低,但伤后3d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MP组AM表达于伤后8 h、1 d、2 d、3 d高于非干预组(P<0.05),3组间在伤后2 h、6d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形态学显示假手术组无明显异常,MP组病理变化轻于非干预组.假手术组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非干预组和MP组(P<0.01),MP组伤后3 d,6 d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非干预组(P<0.05).结论 AM表达增高可能是脊髓损伤自身保护机制之一.通过药物上调AM的表达可起到保护脊髓的作用,这为AM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6.
自1981年德国科学家H.Gleiter采用惰性气体凝聚蒸发结合原位加热冷压成型方法制备出具有清洁界面的人工纳米材料以来,纳米生物材料的开发和研制得到快速的发展,成为新的科技前沿和热门领域。纳米生物材料表面电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宏观物体所不具备的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表面效应和界面效应,使得其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一系列优异的力、磁、电、光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宏观特性,从而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应用于医学领域。现就骨科纳米生物材料研究现状及展望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67.
自1985年以来,再次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82例。经1a以上随访82例,优良71例(86%),进步6例(7%),差5例(6%)。分析再次手术原因是初次手术术式选择不当、术中检查不仔细、切除不彻底、康复不正确和术前诊断不准确。我们认为医源性因素是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52例,女30例。首次手术年龄21~62岁,平均38例。再次手术年龄24~59岁,平均40岁。2次手术间隔38d~8a,平均13个月。初次手术开窗法56例,半椎板切除法20例,全椎板切除法6例。发病原因:初次手术失败48例,腰部扭伤、摔伤、劳累等诱因33例。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由于再次手术复杂、困难大,为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位置,再次手术前行脊髓造影12例,CT检查72例,MRI检查35例。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序贯宫瘤宁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A组(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12.5mg,l次/d×3个月后序贯宫瘤宁6片/次,3次/d×3个月。B组(对照组)单独口服米非司酮,服药方法同A组。结果两组服用米非司酮期间均闭经,血红蛋白上升,瘤体平均体积均缩小,但A组远期复发率较B组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序贯宫瘤宁治疗子宫肌瘤是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制新型具备闭合整复胫腓骨骨折功能的外固定架。方法外固定架采用硬塑材料,主要构成为内部装有多组齿轮和蜗杆系统的复位环,侧方移位调整架,前后移位调整架及四根带螺纹的连接杆组成全环型骨折整复固定系统。通过手柄驱动齿轮,带动复位环、调整架及水平穿过骨端的复位针对移位的骨折端实施三维六个自由度的整复,多组位置可调的半环型固定臂锁卡于连接杆相应位置与交叉穿过骨端的骨针连接完成整复后的固定。结果临床应用该装置完成胫腓骨骨折闭合整复固定32例,基本达到解剖复位,愈合良好。结论所研制的胫腓骨骨折闭合整复外固定架具备很好的整复及固定功能,为胫腓骨骨折闭合复位治疗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