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178篇 |
免费 | 3382篇 |
国内免费 | 90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85篇 |
儿科学 | 853篇 |
妇产科学 | 319篇 |
基础医学 | 3859篇 |
口腔科学 | 753篇 |
临床医学 | 11563篇 |
内科学 | 5921篇 |
皮肤病学 | 635篇 |
神经病学 | 2253篇 |
特种医学 | 482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19篇 |
外科学 | 3760篇 |
综合类 | 32605篇 |
预防医学 | 11166篇 |
眼科学 | 1067篇 |
药学 | 11583篇 |
41篇 | |
中国医学 | 6191篇 |
肿瘤学 | 31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63篇 |
2023年 | 690篇 |
2022年 | 721篇 |
2021年 | 1077篇 |
2020年 | 762篇 |
2019年 | 490篇 |
2018年 | 803篇 |
2017年 | 905篇 |
2016年 | 778篇 |
2015年 | 670篇 |
2014年 | 16723篇 |
2013年 | 1266篇 |
2012年 | 573篇 |
2011年 | 382篇 |
2010年 | 254篇 |
2009年 | 163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4485篇 |
2002年 | 23648篇 |
2001年 | 27064篇 |
2000年 | 4278篇 |
1999年 | 2582篇 |
1998年 | 1961篇 |
1997年 | 1776篇 |
1996年 | 1355篇 |
1995年 | 1652篇 |
1994年 | 985篇 |
1993年 | 1302篇 |
1992年 | 805篇 |
1991年 | 616篇 |
1990年 | 811篇 |
1989年 | 640篇 |
1988年 | 88篇 |
1987年 | 65篇 |
1986年 | 95篇 |
1985年 | 74篇 |
1984年 | 40篇 |
1983年 | 53篇 |
1982年 | 27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1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982.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s)的部位、来源层次、大小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切除术(STER)的各个环节如何影响STER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镜中心行STER治疗的31例上消化道SMT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31例上消化道SMTs中,29例(93.5%)完成肿瘤切除,失败的2例均为胃部肿瘤。完成切除的29例患者食管与胃黏膜下肿瘤隧道建立时间分别为(13.76±9.70) min、(32.00±27.35) min, P=0.045;黏膜层与固有肌层SMTs的肿瘤切除时间分别为(17.50±9.06) min、(36.24±15.68) min, P=0.004;肿瘤最大径<2.0 cm与≥2.0 cm的SMTs切除时间分别为(25.78±12.13) min、(39.73±19.23) min, P=0.023。31例STER患者在术中或术后出现并发症共6例(19.4%),均为胃部肿瘤,肿瘤均来源于固有肌层。结论 上消化道SMTs的部位、来源层次及肿瘤大小可影响STER的不同手术阶段耗用时间,亦是影响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3.
目的 观察胸腺肽-ɑ1对机械通气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对早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 52例行机械通气(时程预计超过48 h)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26)和胸腺肽组(n=26),常规治疗组予重症监护室(ICU)常规治疗,胸腺肽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ɑ1(1.6 mg皮下注射,1次/d×7 d)治疗;测定机械通气前和机械通气3 d及7 d两组患者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 (CD14+ HLA-DR)、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VAP发生率、VAP发生时间、机械通气时程及ICU住院时间。结果 机械通气前两组患者基础状况及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胸腺肽组在机械通气第3 d和7 d CD3+、CD4+、CD4+/CD8+、CD14+ HLA-DR较同组机械通气前及同时点常规治疗组升高,血清PCT水平较同时点常规治疗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胸腺肽组VAP发病率比常规治疗组低,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胸腺肽组VAP发病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晚,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较常规治疗组缩短,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胸腺肽-α1能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免疫状况,对早期VAP的防治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84.
目的 考察注射用多尼培南在中国健康人体单次给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特性,为临床推荐优化的治疗方案。方法 12例健康志愿者按拉丁方三交叉试验设计,随机先后单剂量静脉滴注多尼培南0.25、0.5、1.0 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紫外检测法(HPLC-UV)测定人血浆及尿中多尼培南浓度。用Phoenix? WinNonlin?6.1药代动力学程序计算得到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参数,并进行药代动力学特征分析。结果 单次静脉滴注多尼培南0.25、0.5、1.0 g后,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11.81±1.52)、(22.80±3.80)和(47.26±8.38) μg/m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60.42±1.44)、(58.33±5.77)和(60.00±0) min;半衰期(t1/2)分别为(63.48±10.51)、(69.12±16.72)和(69.30±11.71) m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1 100.86±150.04)、(2 111.50±359.58)和(4 359.50±789.38) μg/(mL·min)。直线回归分析和置信区间法分析均提示本品具有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本品主要经肾脏排泄,给药后24 h尿液累积排泄率为70%~75%。本品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4%,均为轻度。结论 注射用多尼培南具有线性动力学特征,男女患者应用本品无需调整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985.
目的 评价初发脑卒中幸存者的长期生命质量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12)测量467名首次脑卒中幸存者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2年内的生命质量;并采用多水平线性模型比较不同类型患者的生命质量变化趋势是否相同。结果 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基线)躯体健康总评分(PCS)为31.50±10.49,精神健康总评分(MCS)为51.92±10.03;随着随访时间的增长PCS与MCS评分都有所增加,但MCS评分在15个月后有轻微下降,女性PCS评分在2年随访期间均低于男性;多水平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提示不同性别及不同教育程度患者PCS评分随时间变化趋势相同,不同年龄患者PCS评分变化趋势不相同,年龄较大者PCS评分随时间增加速度较慢(\β9=-0.013,\P=0.03);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教育程度患者之间MCS评分随时间变化趋势相同。 结论 年长者、女性、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脑卒中患者在首次发作后2年内生命质量相对较低,建议给予这类患者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986.
目的 研究细胞密度是否会对从人卵巢透明细胞癌系ES2 和卵巢腺癌细胞A2780中分离的癌干细胞产生影响。方法 将ES2、A2780细胞置于含生长因子、牛血清白蛋白和人胰岛素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采用连续传代诱导培养癌干细胞。观察不同细胞密度下ES2、 A2780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含血清培养基(SSM)组、无血清培养基(SFM)组细胞诱导前后细胞表面标志CD133、CD44表达的改变。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诱导条件下ES2癌干细胞球生长速度和成瘤能力。结果 2×104 mL-1密度下,ES2细胞能在SFM中存活,但不能形成癌干细胞球;5×104、1×104 mL-1 ES2细胞能在SFM中存活、增殖并形成癌干细胞球。与贴壁的细胞及诱导前相比,诱导后形成的癌干细胞球(1×105 mL-1组、5×105 mL-1组)高表达CD133+、CD44+ ( P<0.05),传代后具有更高的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且5×104 mL-1密度下,癌干细胞球成瘤能力更强。A2780细胞分别以1×104、3×104、5×104 mL-1的密度接种于SFM中,10 d后,1×104、3×104 mL-1组中形成细胞团,但3×104 mL-1组中形成的细胞团更大,透光性更强,细胞更致密,5×104 mL-1组未形成细胞悬浮球。流式细胞术发现A2780细胞3×104 mL-1组中细胞与1×104 mL-1组相比,CD133+细胞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104 mL-1组的细胞生长速度最快。结论 细胞密度5×104 mL-1和3×104 mL-1分别是诱导ES2、 A2780细胞株卵巢肿瘤干细胞球的合适条件。 相似文献
987.
目的介绍肿瘤新药Ⅱ期临床试验常用Gehan 二阶段设计及Simon 二阶段设计的设计原理和样本含量估计问题,提供 SAS宏程序快速实现其样本含量估计。方法结合二项分布的确切概率原理说明单阶段设计、Gehan 二阶段设计及两种Simon二阶段设计样本含量计算过程。利用SAS宏程序,通过设置不同参数比较其优缺点。结果Simon极小极大设计与单阶段设计相比,不会增加最大样本含量;与Gehan 二阶段设计相比,保证了在实际有效率很低时早期终止试验。结论Simon 二阶段比单阶段设计和Gehan 二阶段设计更有优势,且极小极大设计在多数情况下比最优化设计受欢迎。 相似文献
988.
目的探讨小儿牵牛花综合征(morning glory syndrome,MGS)患眼超声表现及特点。方法将2005~2016年确诊为MGS并有完整高频超声眼部检查资料的6例患儿(7只患眼)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及临床表现。结果6例患儿(男4例,女2例)诊断时年龄5~60月,中位年龄8.5月。12只眼中7只MGS,伴视网膜脱离2例;伴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及眼小1例,对侧眼白内障;仅伴PHPV 1例;双眼MGS 1例;无合并眼病MGS 1例。二维超声表现:7只MGS患眼视盘区呈局限性凹陷状,边界清楚,形态规则,与玻璃体相通,深面突向眼球后极视神经走行方向,病灶最大深度为4~15 mm,平均(8.29±4.42) mm,最大宽度为4~11 mm,平均(6.86±2.67) mm;凹陷内未见正常视神经回声;局部放大观察5个凹陷病灶底部显示有弱回声充填;7只患眼视神经轴末端与凹陷底部相距距离不一,最近者呈紧贴状态,最远者相距约4.5 mm。彩色血流显像:7例凹陷区周边血流信号(Adler,2~3级)明显较凹陷内部血流(Adler,0~1级)丰富。结论MGS眼常伴其他眼部病变。视盘区局限性凹陷区为该病典型超声表现特征。超声有助诊断MGS,且还能进一步发现其他伴发眼病。 相似文献
989.
【摘要】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大鼠血浆中游离线粒体DNA(mtDNA)的水平及脑组织中Toll样受体-9/丝裂原蛋白激酶(TLR-9/MAPK)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SAH组和假手术(Sham)组,每组20只。SAH组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D大鼠SAH动物模型,Sham组仅穿刺但不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建立成功24 h后,采用荧光定量实时PCR检测大鼠外周血中血浆游离mtDNA的表达量;采用逆转录PCR(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大鼠脑组织中TLR-9、P38 MAPK的表达。结果 SAH组大鼠在建模24 h后血浆中游离mtDNA表达量高于Sham组(P <0.05);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均显示脑组织中TLR9、P38 MAPK表达较Sham组增多(P <0.05)。 结论 血浆游离mtDNA与脑组织中 TLR-9/MAPK的表达存在协同升高的现象,mtDNA可能通过TLR-9/MAPK通路介导脑组织局部及全身性炎症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0.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衍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NLR)对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2005年6月至2015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GIS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患者术前一周内的血液常规检查结果及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的术前PLR、d-NLR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值组(PLR>153.075、d-NLR>1.245)和低值组(PLR≤153.075、d-NLR≤1.245)。观察比较高、低PLR、d-NLR组的一般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探讨影响未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GIST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无论GIST患者术后是否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与低PLR组、低d-NLR组相比,高PLR组、高d-NLR组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RFS)更短(P 均HR ):4.295,95%可信区间(CI ):1.772~10.413;P =0.001〕、非胃部位(HR :2.247,95%CI :1.200~4.209;P =0.011)、核分裂象数>5/50 HPF(HR :4.678,95%CI :2.364~9.257;P HR :2.549,95%CI :1.159~5.606;P =0.020)是GIST患者术后RFS的独立危险因素。在NIH高危患者中,高PLR或高d-NLR组(B组)患者较低PLR和低d-NLR组(A组)患者RFS更短(P =0.006)。结论 术前d-NLR的高低是GIST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PLR、d-NLR可作为评估GIST术后RFS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望在临床上预测GIST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