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探讨白花前胡合剂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设立假手术组、模型组、白花前胡合剂液大、中、小剂量治疗组,造模动物清醒后即刻给药,于第3日处死,固定包埋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白花前胡合剂组缺血侧神经细胞亦呈缺血改变,但只有部分细胞固缩,且深染程度较轻,细胞的密集程度较缺血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白花前胡合剂能够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形态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2.
涂晋文教授为第3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对脑病(神经内科)、老年病、热病、血证、疑难病等疾病的诊治有较深造诣,临床经验丰富.多年来,从事急症工作,潜心研究,颇多成果.现将涂师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五忌”的观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ACE(I/D)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及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筛查382例脑梗死患者和20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ACE(I/D)多态性分布.探讨不同基因型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及不同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DD、DI、II基因型分别为167、93、122例;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2、75、83例;脑梗死组DD基因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χ^2=4.42,P<0.05)。D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56、0.39,脑梗死组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4.37,P〈0.05)。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脑梗死患者DD、DI、II基因型分别为96、32、109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脑梗死患者DE)、DI、II基因型分别为71、61、13例。两个证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风痰瘀血、痹阻昧络证患者DD基因型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多(χ^2==4.71,P〈0.05),而DI、II基因型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患者DD基因型与D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χ^2=6.71、5.17,P〈0.01)。结论:ACE-DD基因型或D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因素,可能在脑梗死发生中起作用。ACE-DD基因型或D等位基因与脑梗死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密切相关,可能是该证候的遗传易感因素。脑梗死组患者DD基因型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显著增高,且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患者增高更显著。DD基因型导致血浆AngⅡ水平增高可能是中医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诊断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24.
<正>在眩晕疾病的病因中,中枢性疾病占12%,周围前庭器官疾病占88%[1]。虽然中枢性疾病病因占少数,但是造成的危害较大。为减少误诊,急性持续性眩晕(>24 h)的原因需要在脑梗死和内耳炎症之间鉴别;短暂性自发性眩晕(<24 h)的原因需要在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transient ische[mia attack, TIA)和其他发作性前庭综合征之间鉴别2]。因此,认识能引起眩晕的急性脑梗死十分重要。以下介绍目前对中枢前庭解剖结构的认识,及文献报道的能引起眩晕的急性脑梗死部位。  相似文献   
25.
中医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理法方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血管病属中医“中风”病范畴。发病机理多为气血亏虚、肝郁化火 ,或痰湿内盛、脏腑功能失调 ,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酗酒饱食、用力过度等诱因 ,导致气血阻滞 ,脑脉痹阻而成。病位在脑 ,与心、肝、脾、肾脏器关系密切。病理属性为本虚标实、上实下虚。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本 ,痰浊、风火、肝阳、瘀血为标。笔者长期从事中风病的研究与防治工作 ,现结合个人经验和认识 ,对临床治疗急性中风病的理法方药探讨如下。1 通腑化痰法急性期中风患者虽有本虚之证 ,然治疗仍应侧重标实。由风、火、痰、瘀内结所致腑气不通 ,在中风病机变…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总结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0年7—9月期间全国5个省市(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浙江省)经实验室确诊的62例轻型、普通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治疗组在降低体温、缓解抽搐、意识恢复、缩短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8.
凃晋文  董梦久  过建春  李丽  刘志勇 《光明中医》2012,27(10):1979-1981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法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9例流行性乙型脑炎,其中随机研究组31例,队列研究组18例。随机研究组患者分为西药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队列研究组患者分为西药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分别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随机研究治疗组在降温(5.12±1.23)天、平均昏迷时间(3.35±1.42)天、平均缓解抽搐时间(3.8±1.20)天、平均住院天数(21±1.50)天上,队列研究治疗组在降温(5.50±1.28)天、平均昏迷时间(5.84±1.06)天、平均缓解抽搐时间(2.23±1.20)天、平均住院天数(22±2.03)上天均比对照组短,且恶化和后遗症较少,治愈率高;随机研究组和队列研究组中,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降低体温、缓解抽搐、意识恢复、平均住院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解毒法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9.
目的:评价益气通脉口服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型患者110例为试验组,予以益气通脉口服液治疗;109例为阳性对照组,予以舒心口服液治疗。疗效性指标为:临床显效率、有效率;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血脂指标;血流变学指标;于第0、1、2、3、4周定期观察气虚血瘀证型中医症候指征。安全性指标为:一般体格检查项目;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不良反应监测。结果: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82%和85.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显效、有效、无效的分布看,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阳性对照组(P<0.01)。两药均明显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P<0.01)、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P<0.05)以及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P<0.01);试验药物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的效果优于阳性对照药(P<0.05);而两药降低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电图疗效及分布无明显差别(P>0.05)。两药均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P<0.05);试验药控制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效果优于阳性对照药(P<0.05)。两药均明显降低全血黏度、高切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血沉(P<0.05);试验药降低全血黏度、高切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的作用优于阳性对照药(P<0.05)。对于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疲倦乏力、面色紫黯和自汗等中医症候指征,两组均表现出明显的改善作用和趋势(P<0.05);对于改善胸闷、心悸、疲倦乏力和自汗等症状,试验组的效果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试验组具有更明显降低症候总积分的作用和趋势(P<0.01)。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都在正常范围内,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安全性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通脉口服液能较好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优于阳性对照药舒心口服液,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益气通脉口服液是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安全有效的中药新药。  相似文献   
30.
寿尔智胶囊以中医“化痰开窍,交通心肾”立法组方,经多年临床应用治疗AD疗效较好。本课题在前期药效学、急性毒性实验、神经细胞培养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从细胞、分子水平上探索AD发病及治疗机理,阐明化痰开窍、交通心肾法在治疗AD上的作用和意义,从而获取中医防治AD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