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1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老年人直肠癌23例手术治疗报告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外科(210011)李方龙潘林祥由于老年人直肠癌发病特点及其病理生理特点不同于中青年,因此在手术准备和处理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所区别。我院1981~1993年共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90例,其中60岁以...  相似文献   
42.
乳腺分叶状囊肉瘤在临床上并不罕见,但本病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结构比较特殊,极易与乳癌混淆。本文报告本院1984~1988年收治的6例诊治体会。临床资料本组6例,年龄19~62岁;1例20岁及1例19岁未婚外,其余均已婚。病史主要为乳房肿块(2~14年)及近期内(3个月、1年)迅速  相似文献   
43.
广东省梅县地区肺吸虫病流行区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广东梅县地区(七县市)1982~84年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概况。结果证实梅县地区的一些山区为广东省肺吸虫病的流行区。查实1科2种的淡水螺类、2科2种的淡水蟹类、2科3种的食肉类动物为流行区肺吸虫的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和保虫宿主,其肺吸虫的携带率分别为0.18%(40/22,015)、62.0%(589/950)、47.6%(20/42)。人群肺吸虫抗原皮试阳性率平均为6.6%(512/7,738),以男性和青少年儿童(5~30岁)较高。流行区致病虫种主要为卫氏肺吸虫。台湾南海溪蟹首次在广东发现,其作为卫氏肺吸虫和三平正肺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尚属国内第一次证实。  相似文献   
44.
近三年来本院阑尾手术1021例,切口感染83例,占8.13%。其中慢性阑尾炎切口感染3.1%(3/98);急性阑尾炎为4.4%(23/526);急性阑尾炎并发穿孔者为14.4%(57/397)。为降低切口感染率,我们在临床上注意以下几点:掌握手术适应症,选择手术时机,加强无菌观念,重视操作步骤;提出阑尾后即用纱布包裹,避免污染切  相似文献   
45.
寄生于人皮肤内的蠕形螨有两种,即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Simon,1842)和皮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Akbulatove,1963),对人体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损害。有关蠕形螨的人体感染,国外已有不少报道。近年来,国内上海、山东、四川的重庆和成都等地曾陆续开展了调查,而广东省则尚未见到调查报告。为了解梅县地区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我们于1987年5~12月在梅县地区对工人、机关干部、教师、学生、卫生人员等共1078人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6.
梅县市位于粤东山区,地处北纬24°以南,历来未见猩红热流行之记载。1986年11月,市区内南区发现临床表现疑似猩红热的病人,在有关医疗单位配合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菌分离,结果证实是一次猩红热流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刺五加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刺五加治疗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和过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变化,及其病理学的改变,探讨刺五加对ANP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ANP组,经胰胆管注入5%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ANP模型;治疗组,ANP模型建立后,经腹腔注入刺五加注射液;对照组,开腹后仅作翻动胰腺.结果:治疗组血清NO含量和SOD活性明显高于ANP组(P<0.05),血清淀粉酶显著下降(P<0.05),病理学观察,治疗组各时相点较胰腺炎组减轻.结论:刺五加对ANP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8.
刘军  朱泰来  潘林祥 《江苏医药》1999,25(8):630-630
包虫病是我国牧区常见的传染病,在江苏地区极为罕见。本院于1998年5月14日收治了一例多发性巨大包虫病病人,结合诊断和治疗体会,并复习有关文献资料,报告如下。病例介绍患者女,28岁,已婚,安徽来安县人。六年前因有腹部包块于当地医院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肝脏表面有多枚IcmXIcm~scmXscm大小木一的灰白色肿块,考虑为多发性恶性肿瘤,未做任何处理。出院后自觉右上腹包块逐渐增大,常干侧卧位时感腹胀明显。嗣后来我院门诊诊治,经检查于右腹部们及一10cmX30cm肿块,上与肝脏下线连接,下达有骼部,质硬,表面呈囊性感,活动度不大,…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福建与广东两地福建棘隙吸虫生化特点。方法 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薄层等电聚焦电泳等进行比较分析虫体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和蛋白质。结果 福建与广东两地虫株都有5种LDH同工酶,其中LDH1,LDH4和LDH5的迁移率相同,蛋白质电泳都分离出9条区带,其中有7条带的等电点相同,但在LDH2和LDH3的迁移率,蛋白质区带的相对含量,同工酶的总活力与比活力,以及A和B亚基的含量等存在  相似文献   
50.
广东梅州市莱姆病自然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东梅州市大埔、平远和梅县莱姆病人群血清流行病学、动物宿主和传播媒介特征。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人群和宿主动物的血清学检测、个案调查、动物宿主和传播媒介病原学调查。结果检测人群血清2 184份,莱姆病感染率为10.30%(225/2184),其中林区为10.33%(123/1191),非林区为10.27%(102/9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5);检测牛和野鼠血清各30份,感染率分别为23.33%和43.33%;从褐家鼠和白腹巨鼠各分离到1株莱姆病螺旋体;调查蜱506只,其中台湾角血蜱493只,占97.43%,该蜱中肠带莱姆病螺旋体率为16.00%(8/50),且分离到1株莱姆病螺旋体。结论梅州市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人群普遍易感,野鼠和牛是该地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动物宿主,台湾角血蜱是主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