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50篇
  免费   762篇
  国内免费   550篇
耳鼻咽喉   96篇
儿科学   141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521篇
口腔科学   186篇
临床医学   1971篇
内科学   1162篇
皮肤病学   68篇
神经病学   328篇
特种医学   6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204篇
综合类   4022篇
预防医学   1925篇
眼科学   106篇
药学   1396篇
  12篇
中国医学   1727篇
肿瘤学   509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60篇
  2022年   269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347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306篇
  2014年   720篇
  2013年   642篇
  2012年   721篇
  2011年   751篇
  2010年   743篇
  2009年   737篇
  2008年   802篇
  2007年   728篇
  2006年   792篇
  2005年   697篇
  2004年   732篇
  2003年   628篇
  2002年   566篇
  2001年   580篇
  2000年   503篇
  1999年   382篇
  1998年   269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291篇
  1995年   248篇
  1994年   235篇
  1993年   199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147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92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85篇
  1984年   78篇
  1983年   72篇
  1982年   56篇
  1981年   55篇
  1980年   53篇
  1979年   44篇
  1978年   22篇
  1977年   26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根据预后因素给予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者不同放射剂量的疗效及耐受性。 方法 111例未经脑部治疗和全身化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分3组:(1)A组2 0例(肺癌术后,脑内单一转移病灶) ,全脑照射14d肿瘤量30Gy ,缩野至残留病灶外1cm ,照射5d肿瘤量15Gy ,总剂量至4 5Gy ;(2 )B组34例(肺癌术后,脑多发转移病灶) ,全脑照射17d肿瘤量39Gy ;(3)C组5 7例(脑内多发病灶及肺部有病灶) ,全脑照射14d肿瘤量30Gy。 结果 (1)近期疗效:3组放射治疗后颅内压增高症状均得到缓解;神经压迫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 8(10 0 % )、15 / 17(88.2 % )和2 8/ 35 (80 % )。(2 )远期疗效:总中位局部控制时间10个月(4~4 5个月) ,1和2年控制率分别为6 3.2 %、13.7%。总中位生存期为9.3个月(4~4 5个月) ,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6 2 .7%、12 .8%。(3)Cox多因素分析提示放射剂量提高可提高脑病灶的局部控制时间(P =0 .0 5 ) ,多因素分析显示卡氏评分对患者的生存期有影响趋势(P <0 .0 1)。 结论 根据预后因素给予NSCLC脑转移不同的放射剂量可得到较好的局部控制时间,避免对部分病人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992.
左室心肌重量(left ventricular mass,LVM)测定方法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M型超声心动图法。此后随着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m,UCG)技术的不断改进,相继出现了采用2D、3D超声心动图测定I,VM。早先UCG测量LVM主要用于高血压病的相关研究,目前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多科。左室肥厚是心血管疾病患病及死亡的一项重要指标,Framingham试验证明,增重的LVM是心脏性死亡的强有力的独立预测指标,尤其是在心肌病、高血压病及瓣膜病中,左室肥厚对压力和容量负荷的增加起着重要的适应作用,LVM的准确测量对这些疾病的状态判断、预后估计及疗效观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LVM也是影响左心室功能的重要因素,尤其为影响左室舒张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3.
HBV-DNA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及前S1抗原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前S1抗原(preSl-Ag)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在36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分别检测HBV-DNA、HBV-M、preS1-Ag,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BV-DNA阳性检出率与preS1-Ag阳性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HBeAg的阳性检出率(P均〈0.01)。结论 定量检测HBV-DNA是衡量乙肝病毒复制有无及高低的最精确和最直接的证据,preS1-Ag较HBeAg更敏感更能反映体内的HBV感染和复制情况,联合检测HBV-DNA、preS1-Ag和HBeAg更有利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94.
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SCGE),又称慧星试验(comet assay),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快速、形象化、灵敏度很高的检测哺乳动物细胞DNA损伤的新技术,它突破了传统短期测试在许多领域的局限性,而且该方法更适合于测定DNA单链断裂损伤,故在检测化学物质致突变性方面有其独特之处。该试验方法的优点之一是可以检测体内各种组织器官的DNA损伤作用,包括过去很少开展的神经细胞的遗传损伤研究。  相似文献   
995.
目前、隐形眼镜护理液产品发展很快,不断有新的品牌护理液进入市场。博视顿先进护理液(以下简称护理液,美国波利玛科技公司生产)由聚丙胺双缩胍、氯己胺葡萄糖酸盐、依地酸二钠、盐和酸碱稳定剂、阴离子纤维素衍生聚合物、纤维素增粘剂、多聚季胺盐聚乙二醇衍生物组成。主要用于保湿、浸泡、消毒隐形眼镜。为了解该护理液的杀菌性能及其防腐效率,  相似文献   
996.
大肠腺瘤早期癌变的结肠镜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28例大肠腺瘤早期癌变的临床资料及内镜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大肠腺瘤早期癌变内镜下的特点及内镜治疗的价值。结果表明,结肠镜检查结合活检可发现并确诊大肠腺瘤早期癌变,内镜治疗大肠腺瘤早期癌变是一种简便、损伤小、安全、效果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nm23-H1/NDPK、DPC4/Smad4蛋白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实验组为34例胰腺癌组织,对照组为慢性胰腺炎组织34例.结果 DPC4/Smad4蛋白在实验组中的阳性表达低于对照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nm23-H1/NDPK蛋白在实验组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在对照组织中的表达,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在高分化组织、无淋巴结转移组、临床分期为I、II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低于低分化组织、有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组织中的表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⑴nm23-H1/NDPK基因可能是胰腺癌恶性程度的指标,也可能是转移与预后差的指标,nm23-H1/NDPK在胰腺癌中可能不显示肿瘤转移抑制功能.⑵DPC4/Smad4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其改变对胰腺癌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⑶DPC4/Smad4与nm23-H1/NDPK在胰腺癌中表达不相关.  相似文献   
998.
CT及ERCP对肝吸虫性急性胆道梗阻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肝吸虫性胆道梗阻的价值。方法回顾手术证实的肝吸虫及其团块引起的急性胆道梗阻47例,其中由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Oddi's括约肌)切开术(EST)证实20例,胆总管探查术证实27例,分析其研及ERCP特点。结果43例患者见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肝内胆管从肝门向被膜方向均匀扩张,39例轻中度肝外胆管扩张,两者扩张不成比例。41例被膜下胆管末端呈囊状或杵状扩张。38例胆囊扩大,9例胆囊内可见软组织团块影。13例见胰腺肿胀,8例见胰管扩张。20例ERCP中16例见肝外胆管轻中度扩张,18例见肝内胆管呈迂曲扩张延伸,末梢呈囊状扩张,可见肝内扩张小胆管突然中断征象,在胆管内可见泥沙样、絮状不规则充盈缺损。3例见肝囊肿与扩张胆管相通。同时20例行FAT术,成功解除梗阻。结论急性梗阻性黄疸患者,CT显示肝内胆管均匀弥漫扩张,肝内胆管末端呈囊状改变,伴或不伴肝外胆管扩张,可诊断肝吸虫性梗阻。ERCP可通过抽取胆汁,找到肝吸虫或其虫卵而证实,并可通过FNT术解除梗阻。  相似文献   
999.
为早日实现卫生监督网络化,笔结合本单位局域网的构建,简述局域网构建的经验,供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1000.
报道一种新型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可应用于各类脊柱骨折和脱位,以减少手术操作时间,提高复位效果,减少复位丢失、断钉、断杆等并发症.经生物力学试验和临床应用证明,该内固定器具有固定确实、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