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黄燕华  潘攀 《护理学杂志》2019,34(17):63-65
根据危机干预模式对1例直肠癌自杀未遂患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即加强安全防范以保障患者安全、与患者建立同盟关系、开展问题探索以确定危机、提供相关支持、帮助患者以积极方式应对危机、重新建立自我控制、获得承诺和随访。住院期间患者接受2次心理危机干预,出院接受1次随访。实施危机干预后,患者情绪稳定,未再萌生自杀念头;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和康复指导,能按期返院接受化疗,生活完全自理。  相似文献   
72.
正计算机图形(computer graphics,CG),简单的说是电脑绘图和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几乎囊括当今电脑时代中所有的视觉艺术创作活动~([1])。在人体解剖学运用计算机图形手法,促进人体解剖学的发展与艺术的交流。计算机图形是提升效率最快的一种艺术表达手法,提高学生对人体的写生效率和绘画的造型效率。在从事艺术创作的  相似文献   
73.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由脑血管病所导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位常见的痴呆类型。西医对于血管性痴呆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治疗,而针刺作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临床广泛应用。目前,针刺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对近年来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动物实验机制进行回顾,为探索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74.
毫米波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毫米波多与化放疗联用或与中药联用,增强化放疗及中药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减轻化放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等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并可以杀灭或抑制癌细胞,减轻癌性疼痛、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临床中发现有很多因素影响毫米波疗效的发挥,如频率、腧穴定位、患者体表状况、治疗头部与患者体表间的距离、衣物、室温、治疗剂量等均为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5.
癌因性疲乏是困扰肿瘤患者的症状之一,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针灸在癌因性疲乏治疗领域的应用逐步受到国内外研究者关注。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近十余年国内外针灸干预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进展,分析各自的优劣势,并期望从中总结出一种更加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受试者(LA组)102例为LA病人(脑MRI证实),对照组为96例无LA的正常老人。LA组再依据Fazkas量表进行不同病变程度分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TCD检查,记录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颈内动脉(I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SA)的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结果LA组MCA、ICA、ACA的Vm值较对照组减慢(P < 0.05~P < 0.01),PI值升高(P < 0.05~P < 0.01)。LA组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Vm值逐渐降低(P < 0.05~P < 0.01),PI值逐渐升高(P < 0.05~P < 0.01)。结论脑白质区域的血液主要由颈内系统提供,LA病人的脑血流速度减少,血流阻力升高;随着LA病变程度的改变,脑灌注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在新护士礼仪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新入院的85名新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授课、观看DVD与情景模拟演练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对其进行培训。在培训前后对新护士进行礼仪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考核,并让护士对15项基本礼仪内容进行自我评价。结果培训后护士的礼仪理论知识成绩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成绩均明显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15项基本礼仪内容自我评价得分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有助于提高新护士礼仪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气管插管后与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为及早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3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07例因重症肺炎行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结局为插管后28天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体重、性别、合并慢性疾病、插管前使用诱导剂、是否脓毒症)、插管后12h各类理化指标、插管后1h内是否发生低血压的差异。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重症肺炎患者气管插管后28天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插管后各项指标比较,年龄、体重、插管前使用诱导剂、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脓毒症、插管后乳酸增高、插管后低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插管前使用诱导剂、高乳酸血症、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脓毒症和插管后低血压是死亡的风险因素。结论 年龄、低体重、插管前使用诱导剂、插管后乳酸水平增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脓毒症、插管后低血压是重症肺炎患者插管后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该类患者应及早进行临床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除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外,对照组给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高频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治疗组各项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3.3%)高于对照组(48.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P<0.01)。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好,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